![]() 好朋友们,现在我们继续西游记第四十四难,女国留婚。这一难也是非常经典的,我们在央视西游记也看过。 唐僧八戒吃了落胎泉水化了胎气解了腹痛之后,三藏师徒别了村舍人家,一路西行。走不到三四十里,到了西梁国界。城中人不分老少,尽是女人,这里就是大家都熟知的女儿国。女儿国王对唐僧未见倾心,要以一国之富,江山王位相赠,与唐僧成亲。无奈之下孙悟空出主意,让唐僧先答应国王与她成亲,倒换关文后叫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唐僧趁送徒弟之机逃走。吃完婚筵后,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继续取经,女王与唐僧相送,告别时,唐僧下龙车,对女王供手道:“陛下请回,贫僧取经去也”。女王闻言,大惊失色。 这一难,看过电视都会印象深刻。唐僧在这一难当中有没有动情了,这个,咱们不好说。首先来讲,拒绝的力度,是不够的。而且,孙悟空也没去用像往常对待妖怪的那些手段,直接干脆。为什么呢,因为孙悟空是心猿吗,他肯定也是知道西梁女国的国王是真心对待唐僧的。 我们也一样,对方是真心时候,我们也不忍去伤害他。也许会用“骗”,但是这个“骗”,它属于是善意的谎言,因为唐僧当时的确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有自己的大业,有自己的宏愿。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当时,这个女王,有缘无分。 我们看一下这一难和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的联系。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我们先看一下书本上的解释。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我们看这里的对比,“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都是两两对比、比较。女儿国的国王,她想倾一国的财富和唐僧结合,对于她来说,财富重要还是唐僧重要,她有她的选择。唐僧也有一个选择,就是国王重要还是取经重要。
我们人生当中,一直是在面临各种选择,就像道德经这章讲的,大多数是为了名为了利,在做选择。这里告诉大家,“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当我们懂得满足,懂得适可而止,就会保持永久的一种平安状态。 那同样的,这里唐僧先假意答应了婚事,假意跟国王一起送走徒弟们,然后他就这样走了。女儿国国王会伤心吗,肯定会伤心的。可是,就像道德经说的,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受到屈辱,就不会遇见危险。 我们同样也是如此,当我们对别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时候,我们也要做到相应的适可而止。同样的,适可而止,对我们人生来讲,也是一种必修的课程,毕竟人有七情六欲,不仅我们有七情六欲,别人也会有七情六欲。所以我们这样理解下,当我们对别人适可而止的时候,有些时候别人也会对我们适可而止,这是一种相互的过程。 这期间,我们要去做相应的选择。要想好了,我们要什么。就像唐僧这一难当中所展现的,国王的位置和相应的财富,虽说不像大唐这么有势力,毕竟也是一个国。面对这一切,王位、江山、财富、爱恋,唐僧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目标,自己要做的事情。 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当遇上非常大的诱惑的时候,当遇到无比珍贵的东西的时候,你回想一下,你曾经发过的那个愿,那个目标,它还在不在你心里。同时也在心里想一下,到底哪个才是自己想要的。当我们找到自己目标的时候,我们一路前行的时候才不会后悔。 当想好了以后,我们就能更好的依照自己的本心,带着我们相应的能量,更好的前行。这难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让我们静下心来,稍稍的去做好选择,依照自己心中的目标,坚定不移的往前行。 离开了女儿国,唐僧后面又会怎么样呢,我们继续往后看。好,这一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