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石家族中,玉石种类繁多,除了在市场上人们较为常见的翡翠、和田玉外,还有独山玉、岫玉、黄龙玉等许多玉石品种,以及琥珀、玛瑙、绿松石、水晶等广义范围内的玉石。收藏玉石有什么门道?专家说,求财心切则心不静,心不静则眼不明。 ▲明 青玉坐佛 高20.5 cm 中国嘉德 选择玉石有讲究 看工的讲究。和田玉的“工”已是其价值的重要衡量标准。上乘的工艺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料子的特质,相反,若是拙劣之工必然也会毁了一块好玉。选择玉石作品时,只有那些做工精良,线条细腻流畅,工艺精湛的作品,才具有收藏价值,且能够在岁月传承中愈加珍贵。 ▲清 翡翠福禄万代挂坠 北京华辰 “雅”,和田玉的材质决定了其创作风格。“清雅”之作,不仅适合在各种场合佩戴、把玩,更能对拥有者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且与中国人“中庸”、“君子”的文化气质相吻合,因而此类作品才能走得更远。若一件作品有黑点,沁色有杂质,对作品的观感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一些雕刻佛像等题材,若有杂质、黑点、水线等,则属于比较大的缺陷,对其价值有严重的影响。 润——如今被称为和田玉的产地较多,如和田、青海、俄罗斯、韩国等地。被世人普遍接受的真玉是指新疆和田的籽玉,温润的和田籽玉,越盘玩,越细润,更显漂亮;若是其他产地的料子,即使长时间盘玩,也很难弥补其缺陷,因而挑选和田玉石时,还应将是否温润作为挑选的标准。 ▲清 白玉制素面烟壶一对 北京华辰 凝——和田玉有“堆如凝脂”之说,和田玉籽料中的羊脂玉不仅有油性感且微微透明,幽静淡雅,含蓄温和,犹如君子之风。选购和田玉石时,应优先排除那些透明度过高,或含糊没有光泽的品类。青海料,透而不凝,显得轻浮而没有优雅之感;俄料则白而不凝,给人以混沌朦胧之感。 ▲清 青白玉万字如意平安牌 中国嘉德 “腻”指的是和田玉的细腻度。通常,优质的和田玉籽料,即使用强光手电也看不出其内部的结构,而青海料,俄料及韩玉由于结构粗松,颗粒较大,用肉眼就能看到其棉点。 ▲清乾隆 白玉双龙耳花插(附珊瑚、金镙丝点翠花饰) 北京保利 一件好的作品,应是好料配好工。收藏和田玉时应遵循“净、润、凝、腻、工、雅、传、趣”的八字口诀。其中“净、润、凝、腻”可作为玉石石材的判断准则,“工、雅、传、趣”则可作为评价和田玉人文内蕴的判断依据。收藏玉石作品时,应先看石材,再断人文,若二者均属优良且相得益彰,则可入手。 ▲清 青白玉扁豆佩 中国嘉德 收藏玉石要有自己的定位 玉石玉器收藏有三个级别:高、中、低端之别。对于高端玉石,投资收藏的要有很高的一个投资标准,且投资者的鉴赏水平要高,还要有一个广泛的的交流圈,因为这样便于玉石玉器的变现;中档玉石玉器相对比较符合广大消费群众,因为它的价格适中大众都可以接受,做中档玉石投资收藏者居多;低档玉石玉器的玉质相对要差一些,从而价格低不需要太多的投入资金,适合初入门者。 投资要有耐心,投资者要想在投资行业有所作为的话,必须具备一个良好的心态,看准市场,看准自己收藏的玉器。不管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以现实乃至发展的趋势来看,中国的玉文化应该是国粹中的国粹。玉文化绵延7000年,至今魅力不减,生命力越来越旺盛,不能不说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玉器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礼仪、商贸、图腾、宗教、信仰乃至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其他任何古器物无法比拟的。 ▲清康熙 田黄冻双凤钮大方章 北京保利 “黄金有价玉无价”。黄金价格的不断波动,使不少收藏者或投资者将目光转向玉石。近年来,玉石价格也是一路高涨,一些顶级翡翠的价格涨幅更高。玉器历史悠久,从碾磨的玉器到精美的玉雕作品,玉器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玉的文化也更为丰富。现今,随着玉石收藏不断升温,市场也变得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有经验丰富的玩家总结称,新手入门应循序渐进,多对比、勤思考才会有大收获。 并非破旧烂才是真 大多数藏家爱玉,但不甚懂玉,更不甚识玉,在市场刺激下出手过猛,玩了多少年古玉,却不知自家藏的都是赝品,这样的藏家并不鲜见。为何藏家对古玉如此隔膜? 有专家认为,古玉收藏存在众多误区。最大的误区是把古玉看成“潜力股”。求财心切则心不静,心不静则眼不明。 ▲清乾隆 碧玉花卉洗 中国嘉德 误区之二是认为古玉都是脏、旧、破。毫无疑问,古玉经过岁月流转,会不可避免地留下岁月的痕迹。若深埋地下,有可能出现斑驳沁色,若逢战乱,还有可能变得残破不堪。但是在收藏界保存完好,甚至光鲜如初的古玉仍然数目可观。 误区之三,当今潮流普遍以白玉为美,尤其将和田白玉视为尊贵的象征。造成收藏市场上,闻白玉色变,唯白玉是尊。实际情况是,历来考古发现,多以青玉为主,并不只是和田白玉的出身才是玉中贵族。 ▲清乾隆 御制白玉雕仿青铜器饕餮纹花觚;清乾隆 白玉牧牛童子摆件 误区之四,一部分藏家惟美是从,过于追求玉器外在的光鲜、造型色彩的漂亮。但古玉之美在气度,在特定岁月赋予它的人文之美,并不是夺人眼球者为尊。 原文刊载于《收藏投资导刊》 原作者:魏妍 策划:朱蕾 毕武英 编辑:徐可芒 新媒体编辑:林伊人 原创文章 欢迎分享 转载请注明 本文转自中国财富帮(ID:china-cfbond) 大家还爱看这些
|
|
来自: 昵称7205634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