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暑之养生精华摘要

 huangailan 2017-08-23



处暑


2016年处暑时间
8月23日 00:38
农历七月二十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饮食起居也要相应地调整。

三候
鹰乃祭鸟
天地始肃
禾乃登
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
农作物也成熟了
时令食材
处暑时节,阳气开始收敛,人体可以适当进补了。进补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食物。如:莲子、莲藕、山药、扁豆等具有健补脾胃之功效;
处暑时节,身体肺经当值,“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饮食可适当增加酸味食材,少食辛辣,以加强肝脏功能。


《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应天时才能秋冬不生病。



处暑养生——重在养“阴”护“阳”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要注意早卧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展,还要适时添减衣服。


1



饮食:滋阴润肺、少辛增酸



1.多食蔬菜,排毒养肺


多食新鲜果蔬以防秋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如梨、柑橘、石榴、荸荠尽可享用,他们都有润肺生津之效,若想美容可将这些水果捣烂或榨汁后敷在脸上效果会更加直接。



但是秋季养颜除外润肺,重在排毒:苹果含果胶有利于胆固醇代谢,地瓜的胡罗素可以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等。另外,木耳不仅润肺生津,更擅排毒之功。


2.多食滋阴食物,以养肺脏


多食银耳、百合、莲子、蜂蜜、糯米、芝麻、豆类等清润食品,《本草纲目》记载蜂蜜:“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止痛也”。因此处暑食用蜂蜜具有养阴润燥,润肺补虚的养生功效。





处暑运动
处暑节气,运动不宜太过,宜选择运动量较小的活动,避免大量出汗,以伤阳气。
可适当进行慢跑,在秋高气爽的早晨或傍晚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享受“空气浴”。
注:慢跑后不宜立即洗澡,可待身体恢复平静后沐浴,切记不可冲凉水澡。
处暑逸养
进入秋季后,秋燥随之而来。处暑节气可按摩尺泽穴,尺泽穴有清宣肺气,润肺降火之功,每天按摩此穴3-5分钟,可以防治秋燥。
清宣肺气
润肺降火
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找穴时,仰掌并微曲肘,摸到肘横纹粗大的肌腱,腱的外侧(大拇指所在的一侧)即是此穴。


处暑起居


     秋天处暑时节,天地间的阳气趋向收敛,天气由热转凉,人体内的阴阳之气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阳气逐渐下沉,阴气逐渐上升,阳气也随着内收,同步贮存体内阳气,调节阴阳的动态平衡。然而,在火运反转为金运天气转凉的变化中,常人存在调节适应期,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早上不爱起床,白天不爱运动,这就是“春困秋乏”中的“秋乏”现象。因此,起居作息方面要特别注重睡眠的质量,积极调整睡眠时间,以适应节气的变化,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要争取晚上10点以前入睡,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并应当保证早睡早起,晨起后要适当运动。另外,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缩短调节适应时间。对于常人而言,处暑养生的重点在于如何调整睡眠。




秋季主金旺,金主肺。按照中医理论,七魄居肺,秋阴入肺,肺为阴之集大成者。处暑对秋季的养生有着百倍的效果。《黄帝内经》当中记载:“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


午时小憩



中医理论认为,睡眠和清醒是一种自然的功能状态,完美地体现了人体阴阳的动静交互调整。而修身学则认为,睡眠与清醒之间存在着“中气以为和”的区间,上坐入静修定,阴阳和则两仪静,就能将这两者高度协调,调适在得一、统一和守一的最佳状态中。昼夜阴阳的消长,决定了人体需要保持睡眠和清醒两种自然状态,否则就无法适应昼夜的交替出现。人体清醒的时候,为阳气所主宰,一旦进入睡眠,就被阴气所主。生命在天道自然法则中,只有先顺应天时,治人事天才能实现突破与超越。


《灵枢·营卫生会》指出:“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人类的睡眠与清醒这一对阴阳转换,受制于天道阴阳能量的日周期律制约;人类的睡眠与清醒规律,与天道阴阳转换规律具有同纪性,所以应当顺天应人。《灵枢·口问》又对此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夜半“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白昼“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天地间阴阳两种能量的消长更替变化,在日周期律中是容易直接体悟与发现的规律性和秩序,人类生命的睡眠与清醒交替变化,只有顺应这一规律与秩序,才能具有良好生命的活力。顺四时之度,民不有疾。首先要在睡眼与清醒这两大生命的生理现象中要恪守住这一法则。


   如果从生命的营气和卫气能量运行,进行分析而言,营气指行于脉中富有营养作用的正能量,卫气则指行于脉外和体表具有保卫功能的正能量,人体睡眠与清醒之间的变化是建立在营、卫两气运行的基础之上,其中又以卫气的运行最为关键。《灵枢·营卫生会》说:“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这里的“止”,是指进入睡眠;“起”,则是指清醒起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卫气运行到阳气旺的时候,人体就清醒了;反之,则会进入睡眠状态。



     依据生命的气运规律而言,顺天应人则要尽可能做到亥时(21-23点)入睡,早晨卯时(5-7点)起床为宜。入睡前用热水泡脚,或做足底按摩,可以提高睡眠质量。起床之后,体质偏虚寒的人,可含嚼几片生姜或者一片炮附子,对促进身体阳炁生发颇有益处。体质偏实热的人,早上则以冷水冲洗一下头顶,有利于阴阳平衡。


    古圣先贤在修身的实践中发现,养生与修身方法中,子午这两时辰的度与数极为重要。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及衰,体内气血阴阳失衡,呈翻转性变化,常人的顺应必需每天在子时处于熟睡状态,午时应当静卧或小憩片刻。修身实践者,则应当上坐,运用得一法的中气以为和,把握住翻转性替换中的主动权,因此也就诞生出修身求真界子午功的方法论。常人在子时必欲静卧,以候气复,午时应当小憩,静候阴生。


    现代科技从物相领域的研究中发现,夜间24时至4时,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而中午12时至13时,是人体交感神经最容易疲劳的时间。另有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因此,子午觉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又符合养生之道。


    养生者应注意顺应,而修身求真实践者则应当在顺应的基础上逐步进行超越,运用中气以为和与得一、守一的法则,高质量地把握住这种子时与午时变换的原理,更有效地顺天时而化内境。



    总而言之,处暑过后天气转凉。中午热,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气候特征较为明显。宋代苏泂的《长江二首》写到:“处暑无三日,新凉值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昼热夜凉的气候,对人阳气的收敛形成了良好的促变条件。秋季是阳气收敛的季节,应避免劳神纵欲,砍伐真气。倘若一个人违背自然规律,昼夜颠倒,破坏营卫之气的运行,将很快遭受到身体的“报复”,机体免疫功能就会下降,容易百病丛生。

来源 德慧智文化:健康私人管家,素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