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锅的演变历史

 gudian386 2017-08-22
浅谈锅的演变历史
(写于 2006年9月9日)
一、锅的起源
“锅”原指车@,即车毂穿轴用的金属圈。据《方言笺疏》记载道:“锅亦以中空得名,与车@同也。中空而盛之以物,亦谓之锅,食锅底焦饭。遗在役,恒带一囊,每煮食,取焦者以贻母。”到了晋代,“锅”已用来指炊具。大概到明代才用“锅”指烹饪器具,有诗云:“盈锅玉泉沸,满甑云芽熟。”所以考古学家推断在南北朝时,“锅”已可用来指炊器。
二、锅的演变
“石烹”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原始的烹饪方法,其历史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它是利用石板、石块(鹅卵石)作炊具,间接利用火的热能烹制食物的烹饪方法。一种是外加热,将石头堆起来烧至炽热后扒开,将食物埋入,包严,利用向内的热辐射使原料成熟;一种是内加热,是将石头烧红后,填入食品(如牛羊内脏)中,使之受热成熟;另外还有一种是烧石煮法,取天然石坑或地面挖坑,也可用树筒之类的容器,内装水并下原料,然后投入烧红的石块,使水沸腾煮熟食物。
“陶釜”可算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锅。陶釜有罐形、直筒形等多种,肩腹部加一圈宽檐,有的附双耳,作用同今天的烧锅。肩腹部的宽檐可架设于灶台上方便釜下搁柴支烧。由于陶釜是用泥土焙烧而成的,为了防止烧裂,增强膨胀系数,先人特意在陶土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砂粒。
我国最早的容器——陶制的鼎就是他们做为锅使用。青铜时代(夏、商、周),鼎是贵族的专用。到了西周时代,不但发明了铜与铁,且把各种陶器用品也改良制作成较为小型的铜铁器皿,适合一般人使用。铜与铁的产生,不仅形成了器皿的革命,同时也与近代的锅子非常相近。
火锅可以说是人类最古老的饮食器具。发源于长江之滨,最初为船工和纤夫所用。他们常在江边拾几块石头,支一瓦罐,舀几瓢江水,撸上把干柴升火,在罐里加入便宜的蔬菜、野菜,又添些海椒、花椒等,船夫吃后其滋味美不可言。之后,码头上的小贩见此涮烫方式有利可图,便将此物搬上岸来,将菜品和炉具加以改造,置于挑担两头,且走且吆喝,江边桥头的一般卖劳力的朋友便围着担子享用起来。
火的发现和利用,是人类发展史上具有变革意义的大事。火与锅的结合,穿透了人类发展的历史。新石器时代(原始部落时期)的石烹时期是熟食的开始;陶烹时期,则是人类饮食走向成熟的开始。
到了近代,法国有个名叫丹尼斯·巴本的物理学家
,发明一种新厨具产品——高压锅。由于当时的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对新教徒的迫害,巴本不得已逃往国外。在跋山涉水的路途中,他发现,在高山上煮马玲蓍时,尽管锅里的水沸腾了,马玲蓍还是煮不软。在帕斯卡由实验证实的“高山上的大气压比海平面低”的启示下,巴本猜想:液体的沸点是否随大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呢?到了国外以后,他便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终于用实验证实了“液体的沸点随大气压强的减小而降低”的猜想。
巴本进一步想,如果把问题倒过来,用人工加压的方法增大气压,那么水的沸点就不会升高了吗?1681年,巴本根据这个道理设计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高压锅,当时人们把它叫做巴本锅。巴本锅有内外两层,内层里放煮的食物,外层是密封的,锅盖更是经过严格选择的,以此控制外层锅里的气压。为了更加安全,锅的外围还特地加了金属罩。
据说,巴本访问英国时,在英国国王查尔斯二世的要求下,曾作了一次表演,不仅省时间,而且连坚硬的骨头也能煮得像奶酪一样松软。
三、感慨和所想
穿梭于时光和生活的轨道,回望昨日的五千年文明。从“石烹”到最早的锅——陶釜,从王族专用陶制鼎到平民化的铜铁器皿,再到近代发明高压锅。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从无到有的奇迹,锅的演变历史折射出人类灵魂的升级。正如:梦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想。
每一个民族都在进步,进步的同时就会产生竞争。无论是什么时代,民族竞争是永远的,从疆土之争、贸易战、技术战,到信息战、人才战......,似乎还有更多的新形式,可以说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竞争的是什么?是群体或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资源,从土地、森林、石油,到知识、人才。我们无法否认元朝成吉思汗率军横扫东西的历史事实,更无法忘记上个世纪的日军侵华战争带来的伤痛与耻辱。
现在,国家民族之争只是由战争变成了经济竞争。我们民族真正的竞争力量是思维。有人说文化能让人们能直接看到是思维的力量。“四大发明”向全世界证实着国人的智慧,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军事家、水利土木专家都是华人思维优势的例证。中国强大竞争力也正在此处。
中国思想文化的国际交流标志着中国文化发扬光大的开始,但也存在潜在威胁。西方国家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就是为了竞争,如果中国文化能够主动走向世界,并影响西方国家,俯首称臣,那则是国家之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