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生三世一只玉镯

 茂林之家 2017-08-23

1、

玉镯记得,1900年春天的一个早晨,汉口的某一个码头,一艘船停在那里。

年轻的洋人毕让站在码头上,他在等于秀。毕让握着玉镯,他的手热乎乎的,玉镯听见他在心里说,于秀。毕让的惆怅玉镯感觉得到。毕让要回伦敦。

其实玉镯到现在还没有见过于秀,不过玉镯想于秀一定是个美丽的女孩儿,玉镯想如果于秀把它戴在腕上一定很漂亮,只是玉镯不喜欢毕让让人在它身上刻一句英语:See me in your  city

玉镯是青色的,青得很湿润,和它一起还有另一只玉镯,也是青色的,它们来自一块玉石,可毕让让人在那只身上刻了一句诗:执子之手。

毕让要把刻着英文的玉镯给于秀,而他留着刻着汉字的玉镯。

于秀来了,她一步一步地走来,她的眼里结满了哀愁,也许她挽留过毕让,可她留不住,所以她的眼里蓄了泪,等到走到他面前,恰到好处地滑了下来,她的脸很光洁,因此泪水滑得很快。毕让捧着她的脸,久久地注视着,玉镯看出来了,他眷恋着她,后来他亲吻了她。

毕让轻轻挽起了她的衣袖,把玉镯戴在她的腕上,玉镯闻到她腕上淡淡的兰花香,玉镯很喜欢。同时玉镯听见于秀说:See me in your  city?毕让庄重点了点,然后他让她看了另外一只写着执子之手的玉镯,他说,镯和镯的重逢,就是我们的重逢。

毕让稍稍抒了情,于秀明白了,脸上有红晕悄悄升起来。毕让说,你的脸像苹果。而在不久前的一个夜晚,于秀让她饱满的充盈了毕让的双手,毕让说,像苹果。于秀的低下了头,甜蜜少于忧伤。她知道这一艘船将要带走毕让,沿着长江,出了长江,就是无边的海洋。毕让说过,那样的海洋,让人绝望。

玉镯一下就明白了,它和另外一只玉镯也要分开了,写着汉字的玉镯将随着毕让飘洋过海,而它的主人是于秀。

1900年的春天,一个人和一个人分离了,一只玉镯和一只玉镯分离了。玉镯记得。

于秀没有经常戴玉镯,于秀怕不小心把玉镯弄碎了。可于秀会在很多夜深人静的时候,把玉镯拿出来,有时放在掌心,有时戴在腕上,有时就在胸怀里,它让它在那个温暖的地方呆着,相信毕让和他的双手。于秀总说那一句英语,说得久了,玉镯也就喜欢那句话了,玉镯觉得那是一句誓言。

于是,玉镯和于秀一样等着毕让回来,开始玉镯像是等着那只玉镯,后来玉镯觉得它是在等毕让。

于秀等了十年,那时她差不多三十岁了。于秀看着镜子,镜子很无情,镜子里的于秀的眼角有了细细的鱼尾纹,另外她还有了浅浅的眼袋。红颜像时光一样在一寸一寸地消失。

而毕让一点消息都没有。玉镯在很多时候都能听到于秀心碎的声音,就像花瓣落了一地。而于秀是花朵啊,她怎么可以凋零?

于秀准备嫁人了。嫁人的前夜,于秀把玉镯给了丹珠,丹珠比于秀小,她是于秀家里的佣人,可于秀喜欢她。那时玉镯就在于秀的腕上,于秀给丹珠讲了她和毕让的故事,讲了她十年的等待,讲了那句英语的意思。最后于秀把玉镯从腕上摘了下来,递给了丹珠。她说,我不能再拥有它,丹珠,你收好,别弄碎了。你记着这只玉镯的来历,曾经有过这样的一段很美好的事情。

丹珠的哭了,她还没有经历爱情。她把玉镯用绸子包好放在贴身的口袋里。

玉镯记得,丹珠在于秀嫁人之后就回家了,她也是坐船离开汉口的,玉镯记得十年前也是在这个码头,毕让走了。

丹珠回去之后,就在玉镯放在墙洞里。她一直没有动它。玉镯就静静地待在那个小小的黑黑的洞里,一待就是60年。

2

1971年的春天的某一天中午,玉镯再一次见到丹珠时,丹珠已经老了。而玉镯还是原来的样子。玉镯听见丹珠给她的孙子汤胜说于秀,她指着玉镯身上的英语对汤胜说了,汤胜显然不懂,他也不想懂。他只想要这只玉镯,他想把玉镯送给长春。丹珠当时没有同意,丹珠说要给的话也只能由她给,因为她要把有关玉镯的故事告诉长春。要流传下去。玉镯听见丹珠说,如果于秀还在的话,也八十多岁了。

玉镯见到长春,长春坐在丹珠的身边,很乖的样子,可是她不看汤胜,玉镯看出来了,长春不喜欢汤胜。可是长春很喜欢玉镯,同时也喜欢关于玉镯的故事,她在心里说,于秀就像我。

玉镯听见了。

长春把玉镯戴在腕上回家了。玉镯从一只腕上流浪到另一只腕上,玉镯想那只在海外的玉镯现在在谁的手腕上呢?

