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生物学
2017-08-23 | 阅:  转:  |  分享 
  
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编辑词条?修改义项名所属类别:词汇生物学(Biology),简称生物,是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
科之一。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生物学源自博物学,经历实验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而进
入了系统生物学时期。定义研究生命系统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功能、行为、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应用有生命体
目录1?基本定义2研究对象3发展历史4生物分类5生物特征6历史阶段7研究方法8学科分类9研究意义10学科分支11词语释义12相关高
校折叠编辑本段?基本定义生物学说是研究生命系统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功能、行为、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人
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所给的定义: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折叠编辑本段研究对象动物学
、植物学、微生物学、古生物学等;依研究内容,分为分类学、解剖学、生理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进化生物学、生态学、生物进化学
等;从方法论分为实验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学等体系。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史在自然科学还没有发展的古代,人们对生物的五光十色、绚丽多彩迷惑不
解,他们往往把生命和无生命看成是截然不同、没有联系的两个领域,认为生命不服从于无生命物质的运动规律。不少人还将各种生命现象归结为一
种非物质的力,即“活力”的作用。这些无根据的臆测,随着生物学的发展而逐渐被抛弃,在现代生物学中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了。20世纪特别是4
0年代以来,生物学吸收了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的成就,逐渐发展成一门精确的、定量的、深入到分子层次的科学。人们已经认识到生命是物质的
一种运动形态。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它是由蛋白质、核酸、脂质等生物大分子组成的物质系统。生命现象就是这一复杂系统中物质、能和信息三
个量综合运动与传递的表现。生命有许多为无生命物质所不具备的特性。例如,生命能够在常温、常压下合成多种有机化合物,包括复杂的生物大分
子;能够以远远超出机器的生产效率来利用环境中的物质和能制造体内的各种物质,而不排放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能以极高的效率储存信息和传递
信息;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和自我复制能力;以不可逆的方式进行着个体发育和物种的演化等等。揭露生命过程中的机制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现代生物学是一个有众多分支的庞大的知识体系,本文着重说明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分科、方法和意义。关于生命的本质和生物学发展的历史,将分
别在“生命”、“生物学史”等条目中阐述。折叠编辑本段生物分类折叠非细胞生命形态病毒不具备细胞形态,一般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
成(核酸长链包括RNA与DNA,病毒复制时有DNA的直接进行转录,而含有RNA的病毒需要进行逆转录成DNA后再进行复制)。根据组成
核酸的核苷酸数目计算,每一病毒颗粒的基因最多不过300个。寄生于细菌的病毒称为噬菌体。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也不能
产生三磷酸腺苷(ATP)。因此病毒离开了寄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地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只有在进入寄主细胞之后,
它才可以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和能,以及复制、转录和转译的全套装备,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病毒基因
同其他生物的基因一样,也可以发生突变和重组,因而也是能够演化的。由于病毒没有独立的代谢机构,也不能独立地繁殖,因而被认为是一种不完
整的生命形态。关于病毒的起源,有人认为病毒是由于寄生生活而退化的生物;有人认为病毒是从真核细胞脱离下来的一部分核酸和蛋白质颗粒;更
多的人认为病毒是细胞形态发生以前的更低级的生命形态。近年发现了比病毒还要简单的类病毒,它是小的RNA分子,没有蛋白质外壳。另外还
发现一类只有蛋白质却没有核酸的朊粒,它可以在哺乳动物身上造成慢性疾病。这些不完整的生命形态的存在缩小了无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距离,说明
无生命与生命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在原核生物之下,另辟一界,即病毒界是比较合理的。折叠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是细胞的两
大基本类型,它们反映细胞进化的两个阶段。把具有细胞形态的生物划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是现代生物学的一大进展。原核细胞的主要特征是
