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赣博藏玉石器精品鉴赏

 自华居 2017-08-23
2017-05-08

玉器

中国人尊玉、贵玉之风由来已久。早在商代,玉器就已成为神权和王权的象征。后经先秦儒家“君子比德于玉”哲学理念的渲染,众多优良品质被比赋给玉。宋代玉器除了延续礼制用玉的完备和严密外,还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不但为玉器的造型、图纹提供了新的内容与形制,而且进一步推动了民间生活用玉的发展。明代在冠服制度上也用玉来标志等级高下,规定玉是最高统治阶层的专用之物。另外,由于明代城市商品经济活跃,玉器创新层出不穷,复古创新成为明代玉器的主要特色。

菱纹有阑玉戈

商代

1989年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此戈以一块青白玉雕刻而成,呈扁长条体。玉戈色泽斑驳,表面有沁色。近孔处的阑部两面刻划细线几何图案,以三条一组的平行线斜向相交构成菱形,前三道、后四道平行线作边栏,前方再加一组四条弦纹。整体造型线条流畅,工艺精细。戈是商代玉器的一个新品种,是重要的礼仪和祭祀用器,反映了商代战事的频繁和礼仪的多样。

活环羽人玉佩饰

商代

1989年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羽人用一块棕红色玉石雕琢成型,采用镂雕与浮雕相结合的手法完成。它的形象特色鲜明,顶冠高耸,冠后有三连环,嘴如喙状,腰际有翼,屈臂蹲坐。羽人设计精巧,冠后三个活环一次掏挖而成,环环相连,形状、大小、粗细几乎同一,又灵活自如,展示了商代工匠的高超琢玉技艺。佩饰既有殷商玉器的某些因素,又有当地民族的文化特点,反映了土著民族鸟图腾和鸟崇拜的遗俗。

龙首白玉带钩

南朝

1960年南昌市郊京山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这件带钩的首端为龙头形。钩身修长,整体形似琵琶。带钩通体棱线分明,体现出粗朴豪放的时代风格。带钩始见于良渚文化墓葬,春秋战国至汉代得到发展以至普及。魏晋南北朝是玉带沟的衰退期,而此种琢制工艺的带钩难得一见。

圆雕水晶狮形佩

南朝

1957年上饶市茶山寺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墓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张天师“阳平治都功”龙钮白玉印

元代

1952年贵溪县人民政府移交

江西省博物馆藏

印面通高6.4、边长12.3厘米,重972克。青白玉质,洁白莹润,印钮为一蹲踞触角螭龙,翻唇露齿,眉须后拂,腿关节部位毛发翻卷长飘,尾作分丫鱼尾状,雕琢精细,生动传神;印面宽边框内为九叠篆朱文“阳平治都功印”,篆字线条平直流畅,结构严谨,边沿平滑,沿袭典型的官印做法。

此印为世代天师嗣教的法印,今道士上章及表奏符压皆用之。据考证,汉末,五斗米道(道教)在各地设有道场,作为宗教管理中心和法事活动场所,称为“治”,当时设二十四治,“阳平”居于首位,为五斗米道的总部;“都功”为治中职事,亦即道教的首领。这方“阳平治都功印”是张天师在道教中实施神权的“法印”,为龙虎山天师府法物中极为重要的一枚法印,螭龙印纽显示出如皇家般的尊贵等级,历代天师袭用至今。此印玉质温润、雕琢精美、印文规整、工艺细致,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玉佩

明代

2001年华东交大宁靖王夫人吴氏墓出土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明代皇室女性都有玉圭、玉带、玉佩等礼仪玉器,遇到典礼活动时佩戴,死后一般随葬。

局部

局部

局部

玉圭

明代

2001年华东交大宁靖王夫人吴氏墓出土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浮雕龙纹白玉带板

明代

1952年新建县乌溪乡宁康王夫妇合葬墓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整副玉带板由二十块不透明白玉组成。板面框内用减地平凸手法作浅浮雕游龙戏珠纹。龙侧首弯曲,眼上方压两片蝴蝶翅形眉。五爪有力、张开呈风车状。龙首前方细长火焰向一侧飘拂,呈珊瑚枝状。龙身周围环绕朵云纹,似龙翻腾于云雾中。带板背面无纹,四角有牛鼻穿孔。

符咒文合体龙钮

清代

1952年贵溪县人民政府移交

江西省博物馆藏

印为碧玉,印纽为连体双头龙,呈蹲踞状,双目圆睁,双足据地,似一用力便可跃起。印面为篆体白文道教符咒文。

砚台

砚是中华古老的文化用具,江西歙砚是四大名砚之一,以其独特的品性和文化内涵而风靡天下,见证了宋明时期江西的人文兴盛。

曾巩抄手石砚

北宋

1972年南丰县莱溪公社曾巩墓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此砚的砚面逐渐向后内凹形成砚池,形如箕底,前端“开口”,便于“抄手”取用,故称抄手砚。其色泽紫黑,质地细腻,通体抛光,造型大方,线条简洁,是一方实用的砚台。此砚出于曾巩墓,应为曾巩使用之物。曾巩(公元1019—1083年),字子固,今江西南丰人,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浮雕七弦琴包袱纹歙砚

明代

1957年从江西省崇仁县收购

江西省博物馆藏

此砚为歙石制成,呈褐黑色。砚的形状为一七弦琴裹在包袱中,露出琴端,琴弦七眼均可见,眼中引出琴弦。包袱一面光平低凹作砚面,砚面右边刻“太古”二字;砚背琴首刻隶书“卤洞鸣泉”四字,中部刻“韵事”二字。琴为古代文人喜爱的玩物,携琴访友是明清常见题材,包含了与琴为伴,寻觅知音的意义。砚作琴形,典雅时尚,配以蕉叶形盖,韵味无穷,反映出江西人文之盛。

注1:文中照片均为作者拍摄。

注2:文字内容参考展品说明。

留言功能已开通

点击文末右下角“写留言”,把你的想法告诉我!

并大力转发,多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