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博北京文物精品展之金银器(3)

 自华居 2017-08-23
2017-03-13

清代的金银器主要是传世品,最精致的当然也是皇室使用的器物,其中很多主要有宫内养心殿造办处制作,保存之多,难以统计。制作工艺更加讲究,如雕、錾、锤、刻及镶嵌等技术已发展至极盛,累丝或以金掐丝填烧珐琅的技法,前代少见,反映出清代高度的技艺水平和精妙的艺术风格。

金双龙钮“天子之宝”

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故宫博物院藏

首都博物馆展

该玺通高9厘米,纽高6.2厘米,印文11.8厘米,上有满文“天子之宝”阳文篆书,附黄色绶带及牙牌,牙牌两面分别用满汉文刻“天子之宝匮”。按清制,“天子之宝”用“以祀百神”,祭祀庙宇神灵,撰写祭文后钤此宝。

交泰殿是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清朝前期于此殿贮藏39方宝玺,乾隆帝在登基十一年(公元1746年)时,将御宝总数定为25方,使之符合“天数二十有五”之说,以象征自己的王朝能绵延无限。

从剩下的14方中又选出或宝文与25宝重复的,或清初诸帝使用过,曾经在历史上发挥过很大作用10方,存于盛京(今沈阳)。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俄国出兵东北,盛京告急。“十宝”同其他国宝被送往承德避暑山庄,民国时再送至北京。这方宝玺就是“十宝”之一,珍贵异常。

赤金镶宝石舍利长寿佛

清代(公元 1644年-公元1911年)

西城区妙应寺白塔藏

首都博物馆藏

首都博物馆展

长寿佛,在汉译佛经中无其形象之记载描述,是藏传佛教中对“圣无量寿智决定光明王如来”的略称,亦简称为“无量寿智如来”。这尊赤金镶宝石舍利长寿佛,一套2件(附龛),高5.4厘米,重118.2克。头上盘发成髻,戴五佛宝冠,面容慈祥,上穿天衣,下著绸裙,置于一个满刻《尊胜咒》经文的铜鎏金小龛内,身佩珍宝璎珞,具足一切报身佛的种种庄严,双手结禅定印于膝上,托长寿宝瓶,双足以金刚双跏趺安住于莲花月轮上。工艺严谨精致,技巧娴熟。清乾隆十八年修缮白塔寺时所置,用以为镇。

金錾花执壶

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故宫博物院藏

首都博物馆展

执壶为清帝的御用酒具,通高30.4厘米,最宽27厘米,壶身呈葫芦造型,流细长,曲柄、圈足。流与壶体用卷草纹横梁连接。壶盖覆仰莲纹,宝珠形钮,通体錾刻花纹。

造型秀丽,纹饰丰满、规整,线条流畅,技艺娴熟,是清代錾雕工艺中的杰出作品。

银御赐养老牌

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朝阳区高碑店乡荣禄墓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首都博物馆展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为了不逾越祖父在位61年的纪录,乾隆决定将皇位禅让给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弘历退位,作为太上皇。他在宁寿宫皇极殿举办了第二次千叟宴,列名参席者3056人,列名邀赏者尚5000人,还分赐给每个参加宴会的人一件重十两,长13.5厘米,宽8.3厘米的银牌。牌状如腰形,顶端为如意朵云纹,正面有双龙戏珠纹饰,并有横书“太上皇帝”和直书“御赐养老”八个字为阳刻楷书,背面为阴刻“丙辰年皇极殿千叟宴”及“重十两”字样。

银累丝花篮

清代·乾隆(公元1736年—公元1795年)

故宫博物院藏

首都博物馆展

花篮圆形,通梁高14.7厘米,口径4.2厘米,上有长方形提梁,平底内凹,通体以粗细两种银丝累制镂空勾云纹。此器造型工整,累丝匀称,花纹精细。

这种以卓越超群的累丝工艺制成的银器,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器体不仅玲珑剔透,还具有织物般细孔相间、柔美华丽的质感,美妙无比,是清代银累丝工艺的代表性作品。

双鱼金饰件

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故宫博物院藏

首都博物馆展

此器长4.7厘米,宽4.3厘米,重38.7克,采用浇铸、錾刻、焊接等技法制成,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刻画精细,双鱼形似鲤鱼,长长的鱼须从上鳄伸出,因其体态优雅,被视为吉祥之物。其成双成对,又代表着夫妻结合和忠贞不渝。

银累丝双龙纹葵瓣式盒

清代·乾隆(公元1736年—公元1795年)

故宫博物院藏

首都博物馆藏

累丝工艺在明、清以前不见,是新兴的银器制作技术。该盒为葵瓣形,高6.3厘米,口径14厘米,下敛,随形圈足。

通体用粗细两种银丝累掐焊接而成,盒面捶錾龙纹,其外8个云头式小开光内饰八宝纹,盖边8个开光内饰花卉纹。

工艺繁复,錾刻精细华美,通体玲珑剔透,纹样层次清晰,反映出清代累丝镶嵌技艺的高超水平和精美的艺术风格,是清代累丝工艺品中的佳作。

金錾双龙戏珠镯

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故宫博物院藏

首都博物馆展

手镯,又被称作钏、跳脱,是清宫后妃经常佩戴的首饰之一。这对手镯径7×6.7厘米,厚0.8厘米,呈双龙戏珠造型,双龙的刻画极为精妙,镯壁錾刻龙鳞,龙口衔一颗珍珠,珍珠体型饱满,晶莹圆润。

金鹤

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故宫博物院藏

首都博物馆展

鹤为金质,高26.2厘米,宽13.7厘米,呈昂首站立状,双翼微展,底置方形金座。双鹤錾刻细腻,鹤身的羽纹、腿部关节、爪部指甲都力求写实。整体比例合理,姿态挺拔。

金盘

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故宫博物院藏

首都博物馆展

金盘为圆形,高2.5厘米,口径10.2厘米,底径6.8厘米,盘内光素无纹饰,金质上乘,造型端庄。

金碗

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故宫博物院藏

首都博物馆展

金碗高5厘米,口径13.5厘米,底径7.5厘米,光素无纹。

银宝瓶

清中期(公元1735年—公元1840年)

故宫博物院藏

首都博物馆展

此器高16厘米,口径5.8厘米,足径7.8厘米,足部饰莲瓣纹,造型优美,曲线流畅,是为宫廷佛前供器。

注1:文中照片均为作者拍摄。

注2:文字内容参考展品说明。

留言功能已开通

点击文末右下角“写留言”,把你的想法告诉我!

原创文章

欢迎广大读者以个人名义分享至朋友圈。

如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以下信息:

本文首发于四库全叔,微信公众号:skqswx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