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刘娥
2017-08-23 | 阅:  转:  |  分享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展望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38人,在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检测中,最高分99.5分,最低分35.5分,平均分91.28分,90分以上27人,两级分化明显。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基础知识较为扎实,对语言方面的知识较为敏感。当前,他们正处在从低段到中段的一个过渡期,他们需要的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较快的适应转变,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把握准确的心里定位,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养成健康的学习习惯,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和积淀丰富的知识经验。部分学生,特别是男生,学习习惯不好:字迹潦草,作业不按时完成,平时没有预习习惯,课外书看得少,给他们的发展带来困难,同时他们对学习的信心有些缺乏。如何辅导好学困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成绩是重中之重。

总之,据我的观察了解,本班是具有一定潜力的,本学期将针对本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中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和广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体现了“以习惯助学习”、“由学习到运用”的教材编写思路。

1.关于习惯本册教材在开篇处以图片示例的方式,提出了培养“认真写钢笔字”和“认真写毛笔字”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以便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变化的历史,了解钢笔和毛笔的不同结构和功能,及它们不同的使用与保管方法;了解钢笔和毛笔握笔姿势、运笔方式和表现力的差异,加深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

2.关于课文本册教材共有课文24篇,其中韵文2篇。选文上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具有文化性。即所选的每一篇材料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有利于学生丰富文化积累,建构自己的文化体系。如有写人的《孙中山破陋习》、《军神》;有描景的《北大荒的秋天》、《西湖》等等。二是具有时代性。即所选课文具有较强的现代意识,反映时代的进步和时代的精神,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反映先进文化,易于让学生接受新思想,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如《石头书》、《航天飞机》等。三是具有审美性。所选文章从内容到语言表述,从课文插图到装帧设计,都注意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审美需求,使学生在读课文看图画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与低年级的教材相比,本册课文后的作业题略有变化:一是变铅笔字描红为钢笔字描红,意在训练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写字的基本功;二是增加了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课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学习分析自然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练习,意在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三是增加了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意在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3.关于习作本册课本仍将习作教材列为专门的课文,共安排了8课,有记事的、写景的、学写动物名片的等等。每课习作教材,均对习作要求、观察要领、写作要点等作了分析与指点,有的还提供了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迁移。同时还注意“大小结合”即将专项的习作训练(大作文)与随课文安排的“小练笔”(小作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得大作文自成系列,小练笔机动灵活,“大小”相得盖彰。

4.关于练习教材每个单元安排了一个综合练习,共8个。综合练习包括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熟记成语、口语交际及写毛笔字等内容,充分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书本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等特点。

全册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和语文园地里的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书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了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直到这个字要求学生认识为止。课文中的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学习伙伴的话和文章作者的姓名一律不注音。课文的生字标的是本音,有些字在具体的语境中读音要发生变化,标住的是变调音或轻声。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钢笔姿势,养成认真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

2.识字和写字①能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能结合词语理解字义,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231个生字,会认146个生字。②能使用硬笔正确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不断提高写字质量。2.阅读①继续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②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③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并学会应用。④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的一般用法。⑥能够养成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句段,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3.习作①能够养成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善于书面表达,对习作形成正确的态度。②能主动把自己看见的、听见的和想象的写清楚③学会写留言条、请假条。④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豆号、叹号。初步学习冒号、引号的使用。

4.口语交际①能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听清楚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②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③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口吃清楚,有礼貌。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义、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联系复述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开始练习写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三、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一)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准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以内在识字数量、识字能力上有差异。

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经常要做的一项工作。最主要的方法是所学的生字让学生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

要继续加强写字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为避免学生的疲劳,每次写的字不要太多,适当分散写。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讲求写字的质量。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词、句训练。积极引导,及时检查,适当表扬和激励。

(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

(4)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

(5)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选读课文的教学。教材后附有8篇选读课文,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决定是否选用。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自己课外阅读、自我监测为主,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通过交流,起到激励和引导的作用。

(三)口语交际的教学

1、明确教学要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

3、全员参与。

4、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四)习作教学

1、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

2、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3、增强竞争意识,强化训练。

在培养了学生的个人荣誉感和明确了要求以后,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因为有了竞争意识尤其是集体竞争意识后班级才会拥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有利的环境。例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经常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比一比、赛一赛”的活动,比比哪一组坐得好、积极发言、认真听讲。这样做的效果有时往往比表扬或批评某一个学生更有用。经过老师有针对性地不断强化训练下,学生就会慢慢养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这种竞争意识的增强,对于集体荣誉感的培养也具有推进作用。

四、工作中采取的补救措施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喜欢你这个老师他才会喜欢你这门课,从而才能学得好。

(二)增强忧患意识

在周边争抢学生的严峻形势下,只有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才能留住学生。

(三)在互相监督、帮助中自律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情况:老师耐心地说教半天,学生一转身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其实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学生主观上要这样做,这只是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的共性心理特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做事缺乏恒心,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可是教师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时时提醒,事事处理。这就需要学生在互相监督、帮助中自律。如在培养学生自觉上好早读的习惯时,我针对班级有些学生到校比教师早容易引起吵闹等现象,充分调动小干部的作用,安排好值日班长协助老师做好督促工作。开展了“我是班级小主人”、“我们身边的榜样”等活动,让学生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帮助,并定期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活动,同学之间互相指出优点、缺点,并逐步改正,将“行为规范”化为自觉的行动。

(四)主动沟通,家校配合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仅仅在课堂上就能形成的,还需要在家庭中得以巩固。有些孩子,在家里和学校的表现是完全不一样的。要想学生的行为习惯得以稳定,我们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我通过校讯通、电话等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向家长说明一些配合事项。充分利用家长会,让家长了解一些家庭教育知识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虚心听取家长的建议,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五)开展评价活动,落实养成教育

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就好像催化剂,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的控制能力,提高自觉性。开学初,我们就把我们班的评价方案宣布了,从踏进校门那一刻起,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表现好的、有进步的就可得一个小奖品,每十个小奖品换一颗红星贴在评比栏里,凑够十颗红星可以换一份小礼物。这样,孩子的积极性高涨了。每周一班会课上我鼓励学生对照“班规”开展自评、互评,每周评出“做操之星”“写字之星”“卫生之星”“纪律之星”等等。

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中,在富有童趣的活动中,自觉地接受纪律的教育,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它需要学生长期的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就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促使他们逐渐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二周:《让我们荡起双桨》《学会查“无字词典”》《古诗两首》

第三周:《做一片美丽的叶子》语文园地一《北大荒的秋天》

第四周:《西湖》《拉萨的天空》语文园地二

第五周:《蒲公英》《三袋麦子》《哪吒闹海》

第六周:国庆放假

第七周:语文园地三《第八次》《卧薪尝胆》

第八周:《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语文园地四《东方之珠》

第九周:《小露珠》《石榴》语文园地五

第十周:《石头书》《小稻秧脱险记》《航天飞机》

第十一周:语文园地六《军神》《掌声》

十二周:《金子》语文园地七

十三周:《每逢佳节倍思亲》《孙中山破陋习》

十四周:语文园地八复习

十五周:期末复习、考试

十六周:期末复习、考试

十七周----二十周:期末复习、考试













































献花(0)
+1
(本文系xiaoxi040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