没有线粒体、质体等膜细胞器,染色体只是一个环状的DNA分子,不含组蛋白及其他蛋白质,没有核膜。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蓝菌,它们都是单生
的或群体的单细胞生物。细菌是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原核生物。大多数细菌都有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不是纤维素。细菌的主要营养
方式是吸收异养,它分泌水解酶到体外,将大分子的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然后将小分子营养物吸收到体内。细菌在地球上几乎无处不在,它们繁殖
得很快,数量极大,在生态系统中是重要的分解者,在自然界的氮素循环和其他元素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见土壤矿物质转化)。有些细菌能使无机
物氧化,从中取得能来制造食物;有些细菌含有细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细菌光合作用的电子供体不是水而是其他化合物如硫化氢等。所
以细菌的光合作用是不产氧的光合作用。细菌的繁殖为无性繁殖,在某些种类中存在两个细胞间交换遗传物质的一种原始的有性过程──细菌接合。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均属细菌。支原体无细胞壁,细胞非常微小,甚至比某些大的病毒粒还小,能通过细菌滤器,是能够独立地进行生长和
代谢活动的最小的生命形态。立克次氏体的酶系统不完全,它只能氧化谷氨酸,而不能氧化葡萄糖或有机酸以产生ATP。衣原体没有能量代谢系统
,不能制造ATP。大多数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不能独立地进行代谢活动,被认为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生物。蓝藻(也称蓝细菌)是能光合自养
的原核生物,是单生的,或群体的,也有多细胞的。和细菌一样,蓝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肽聚糖,细胞也没有核膜和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
器、叶绿体等。但蓝藻细胞有由膜组成的光合片层,这是细菌所没有的。蓝藻含有叶绿素a,这是高等植物也含有的而为细菌所没有的一种叶绿素。
蓝藻还含有类胡萝卜素和蓝色色素──藻蓝蛋白(或称之为藻蓝素),某些种还有红色色素──藻红蛋白,这些光合色素分布于质膜和光合片层上。
蓝藻的光合作用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样,用于还原CO2产生的H+,因而伴随着有机物的合成还产生分子氧,这和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截然不
同。最早的生命是在无游离氧的还原性大气环境中发生的(见生命起源),所以它们应该是厌氧的,又是异养的。从厌氧到好氧,从异养到自养,是
进化史上的两个重大突破。蓝菌光合作用使地球大气从缺氧变为有氧,这样就改变了整个生态环境,为好氧生物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为生物进化展开
了新的前景。在现代地球生态系统中,蓝菌仍然是生产者之一。近年发现的原绿藻,含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从它们的光合色素的组成
以及它们的细胞结构来看,很像绿藻和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因此受到生物学家的重视。折叠真核生物和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是结构更为复杂的细
胞。它有线粒体‘’‘’‘’各种膜细胞器,有围以双层膜的细胞核,把位于核内的遗传物质与细胞质分开。DNA为长链分子,与组蛋白以及其他
蛋白结合而成染色体。真核细胞的分裂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分裂的结果使复制的染色体均等地分配到子细胞中去。原生生物是最原始的真核生物
。原生生物的原始性不但表现在结构水平上,即停留在单细胞或其群体的水平,不分化成组织;也表现在营养方式的多样性上。原生生物有自养的、
异养的和混合营养的。例如,眼虫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金黄滴虫除自养和腐食性营养外,还能和动物一样吞食有机食物
颗粒。所以这些生物还没有明确地分化为动物、植物或真菌。根据这些特性,R.H.惠特克吸收上世纪E.海克尔的意见,将原生生物列为他的5
界系统中的1界,即原生生物界。但是有些科学家主张撤销这1界,他们的理由是原生生物界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过于庞杂,大部分原生生物显然可
以归入动物、植物或者真菌,那些处于中间状态的原生生物也不难使用分类学的分析方法适当地确定归属。植物是以光合自养为主要营养方式的真核
生物。典型的植物细胞都含有液泡和以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细胞质中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即含有光合色素的质体──叶绿体。绿藻和高
等植物的叶绿体中除叶绿素a外,还有叶绿素b。多种水生藻类,因辅助光合色素的组成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都是以水为电
子供体的,因而都是放氧的。光合自养是植物界的主要营养方式,只有某些低等的单细胞藻类,进行混合营养。少数高等植物是寄生的,行次生的吸
收异养,还有很少数高等植物能够捕捉小昆虫,进行吸收异养。植物界从单细胞绿藻到被子植物是沿着适应光合作用的方向发展的。在高等植物中植
物体发生了光合器官(叶)、支持器官(茎)以及用于固定和吸收的器官(根)的分化。叶柄和众多分枝的茎支持片状的叶向四面展开,以获得最大
的光照和吸收CO2的面积。细胞也逐步分化形成专门用于光合作用、输导和覆盖等各种组织。大多数植物的生殖是有性生殖,形成配子体和孢子
体世代交替的生活史。在高等植物中,孢子体不断发展分化,而配子体则趋于简化。植物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产者,也是地球上氧气的主要来源
。真菌是以吸收为主要营养方式的真核生物。真菌的细胞有细胞壁,至少在生活史的某一阶段是如此。细胞壁多含几丁质,也有含纤维素的。几丁质