有一天长春和唐朝见面了,他们在一片树林里。树林很密很安静,可是他们还是朝四周看了看,他们确认没有人,可是他们不知道玉镯什么都明白。长春伏在唐朝的肩上哭,说她没有一点办法,父母一定要她嫁给汤胜的。她说,如果有来生一定嫁给他。然后她寻找他的嘴唇,他们热烈地吻在一起。

长春俯在唐朝的耳边说,你想怎么我都依你。这话一下就点燃了唐朝,可是唐朝并不急于求成,他找了一些柔软的树叶铺在地上,然后紧紧地抱长春,他们缓慢地倒在树叶上。玉镯看见唐朝解长春的扣子,一颗一颗地解。

也许长春想更舒展一些,她的手无限抒情张开落下,玉镯撞在石头上,碎了。玉镯碎的声音让唐朝从痴迷中清醒过来,玉镯觉得自己碎的声音很动听。

唐朝看着玉镯,唐朝说你有玉镯?长春就讲了玉镯的故事。唐朝叹了一口气说,真的就像我们的命。玉镯碎成四段,唐朝把玉镯拾起来,用树叶包着说,你不要丢了,你得留着。

然后他帮长春系紧扣子,他说,把好好的玉镯弄碎是罪过啊。

玉镯觉得他的话说得很有道理,对于玉镯,对于长春都是。

长春后来还是嫁了汤胜。那碎了的玉镯就揣在她的怀里。

玉镯记得四年之后某一个雪天,村子里来了一个锔瓷器的人,他有小小的钻头,有小小的锤子,有细细的铜丝,他可以把碎了的碗锔得滴水不漏。那时长春正窗前纳鞋垫,邻居问她有没有碗锔,她一下就想起了玉镯。

长春和玉镯同时认出了那个锔碗的人是唐朝。长春并没有立刻去认他,两个人深深地看了一眼,唐朝低下头继续锔碗,可是他的钻头却钻在手上。而长春呢,泪流出来了却说着,风这么大,把眼泪都吹出来了。汤胜一点也没有觉得异常。

后来两个就面对面了。

这个玉镯能不能锔?

能锔,这可能是我做的最小的活儿了。

师傅做这种活儿多长时间了?

三年了,我一直想做这个活儿。

唐朝一直没有抬头,可是他从怀里摸出一根银的牙签,一会儿就把牙签锤成细细的银线,他把玉镯拼了一下,汤胜说,那上面是英语。唐朝不作声,可他完整地拼好玉镯。长春把玉镯戴在腕上,有了银丝的玉镯更漂亮。

长春说,See me in your  city。其实谁也没有听懂她的话,除了唐朝。那次在树林里,长春说,在你的城里看到我,能不能在我的村里看到你?

唐朝认为那是一个约定。

长春说,师傅,我没有钱给你的。

唐朝说,那就算了。

长春说,那我就把这双鞋垫给你?

唐朝说,也好。

汤胜说,一双鞋垫太少了,你快回去给师傅再拿几双。唐朝已经收拾好东西,准备走了。

玉镯记得,长春走在雪地上又流泪,一滴泪落在玉镯上,玉镯觉得那颗泪很大,很有力量。

3

长春也不常常戴玉镯,她把它放在一个盒子里。

长春做了母亲,长春一直拒绝做母亲,当然她也不给汤胜做父亲的机会。可是她拒绝不了世俗。汤胜最后还是胜利了,坚持就是胜利。

长春后来的日子很平淡,如果不是那块玉镯在手里的话。她的手已经有些干涩了,她捧着玉镯时,显得更是这样。玉镯好像一直都是温润的。有时候长春的孩子看着他的母亲,看着玉镯,他不明白母亲为什么总喜欢看玉镯,而母亲什么都可以给他玩,可玉镯不行,他哭也不行。

孩子叫汤小唐。玉镯不知道孩子为什么要叫这样一个名字,玉镯毕竟是玉镯,它不懂有时一个字也是寄托。

汤小唐长大了,去武汉上大学,汤小唐已是一个英俊小伙。后来他毕业就留在武汉工作。

2000年春天的一天,他带回来一个女孩儿。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儿。

女孩儿管长春叫阿姨,很亲热。长春一高兴就决定把玉镯送给女孩儿,女孩儿显然很吃惊,有一句英语的玉镯,镶了银丝的玉镯。她无论怎么也想象不出,一个农家竟然有这种东西。当然她更吃惊的是长春把这句英语说得很清楚。

长春告诉了发生在1900年春天的故事,她没有说1971春天的故事。对于这个,可能永远都是秘密。可玉镯记得。

玉镯记得从1900年到2000年,已经一百年。许多和玉镯有关的人已经不在了,而玉镯在。

女孩儿没有立刻把玉镯戴在腕上,她让小唐给她戴上。小唐对她说过,要用他最后一块骨头为她打磨一只绝世的手镯,在她知寒知暖的腕上圆满这一生。女孩儿觉得这只玉镯就是。

玉镯戴在女孩儿的腕上,女孩幸福的样子让长春流了泪。她说,有一点灰落进了眼里。

女孩儿在几个月之后去了英国留学,女孩儿戴着玉镯上了飞机。

长春对于女孩儿出国很忧心,而小唐一点也不。他相信女孩儿会回来,事实上也是这样的。

2002年秋天,女孩儿从英国回来了,还戴着这只玉镯。她一下子扑进了小唐的怀里,而小唐却捧出了另外一只玉镯,上面刻着:执子之手。

玉镯认得不是那只和它一体的玉镯,陪伴女孩在英国的日子,玉镯一直没有和那只玉镯重逢。

这只玉镯是小唐自己弄的,他想圆了这“执子之手”的梦。

玉镯想,那只真正的“执子之手”又在英国哪个地方哪些人群之间流传着?

玉镯清楚地听见了长春再次见到女孩儿时,牵过来女孩儿的手,喃喃地说,这世上所有的镯子,所有的链子,总是要戴在爱情的手腕上……


—完—


作者简介:南在南方,要是你看过花溪希望爱人读者里头有一个叫南在南方的就是这个人。陕西人在武汉写些小说写些随笔清佳可喜。公众号南在南方me”,ID:nanzainan204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