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岁月的流逝,传世的紫砂名壶成了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为国内外博物馆及收藏家所悉心搜求。明代的名家名壶,到清初已极为珍贵,清初名家陈鸣远等的作品,在清末也已十分稀少。于是,为了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就出现了赝品。我们在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作伪方法,已使收藏家爱好者们尽量少受赝品的困扰。 1、单纯模仿名家的印章 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作伪方法,是把真品上的印章加印在伪作上,具体方法是先把真品上作者的印章款识拓印下来,再按拓片摹刻下来,加印在伪作上。鉴定方法非常容易,就是直接与真品的印款比较,赝品上的印款比真品上的小。 2、以鞋油和茶粉擦涂 这种方法极易辨别,可以通过看,摸,闻来识别。具体造假方法是用棕色鞋油在壶外擦拭,使壶呈旧色,再用茶粉涂壶内,使壶内有茶迹。 3、以茶着色法 这是一张较高级的作伪方法,制作出的茶壶颇像旧货古董,鉴别方法是用闻,仔细闻壶内有一股淡淡的霉味。具体作伪方法是先用细砂纸打磨壶面,以消除烧制时形成的陶膜,以便于入色,然后,用一口锅装满水,再放入色重的茶叶,如普洱,铁观音,把壶也放进去,煮两小时,让茶味沁入,然后入火,自然冷却,用细布打磨见亮,然后再浸入茶水中,一直浸泡两周以上,使壶内外着上茶色。 4、高手仿制 目前传世的许多名家名作中也不乏这类赝品,只是辨别难度太大。由于科技的发展,完全可以把款识做到天衣无缝,再加上由技巧高超的工艺师模仿制作,从外观造型上根本无法分辨,只能从壶的精气神以及泥料方面入手鉴别,鉴别难度系数大,一般人很难分辨真伪。 5、残器修补 因为紫砂壶本身就比较脆弱,再加上时间的流逝,有残缺之处在所难免,如壶嘴磕碰,壶盖磨损等并不影响它的价值,只有一些残破比较大的壶没有收藏价值。但是一些不法商人为了谋取暴利,酒吧一些残破的壶修补后再高价售出,这就要求购买者在购买时,要特别注意壶体本身的易损部位,尤其是对于那些完好无缺的“老壶”,更要认真辨别。 6、新壶做旧 新壶做旧的作伪伎俩是随着国内外对紫砂爱好的星期二出现的,是一种不择手段牟取暴利的卑鄙行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做旧的方法越来越多。所使用的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1)将新壶放入浓重的红茶汤中煮烧,经过一定时间后取出,待干燥后投入,这样反复煮烧几次,达到除去新光的效果,这个方法是从玉器、瓷器做旧的方法中借来的。经过处理的新壶,表面滞涩黯然,成了一把假老壶,被制造者用来欺骗买主。 (2)将新壶埋在地下,使它在地下水和土质(酸性和碱性)的作用下,自然退去新光,这种方法是借用了青铜器作假的一种方法。 (3)在新壶上擦拭同色的皮鞋油,鞋油吸附在紫砂壶表面,掩盖壶的新光。由于鞋光色泽调配的异味,容易被买主识破。 (4)用浓茶汁、石油、酱油、醋、糖调和在一起,涂抹新壶表面,或者加温蒸煮,使调合汁吸入壶胎,退去新光,打扫做旧的目的。这种方法也容易识破,用手触摸即可感觉到壶表面的油腻,只能蒙蔽一时。 此外,还有一些制壶工艺大师技艺精绝,名声显赫,其制品为时人所钟爱,订购者众多,或者应酬繁忙,应接不暇,于是让徒弟或清同时代制壶工艺大师代为制壶,自己署款。此种代制的紫砂茗壶,虽然于后世的作为有别,但毕竟不是本人所致,也应归于赝品之列,知识鉴别较为困难。 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对于那些已经被证明是赝品的紫砂茗壶,只要做工到位,造型周正,也是可以在价格合理的前提下购买的,毕竟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它们身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