是一种含氨基葡萄糖的多糖,是昆虫等动物骨骼的主要成分,植物细胞壁从无几丁质。真菌细胞没有质体和光合色素。少数真菌是单细胞的,如酵母
菌。多细胞真菌的基本构造是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一整团菌丝叫菌丝体。有的菌丝以横隔分成多个细胞,每个细胞有一个或多个核,有的菌丝无横
隔而成为多核体。菌丝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机能。菌丝体常疏松如蛛网,以扩大吸收面积。真菌的繁殖能力很强,繁殖方式多样,主要是以无性或有
性生殖产生的各种孢子作为繁殖单位。真菌分布非常广泛。在生态系统中,真菌是重要的分解者,分解作用的范围也许比细菌还要大一些。折叠粘菌
是一种特殊的真菌。它的生活史中有一段是真菌性的,而另一段则是动物性的,其结构、行为和取食方法与变形虫相似。粘菌被认为是介于真菌和动
物之间的生物。动物是以吞食为营养方式的真核生物。吞食异养包括捕获、吞食、消化和吸收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动物体的结构是沿着适应吞食异
养的方向发展的。单细胞动物吞入食物后形成食物泡。食物在食物泡中被消化,然后透过膜而进入细胞质中,细胞质中溶酶体与之融合,是为细胞内
消化。多细胞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细胞内消化逐渐为细胞外消化所取代,食物被捕获后在消化道内由消化腺分泌酶而被消化,消化后的小分子营养物
经消化道吸收,并通过循环系统而被输送给身体各部的细胞。与此相适应,多细胞动物逐步形成了复杂的排泄系统、进行气体交换的外呼吸系统以及
复杂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组成了复杂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机构,调节和控制着全部生理
过程。在全部生物中,只有动物的身体构造发展到如此复杂的高级水平。在生态系统中,动物是有机食物的消费者。在生命发展的早期,即在地球上
只有蓝菌和细菌时,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和分解者组成的两环系统。随着真核生物特别是动物的产生和发展,两环生态系统发展成由生产者、分解者
和消费者所组成的三环系统。出现了今日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从类病毒、病毒到植物、动物,生物拥有众多特征鲜明的类型。各种类型之间又有一
系列中间环节,形成连续的谱系。同时由营养方式决定的三大进化方向,在生态系统中呈现出相互作用的空间关系。因而,进化既是时间过程,又是
空间发展过程。生物从时间的历史渊源和空间的生活关系来讲,都是一个整体。折叠编辑本段生物特征生物不仅具有多样性,而且具有一些共同的特
征和属性。人们对这些共同的特征、属性和规律的认识,使内容十分丰富的生物学成为统一的知识体系。折叠生物化学的统一性大量实验研究表明,
组成生物体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在原则上是相同的。例如各种生物的蛋白质的单体都是氨基酸,种类不过20种左右,各种生物的核酸的单体
都是核苷酸,种类不过8种,这些单体都以相同的方式组成蛋白质或者核酸的长链,它们的功能对于所有生物都是一样的。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基本代
谢途径也是相同的,甚至在代谢途径中各个不同步骤所需要的酶也是基本相同的。不同生物体在代谢过程中都以ATP的形式传递能量。生物化学
的同一性深刻地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折叠多层次的结构模式19世纪德国科学家M.J.施莱登和T.A.H.施旺提出细胞学说,认为动、植物
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组成。这对于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从细菌到人都是适用的。细胞是由大量原子和分子所组成的非均质的系统。在
结构上,细胞是由蛋白质、核酸、脂质、多糖等组成的多分子动态体系;从信息论观点看,细胞是遗传信息和代谢信息的传递系统;从化学观点看,
细胞是由小分子合成的复杂大分子,特别是核酸和蛋白质的系统;从热力学观点看,细胞又是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所有这些,对于原核细胞和真核
细胞都是一样的。除细胞外,生物还有其他结构单位。在细胞之下有细胞器、分子和原子,在细胞之上有组织、器官、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圈等单位。生物的各种结构单位,按照复杂程度和逐级结合的关系而排列成一系列的等级,称为结构层次。在每一个层次上表现出
的生命活动不仅取决于它的组成成分的相互作用,而且取决于特定的有序结构,因此在较高层次上可能出现较低的层次所不曾出现的性质和规律。折
叠有序性和耗散结构生物是由大量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宏观系统(相对于研究亚原子事件的微观系统而言),它的代谢历程和空间结构都是有序的。热
力学第二定律指出,物理的化学的变化导致系统的无序性或随机性(即熵)的增加。生物无休止的新陈代谢,不可避免地使系统内部的熵增涨,从
而干扰和破坏系统的有序性。现代生物学证明,在生物体中同时还存在一种使熵减少的机制。20世纪60年代,I.普里戈任提出耗散结构理论。
按此理论,生物体是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它从环境中吸取以食物形式存在的低熵状态的物质和能,把它们转化为高熵状态后排出体外。这种不对称
的交换使生物体和外界熵的交流出现负值,这样就可能抵消系统内熵的增涨。生物有序正是依赖新陈代谢这种能量耗散过程得以产生和维持的。(见
耗散结构和生物有序)折叠稳态生物对体内的各种生命过程有良好的调节能力。生物所处的环境是多变的,但生物能够对环境的刺激作出反应,通过
自我调节保持自身的稳定。例如,人的体温保持在37℃上下,血液的酸度保持在pH7.4左右等。这一概念先是由法国生物学家C.贝尔纳提
出的。他指出身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是自由和独立生活的条件。后来,美国生理学家W.B.坎农揭示内环境稳定是通过一系列调节机制来保证的,并
