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会计评论03:考核是一把利剑

 张春强2022 2017-08-23

一叶舟导读:

目标整合和预算宽松,是众所周知的企业预算管理中有两大难题。但本文作者却发现今年中期预算调整中的一个有趣的变化:即分部(分公司、子公司、事业部、SBU,等等,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组织架构)一改以往讨价还价、压低目标的做法,而是选择了向上调整,自加压力。为什么?

这种向上调整的新现象,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会产生何种影响,也值得诸位深思!

作者:李彬授权发布

来源:新知预算管理


时至年中,又到了财务人员组织预算中期调整的时间,笔者今年在审核子公司报送的调整预算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变化,即一改以往预算目标制定时,总部要求高,子公司讨价还价、压低目标的常态,大部分企业选择了向上调整、自加压力。这固然与当前经济形势以及企业的发展阶段有关,但在以预算目标为考核导向的制度设计下(即完成预算目标,就可以得到相应的考核分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否真的到了「马不扬鞭自奋蹄」的境界,背后的驱动因素值得我们深思。

「考核什么,就得到什么」,这已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共识。

上述行为的深层次原因,可以从当前的考核体系中找到答案。我们来看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考核,除了1-2个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特点的分类指标外,更多的权重集中在利润总额、经济增加值等基本指标。

笔者所在单位,对负责人的年度考核指标共有4个,分别是利润总额、经济增加值、成本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以及一个企业特有指标。非常明显,利润总额基本上是营业收入与成本费用的差额,经济增加值是在利润的基础上,加减一系列调整项目计算出来的,前三个指标均与效益密切正相关,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通常我们所说的反映企业资产运营能力、资本增值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的财务指标却一概没有,更甭提与业务相关的其他关键指标了。

层层传导下去,无怪乎企业拼命反映业绩,辛苦一年,没有谁不希望取得理想的业绩及与之匹配的收入,按照考核指标去奋斗,这也无可厚非。

可以看出,考核是把利剑,更是指挥棒,决定了企业取得什么样的业绩;与考核相关的是分配,甚至决定了企业能够取得多大的业绩(现在有种说法是「怎么分饼,决定了饼能做多大」)。

如何发挥考核这把利剑的作用,笔者认为,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考核要为战略服务。国有企业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对其考核要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去设计,将国家战略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引导国有企业做优做强做大。

二是考核指标要全面。考核指标要全面覆盖,统筹兼顾;要重点突出,避免重复。纵向上要统筹现实利益与长远发展,横向上兼顾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科学的、综合平衡的评价企业的绩效。

三是考核目标值要具备挑战性。考核指标要落实到数字上,可量化,目标值既要承继历史,又要顾及现有条件,更要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禀赋。通过设置企业经过努力方可达到的目标,激发企业的活力。

四是考核要一把尺子量到底。有考核就有区分,考核结果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考核工作必须让所有人都服气。考核要公平公正公开,配套控制制度,统一标准,客观真实的反映企业绩效,真正起到奖优罚劣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