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开国五大名将:李渊杀俩李世民杀仨,最后一位替武则天掉脑袋

 山地之仔 2017-08-23

唔哩头条

大凡开国名将,都是功不可没。想当初跟 皇帝称兄道弟,出生入死一起打拼,可 皇帝坐了天下之后,如果开国名将还那么不知深浅,恐怕脑袋就悬了。开国大将被开国 皇帝诛杀的例子不少,这里虽然有 皇帝“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的成分,但作为开国大将,也不是一点毛病没有。毕竟还有不少开国名将得以善终,而且 皇帝评价还不错。就拿唐朝的五大开国名将来说,李渊杀了俩,李世民又杀了仨,最后一位还是替武则天掉的脑袋,冤不冤?但如果你是李渊,你是李世民,遇到下面这五位的情况,你是杀还是不杀?杀不义,不杀皇位可能不保,你是要皇位还是要义?

刘文静(568年-619年)。在唐朝开国功臣中,他算是资格最老的,因为从策划李渊起兵开始,一直到李渊当上 皇帝,他都是主力干将。可以说,没有他,李渊这个 皇帝当不上。也正因如此,刘文静才觉得自己了不起,李渊当 皇帝后,应该让他位居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可李渊却没有,偏偏让裴寂骑在他头上。裴寂和刘文静资历相当,论功可能还比刘文静小一点。可裴寂跟李渊关系处得好,所以官当的就大。刘文静不服,就跟裴寂对着干,朝议大事,只要裴寂赞成,他一定反对,两人从此结下深仇大怨。刘文静酒后曾用刀砍掉桌角,扬言要杀了裴寂。后来他和又弟弟在家里叼刀捉妖,失宠小妾便靠他蓄意谋反,在裴寂的一再坚持下,李渊将其处斩抄家,李世民极力为他说好话都不灵。刘文静到底有没有造反之心?被杀的时候肯定是没有,但他对李渊的怨气那么大,造反是迟早的事,如果你是李渊,是等他真反了再杀,还是先杀了免得他反?

阚棱(?―624年)。隋末江淮军阀,杜伏威养子,在江淮军中 威信极高,后随杜伏威献出江淮归唐。杜伏威铁哥们辅公祏造反后,他带兵去镇压。辅公祏被擒后,伪造书信,说阚棱和杜伏威跟他都是一伙的。李孝恭将阚棱抓捕,上报李渊,然后将阚棱杀掉。李渊知不知道阚棱不是跟辅公祏一伙?当然知道,如果是一伙的,为什么还把辅公祏抓了?可他为什么还要把阚棱杀掉呢?阚棱在淮军中 威信太高,一句话叛军就都放下了刀枪。阚棱的脾气也是相当不好,如果有一天造反,江淮军可是不小的力量,到时候很难对付,所以才支持李孝恭杀掉阚棱。为了自己皇位,消除一切有可以发生的隐患,这就是 皇帝。

侯君集(?-643年)。李世民铁杆大将,玄武门之变主力干将,随李靖讨平突厥,领大军灭高昌国,功勋卓著。因灭高昌时私取宝物而下狱,放出来后心生怨恨,经常大发牢骚。太子李承乾曾和侯君集商议谋反,事情败露后被抓。李世民本想饶他一命,但大臣们说不杀不行。李世民只好答应照顾好侯君集家属,然后将其杀掉。

张亮(?-646年)。最初为瓦岗军,后随徐世绩降唐。晚年宠信术士,收养子五百人,有谋反嫌疑,李世将其斩于长安西市。

李君羡(593年-648年),初为瓦岗寨李密下属,后率其部归附李渊。李世民即位后为左武侯中郎将,封武连县公,驻守太极宫玄武门。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京城疯传“武代李兴”预言,李世民遍寻元凶,最后发现李君羡嫌疑最大,于是以勾结妖人,图谋不轨为由将其杀掉。因他是替武则天掉的脑袋,所以后来武则天为他平了反。后人知道李世民杀李君羡杀错了,可在当时情况下,如果你是李世民,你是杀还是不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就是这个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