提出“稳态”一词。稳态概念的应用现在已远远超出个体内环境的范围。生物体的生物化学成分、代谢速率等都趋向稳态水平,甚至一个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在没有激烈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也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折叠生命的连续性1855年R.C.菲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自原已存在的
细胞。这个概念对于现存的所有生物来说是正确的。除了最早的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在当时的地球环境条件下发生的以外,生物只能来自已经存在的
生物。只能通过繁殖来实现从亲代到子代的延续。因此,遗传是生命的基本属性。1866年G.J.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发现了遗传因子的分
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20世纪20年代,以T.H.摩尔根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提出基因论,证明孟德尔假设的因子就是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的
基因,补充了一个新的规律,即基因的连锁和交换规律,并证明这些规律在动物界和植物界是普遍适用的。40年代,J.莱德伯格发现细菌的有性
杂交,M.德尔布吕克发现了噬菌体的交叉重组现象,从而证明病毒、原核生物和动物、植物都遵循同样的遗传规律。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证明一切生
物的基因的化学实体都是核酸(DNA和RNA),遗传信息都是以核苷酸的排列来编码的,DNA以半保留复制产生新的拷贝。在分子水平上,生
命的连续性首先表现在基因物质DNA的连续性上。折叠个体发育通常是指多细胞生物从单个生殖细胞到成熟个体的成长过程。生物在一生中,每个
细胞、每个组织、器官都随时间而发展变化,它在任何一个特定时间的状态都是本身发育的结果。生物个体发育是按一定的生长模式进行的稳定过程
。个体发育的概念对单细胞生物和病毒在原则上也是适用的。单细胞生物从一代到下一代经历一定的细胞周期,病毒的发育也要经历遗传物质的复制
,结构蛋白的合成以及病毒颗粒的装配过程。因此,所有的生物都有各自的按一定规律进行的生活史。对于个体发育规律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1797年C.F.沃尔夫发表《发生论》,对鸡胚的发育过程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19世纪初К.M.贝尔提出胚层理论,指出胚胎组织和器
官的发生是以内、中、外三个胚层为出发点的。20世纪初,H.施佩曼及其学派通过把胚胎组织从一处移植到另一处能改变其发育过程和方向的实
验,证明了胚胎发育是通过各部分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现代生物学证明,个体发育是由遗传信息所控制的,不论是在分子层次上,还是在细胞、组
织、个体层次上,发育的基本模式都是由基因决定的。折叠进化1859年C.R.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的出版,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
物进化论。进化是普遍的生物学现象。每个细胞、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演变历史,都在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变化,它们目前的状态是它们本身进化演变
的结果。进化导致物种的分化,生物不再被认为是一大堆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物种。生物世界是一个统一的自然谱系,各种
生物,归根结底,都来自一个最原始的生命类型。生物不仅有一个复杂的纵深层次(从生物圈到生物大分子),它还具有个体发育历史和种系进化历
史,有一个极广阔的历史横幅。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在自然界里,生物的个体总是组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形成群落。群
落和它所在的无生命环境组成了生物地理复合体──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种群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譬如,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它能
利用日光能制造食物;动物包括人在内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生物彼此之间以及它们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性质
和特点。任何一个生物,它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功能,生活习性和行为,同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总是相对适应的。这种适应是长期演变
的结果,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根据上面这些叙述,不难看到,尽管生物世界存在惊人的多样性,但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遵循共同的规律
。生物就是这样的一个统一而又多样的物质世界。因而,生物学也就是一个统一而又十分丰富的知识领域。折叠编辑本段历史阶段折叠公元前300
00年前1001年约公元前15000年在随后的5000年中,法国人在拉斯考克斯(Lascaux)制作了山洞画,这些画表明我们的祖
先已在观察生物世界。这些画上有野牛、鹿和其他动物。约公元前2650年人们确认,埃及医生伊姆荷太普(Imhotep)从自然现象中寻找
疾病的原因。约公元前2000年在尼罗河流域发现的纸草文献中,已记录了治疗创伤和疾病的信息。约公元前1750年巴比伦国王汉莫拉比(H
