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年大规模绿化全川降“树”量 对已造林进行提质增效改造

 一木林森冬二六 2017-08-23

        提质量

      对已造林进行提质增效改造,同时调整新造林结构

      去年12月底,尽管距植树季还有3个月,宜宾市翠屏区明威乡岩新村村民文宗平却早早去了场镇的苗圃。他此行的目的有两个:考察树苗行情,学习林木管理。

      在苗圃转了一圈,文宗平在乡林业站技术员那里了解到,若改善种植方式,自家茶叶收成还有提升的空间,“技术员说,我种植的密度太高,管理不够精细,水肥有点跟不上。”回家前,文宗平留下了技术员的联系方式,邀请他现场指导。

      其实,文宗平遇到的困惑,正是今年我省植树量与营造林面积双降的另一个原因:相当部分的技术力量要用于对已造林的提质增效改造。

      “这背后的逻辑是,既要数量,也要质量。也就是说,已造林必须做到生态产出高、经济效益好。”省林业厅造林处相关负责人透露,在生态层面,今年我省除继续增加生态林护林员外,还要将林地纳入公益林管护政策的试点范围,借助林业部门技术力量,提升公益林地的生态产出。

      经济层面,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步启动。

      去年12月中旬以来,省林业厅产业处处长刘屈原一直在研究相关案例。在他眼中,大规模绿化全川,既是四川林业产业扩张版图的大好机会,更是林业产业调结构提质量的难得契机。“要对已有的产业基地改造升级,同时,注意调整新造林结构,适当发展多种经营。”刘屈原说,提高造林质量,尤其是提高新造经济林的质量,不仅关乎农户、社会资本参与造林的积极性,也关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我省将逐步提升花椒、木竹等特色经济林木栽植比重。同时,通过林业科技下乡等途径,提升已栽植经济林,尤其是核桃林的良种良木使用率和产业基地管理水平。同时,我省将在川西北高原、攀西地区开启长江上游干旱河谷治理与产业扶贫工程,“实现生态、经济双丰收。”

      活存量

      盘活现有林业资产,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古树名木

      2016年,与大规模绿化全川同时启动的,还有全省古树名木普查试点。目前,全省已有161个县(市、区)通过摸底调查确定古树名木80386株。其中,已调查完成27339株。

      而今年,借助已有的调查数据,我省将对已有的古树名木,进行信息化和动态化管理,让这些四川的“宝贝”得到有效保护。“摸清了家底后,下一步就是落实人员、经费问题,尤其是经费,是重中之重。”在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看来,这次试点,将是提升我省古树名木管理水平的一次良机。

      需要解决资金难题的,还有大规模绿化全川的造林环节。

      “投入大、周期长,如果挺不过去,我们很可能就会失败。”在资阳市乐至县承包上千亩土地种植核桃的李文熙说,对他而言,今年最重要的是解决数百亩土地的造林经费问题。

      这个难题有望在今年得到缓解。“还是靠改革,特别是要盘活现有的林业资产,扩大社会资金来源。”省林业厅造林处负责人介绍,在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我省今年将探索设立国土绿化基金,启动森林资产经营和购买社会服务机制试点,全力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绿化。

      在大规模绿化全川之初,省委省政府便提出要打破地域、部门界限,实现区域一体绿化。这样的构想,同样有望在今年走进现实。

      据悉,今年,我省将建立大规模国土绿化部门联动机制,以各级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为主导,协调、推动住建、农业、交通、水利、铁路等部门绿化方案的实施。

      省林业厅造林处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5月,我省将召开全省造林绿化工作现场会,总结交流各地大规模绿化全川工作推进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以推动全省造林绿化工作提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