ammurabi)制定了与行医相关的法律,并雕刻在石柱上。这些法律详述了有关费用的规定和对于治疗失误的严厉惩罚,如因治疗事故使1位
患者死亡而被切掉双手。约公元前1500年中国人为生产精美的衣服而养蚕。农民将装有蚂蚁的包放在柑橘树上,以保护果实不被昆虫侵害---
--这是有关使用生物防治的最早记录。折叠公元前公元前800年前401年约公元前802年欧洲首次从亚洲引入和种植玫瑰树。公元前570
年古希腊哲学家阿纳克西曼德(Anaximander)提出,动物最早生产于水中,然后变成陆地动物。公元前500年爱菲斯(Epheso
s,在今土耳其)的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提出:对于生命来说,相反力之间的张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他相信火是基本的元素。
约公元前460年此后的90多年,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在希腊的柯斯(Cos)岛上生活和教学。折叠编辑本段研
究方法生物学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观察描述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和实验的方法等是在生物学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在生物学的发展史上,这些
方法依次兴起,成为一定时期的主要研究手段。现在,这些方法综合而成现代生物学研究方法体系和研究框架。折叠观察描述的方法在17世纪,近
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早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同物理学研究方法大不相同。物理学研究的是物体可测量的性质,即时间、运动和质量。物理学把数学应
用于研究物理现象,发现这些量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并用演绎法推算出这些关系的后果。生物学的研究则是考察那些将不同生物区别开来的、往往
是不可测量的性质。生物学用描述的方法来记录这些性质,再用归纳法,将这些不同性质的生物归并成不同的类群。18世纪,由于新大陆的开拓和
许多探险家的活动,生物学记录的物种几倍、几十倍地增长,于是生物分类学首先发展起来。生物分类学者搜集物种进行鉴别、整理,描述的方法获
得巨大发展。要明确地鉴别不同物种就必须用统一的、规范的术语为物种命名,这又需要对各种各样形态的器官作细致的分类,并制定规范的术语为
器官命名。这一繁重的术语制定工作,主要是C.von林奈完成的。人们使用这些比较精确的描述方法收集了大量动、植物分类学材料及形态学和
解剖学的材料。折叠比较的方法18世纪下半叶,生物学不仅积累了大量分类学材料,而且积累了许多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的材料。在这种情况
下,仅仅作分类研究已经不够了,需要全面地考察物种的各种性状,分析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将它们归并成自然的类群。比较的方法便
被应用于生物学。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生物,是力求从物种之间的类似性找到生物的结构模式、原型甚至某种共同的结构单元。G.居维叶在动物学
方面,J.W.von歌德在植物学方面,是用比较方法研究生物学问题的著名学者。用比较的方法研究生物,愈来愈深刻地揭示动物和植物结构上
的统一性,势必触及各个不同类型生物的起源问题。19世纪中叶,达尔文的进化论战胜了特创论和物种不变论。进化论的胜利又给比较的方法以巨
大的影响。早期的比较,还仅仅是静态的共时的比较,在进化论确立后,比较就成为动态的历史的比较了。现存的任何一个物种以及生物的任何一种
形态,都是长期进化的产物,因而用比较的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考察,是十分必要的。早期的生物学仅仅是对生物的形态和结构作宏观的描述
。1665年英国R.胡克用他自制的复式单孔反射显微镜,观察软木片,看到软木是由他称为细胞的盒状小室组成的。从此,生物学的观察和描述
进入了显微领域。但是在17世纪,人们还不能理解细胞这样的显微结构有何等重要意义。那时的显微镜未能消除使影像失真的色环,因而还不能清
楚地辨认细胞结构。19世纪30年代,消色差显微镜问世,使人们得以观察到细胞的内部情况。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万的细胞学说提
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比较形态学者和比较解剖学者多年来苦心探求生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终于有了结果。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的建立是观察和描述深入到显微领域所获得的成果,也是比较方法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折叠实验的方法前面提到的观察和描述的方法有时也要对研
究对象作某些处理,但这只是为了更好地观察自然发生的现象,而不是要考察这种处理所引起的效应。实验方法则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
,并通过这种干预和控制所造成的效应来研究对象的某种属性。实验的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17世纪前后生物学中出现了最早
的一批生物学实验,如英国生理学家W.哈维关于血液循环的实验,J.B.van黑尔蒙特关于柳树生长的实验等。然而在那时,生物学的实验并
没有发展起来,这是因为物理学、化学还没有为生物学实验准备好条件,活力论还占统治地位。很多人甚至认为,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生物学只能起很
小的作用。到了19世纪,物理学、化学比较成熟了,生物学实验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因而首先是生理学,然后是细菌学和生物化学相继成为明确的
实验性的学科。19世纪80年代,实验方法进一步被应用到了胚胎学,细胞学和遗传学等学科。到了20世纪30年代,除了古生物学等少数学科
,大多数的生物学领域都因为应用了实验方法而取得新进展。折叠系统的方法系统科学源自对还原论、机械论反省提出的有机体、综合哲学,从C.
贝尔纳与W.B.坎农揭示生物的稳态现象、维纳与艾什比的控制论到贝塔郎菲的一般系统论,系统生态学、系统生理学等先后建立与发展,20世
纪70-80年代系统论与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概念发表。从香农信息论到I.普里戈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将生命看作自组织化系统。细胞生物学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发展,艾根提出细胞、分子水平探讨的超循环理论,20世纪90年代曾邦哲的系统遗传学及系统医药学、系统生物工程概念发
表。随着基因组计划、生物信息学发展,高通量生物技术、生物计算软件设计的应用,带来系统生物学新的时期,形成系统生物学“omics”组
学与计算系统生物学-系统生物技术的发展,国际国内系统生物学研究机构建立而进入系统生物学时代。折叠编辑本段学科分类生物学的分支学
科各有一定的研究内容而又相互依赖、互相交叉。此外,生命作为一种物质运动形态,有它自己的生物学规律,同时又包含并遵循物理和化学的规律
。因此,生物学同物理学、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分布于地球表面,是构成地球景观的重要因素。因此,生物学和地学也是互相渗透、互相交叉
的。折叠早期的生物学主要是对自然的观察和描述,是关于博物学和形态分类的研究。所以生物学最早是按类群划分学科的,如植物学、动物学、微
生物学等。由于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也由于人们对生物学的了解越来越多,学科的划分也就越来越细,一门学科往往要再划分为若干学科,例如植物
学可划分为藻类学、苔藓植物学、蕨类植物学等;动物学划分为原生动物学、昆虫学、鱼类学、鸟类学等;微生物不是一个自然的生物类群,只是一
个人为的划分,一切微小的生物如细菌以及单细胞真菌、藻类、原生动物都可称为微生物,不具细胞形态的病毒也可列入微生物之中。因而微生物学
进一步分为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等。按生物类群划分学科,有利于从各个侧面认识某一个自然类群的生物特点和规律性。但无论具体对象是什么
,研究课题都不外分类、形态、生理、生化、生态、遗传、进化等方面。为了强调按类型划分的学科已经不仅包括形态、分类等比较经典的内容,而
且包括其他各个过程和各种层次的内容,人们倾向于把植物学称为植物生物学,把动物学称为动物生物学。生物在地球历史中有着40亿年左右的发
展进化历程。大约有1500万种生物已经绝灭,它们的一些遗骸保存在地层中形成化石。古生物学专门通过化石研究地质历史中的生物,早期古生
物学多偏重于对化石的分类和描述,近年来生物学领域的各个分支学科被引入古生物学,相继产生古生态学、古生物地理学等分支学科。现在有人建
议,以广义的古生物生物学代替原来限于对化石进行分类描述的古生物学。生物的类群是如此的繁多,需要一个专门的学科来研究类群的划分,这个
学科就是分类学。林奈时期的分类以物种不变论为指导思想,只是根据某几个鉴别特征来划分门类,习称人为分类。现代的分类是以进化论为指导思
想,根据物种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进行分类,通称自然分类。现代分类学不仅进行形态结构的比较,而且吸收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成就,进行分
子层次的比较,从而更深刻揭示生物在进化中的相互关系。现代分类学可定义为研究生物的系统分类和生物在进化上相互关系的科学。生物学中有很
多分支学科是按照生命运动所具有的属性、特征或者生命过程来划分的。形态学是生物学中研究动、植物形态结构的学科。在显微镜发明之前,形态
学只限于对动、植物的宏观的观察,如大体解剖学、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等。比较解剖学是用比较的和历史的方法研究脊椎动物各门类在结构上的相
似与差异,从而找出这些门类的亲缘关系和历史发展。显微镜发明之后,组织学和细胞学也就相应地建立起来,电子显微镜的使用,使形态学又深入
到超微结构的领域。但是形态结构的研究不能完全脱离机能的研究,现在的形态学早已跳出单纯描述的圈子,而使用各种先进的实验手段了。生理学
是研究生物机能的学科,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是以实验为主。按研究对象又分为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和细菌生理学。植物生理学是在农业生产发展
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生理学也可按生物的结构层次分为细胞生理学、器官生理学、个体生理学等。在早期,植物生理学多以种子植物为研究对象;动
物生理学也大多联系医学而以人、狗、兔、蛙等为研究对象;以后才逐渐扩展到低等生物的生理学研究,这样就发展了比较生理学。折叠遗传学是研
究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阐明其规律的学科。遗传学是在育种实践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1900年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重新发现,遗传学开始建
立起来。以后,由于T.H.摩尔根等人的工作,建成了完整的细胞遗传学体系。瑞士生物学家米舍尔首次发现在细胞核中有一种含磷量极高的物质
。20年以后,这种化学成分才被定名为核酸。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努力,才发现核酸有两种,一种是脱氧核糖核酸,也就是DNA,具有储存
和遗产信息的作用,另一种是核糖核酸,简称RNA,在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953年,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被揭示,
遗传学深入到分子水平。基因组计划的进展,从基因组、蛋白质组到代谢组的遗传信息传递,以及细胞信号传导、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的研究,199
4年系统遗传学的概念、词汇与原理于中科院提出与发表。现在,遗传信息的传递、基因的调控机制已逐渐被了解,遗传学理论和技术在农业、工业
和临床医学实践中都在发挥作用,同时在生物学的各分支学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生物学的许多问题,如生物的个体发育和生物进化的机制,物种的
形成以及种群概念等都必须应用遗传学的成就来求得更深入的理解。折叠胚胎学是研究生物个体发育的学科,原属形态学范围。1859年达尔文进
化论的发表大大推动了胚胎学的研究。19世纪下半叶,胚胎发育以及受精过程的形态学都有了详细精确的描述。此后,动物胚胎学从观察描述发展
到用实验方法研究发育的机制,从而建立了实验胚胎学。现在,个体发育的研究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吸收分子生物学成就,进一步从分子水平分析发
育和性状分化的机制,并把关于发育的研究从胚胎扩展到生物的整个生活史,形成发育生物学。折叠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
间的关系的学科。研究范围包括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圈等层次。揭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生产力、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有关规律
,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生物圈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的生产活动不断地消耗天然资源,破坏自然环境。特别是进入2
0世纪以后,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飞速发展,自然环境遭到空前未有的破坏性冲击。保护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是人类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生态
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所以也可称环境生物学。人类生态学涉及人类社会,它已超越了生物学范围,而同社会科学相关联。生物物理学
是用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研究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生命活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过程的学科。早期生物物理学的研究是从生物发光、生物电等问题
开始的,此后随着生物学的发展,物理学新概念,如量子物理、信息论等的介入和新技术如X衍射、光谱、波谱等的使用,生物物理的研究范围和
水平不断加宽加深。一些重要的生命现象如光合作用的原初瞬间捕捉光能的反应,生物膜的结构及作用机制等都是生物物理学的研究课题。生物大分
子晶体结构、量子生物学以及生物控制论等也都属于生物物理学的范围。生物数学是数学和生物学结合的产物。它的任务是用数学的方法研究生物学
问题,研究生命过程的数学规律。早期,人们只是利用统计学、几何学和一些初等的解析方法对生物现象做静止的、定量的分析。20世纪20年代
以后,人们开始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各种生命过程。现在生物数学在生物学各领域如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分类学等领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使这些领域的研究水平迅速提高,另一方面,生物数学本身也在解决生物学问题中发展成一独立的学科。有少数生物学科是按方法来划分的,如描述
胚胎学、比较解剖学、实验形态学等。按方法划分的学科,往往作为更低一级的分支学科,被包括在上述按属性和类型划分的学科中。生物界是一个
多层次的复杂系统。为了揭示某一层次的规律以及和其他层次的关系,出现了按层次划分的学科并且愈来愈受人们的重视。分子生物学是研究分子层
次的生命过程的学科。它的任务在于从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去揭示各种生命过程的物质基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一个主要分科
是分子遗传学,它研究遗传物质的复制、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及其调节控制问题等。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层次生命过程的学科,早期称细胞学是
以形态描述为主的。以后,细胞学吸收了分子生物学的成就,深入到超微结构的水平,主要研究细胞的生长、代谢和遗传等生物学过程,细胞学也就
发展成细胞生物学了。个体生物学是研究个体层次生命过程的学科。在复式显微镜发明之前,生物学大都是以个体和器官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个
体的过程有必要分析组成这一过程的器官系统过程、细胞过程和分子过程。但是个体的过程又不同于器官系统过程、细胞过程或分子过程的简单相加
。个体的过程存在着自我调节控制的机制,通过这一机制,高度复杂的有机体整合为高度协调的统一体,以协调一致的行为反应于外界因素的刺激。
个体生物学建立得很早,直到现在,仍是十分重要的。种群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种群的结构、种群中个体间的相互关系、种群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种群的
自我调节和遗传机制等。种群生物学和生态学是有很大重叠的,实际上种群生物学可以说是生态学的一个基本部分。以上所述,还仅仅是当前生物学
分科的主要格局,实际的学科比上述的还要多。例如,随着人类的进入太空,宇宙生物学已在发展之中。又如随着实验精确度的不断提高,对实验动
物的要求也越来越严,研究无菌生物和悉生态的悉生生物学也由于需要而建立起来。总之,一些新的学科不断地分化出来,一些学科又在走向融合。
生物学分科的这种局面,反映了生物学极其丰富的内容,也反映了生物学蓬勃发展的景象。折叠编辑本段研究意义生物与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
非常密切的关系。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传统上一直是农学和医学的基础,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医疗、制药、卫生等等方面。随着生物
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现在,生物学的影响已突破上述传统的领域,而扩展到食品、化工、环境保护、能源和冶金工业
等等方面。如果考虑到仿生学,它还影响到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人口、食物、环境、能源问题是当前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目前,世界人口每年
的增长率约20%,大约每过35年,人口就会增加一倍。地球上的人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着。人口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生态学问
题。人们必须对人类及环境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周密的定量的研究,才能对地球、对人类的命运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学会自己控制自己,使人
口数量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数字上。在这方面生物学应该而且可能做出自己的贡献。内分泌学和生殖生物学的成就导致口服避孕药的发明,已促进了计
划生育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在人口问题中,除了数量激增以外,遗传病也严重威胁人口质量。一些资料表明,新生儿中各种遗传病患者所占的比例
在3%~10.5%之间。在中国的部分山区,智力不全者占2%~3%,个别地区达10%以上。揭示产生遗传病的原因,找到控制和征服遗传
病的途径无疑是生物学又一重要任务。目前,进行家系分析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遗传病,对患者提出有益的遗传指导和劝告;通过对胎儿的脱屑细胞
进行染色体分析和各种酶的生化分析,以诊断未来的婴儿是否有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这些方法都能避免或减少患有遗传病婴儿的出生,以减轻家庭和
社会的沉重负担。将基因工程应用于遗传病的治疗称为基因治疗,在实验动物上对几种遗传病的基因治疗已取得一些进展。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
,基因治疗将为控制和治疗人类遗传病开辟广阔的前景。和人口问题密切相关的是食物问题。食物匮乏是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严重问题,
当前世界上有几亿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从目前到21世纪初,粮食生产至少每年要增长3%~8%才能使食物短缺状况有所改善。人类食物的最
终来源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但在陆地上扩大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增加食物产量的主要道路是改进植物本身。过去,在发展科学的农业和“
绿色革命”方面,生物学已做出巨大的贡献。今天,人类在一定限度内定向改造植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培育优质、高产、抗旱、抗寒、抗涝、
抗盐碱、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已经不是不切实际的遐想。近年来,植物基因工程的一些关键技术已经有所突破,得到了一些转基因植物。此外,利用
富含蛋白质的藻类、细菌或真菌,进行大规模培养,并从中获得单细胞蛋白质。由于成功地利用了基因工程并取得了大规模连续发酵工程的技术经验
,单细胞蛋白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单体,植物蛋白往往缺少某几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如果在食品中添加某种氨基酸,将会
大大提高植物蛋白的生物学价值。目前,用微生物发酵、固定化细胞或固定化酶技术生产氨基酸,已经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可以预料,氨基酸
生产将在营养不良问题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现代生物学成就和食品工业相结合,已使食品工业成为新兴的产业而蓬勃地发展起来。20世纪生态
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唤醒人类重视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大量排放,农用杀虫剂、除莠剂的广泛使用,使大面
积的土地和水域受到污染,威胁着人类生产和生活。这就要求人们更深入地研究生物圈中物质和能的循环的生态学规律,并在人类的经济生活以及其
他社会生活中,正确的运用这些规律,使生物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现代生物学证明,微生物所具有的生物催化活性是极为广泛的,利用富集培养
法几乎可以找到降解任何一种含毒有机化合物的微生物,利用基因工程等技术还可以不断提高它们的降解作用。因此,有降解作用的微生物及其酶制
剂就成为消除污染的有力手段。利用微生物防治害虫,以部分代替严重污染的有机杀虫剂也是大有前途的。在农业中尽快使用生物防治、生物固氮等
新技术,改变农业过分依赖石油化工的局面,这是关系到恢复自然生态平衡的大事,也是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大量消耗资源的传统农业必将向以生
物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的生态农业转变全世界的化工能源(石油、煤等)贮备总是有限的,总有一天会枯竭。因此,自然界中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生物
量)又重新被人所重视。自然界中的生物量大多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将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学的方法结合起来加工,就可以把纤维素
转化为酒精,用作能源。有人估计,到20世纪末全世界的汽车约有35%将使用生物量(酒精)。沼气是利用生物量开发能源的另一产品。中国和
印度利用农村废料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已作出显著成绩。世界上已经出现了利用固相化细胞技术的工业化沼气厌氧反应器。一些单细胞藻类中含有
与原油结构类似的油类,而且可高达总重的70%,这是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太阳能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最强大的能源,而生物的光
合作用则是将太阳能固定下来的最主要的途径,可以预测,利用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能源问题是大有希望的。此外,对人口、食物、环境、能源
等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开创各种综合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的农业生态工程的兴起,最终将发展新的、大规模的近代化农业。上面的叙述,仅就人口、
食物、环境、能源问题和生物学的关系而言,也还是很不充分的。但由此可以看到,生物学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息息相关。微生物折叠编辑本段学科
分支动物学领域动物学-动物生理学-解剖学-胚胎学-神经生物学-发育生物学-昆虫学-行为学-组织学植物学领域植物学-植物病理学-藻类
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领域微生物学-免疫学-病毒学生物化学领域生物化学-蛋白质力学-糖类生化学-脂质生化学-代谢生化学演化
及生态学领域生态学-生物分布学-系统分类学-古生物学-演化论-分类学-演化生物学现代生物技术学领域生物技术学-基因工程-酵素工程
学-生物工程-代谢工程学-基因体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分子生物学-细胞学-遗传学生物物理领域生物物理学-结构生物学-生医光电学-
医学工程生物医学领域感染性疾病-毒理学-放射生物学-癌生物学生物信息领域生物数学-仿生学-系统生物学环境生物学领域大气生物学-生
物地理学-海洋生物学-淡水生物学中国学科分类国家标准/180180.11生物数学包括生物统计学等180.14生物物理学180
.1410生物信息论与生物控制论180.1415生物力学包括生物流体力学与生物流变学等180.1420理论生物物理学180
.1425生物声学与声生物物理学180.1430生物光学与光生物物理学180.1435生物电磁学180.1440生物能量学
180.1445低温生物物理学180.1450分子生物物理学180.1455空间生物物理学180.1460仿生学180.1
465系统生物物理学180.1499生物物理学其他学科180.17生物化学180.1710?多肽与蛋白质生物化学180.17
15核酸生物化学180.1720多糖生物化学180.1725脂类生物化学180.1730酶学180.1735膜生物化学1
80.1740激素生物化学180.1745生殖生物化学180.1750免疫生物化学180.1755毒理生物化学180.17
60比较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工程见530·67180.1765应用生物化学具体应用入有关学科180.1799生物化学其他学科
180.21细胞生物学180.2110细胞生物物理学180.2120细胞结构与形态学180.2130细胞生理学180.21
40细胞进化学180.2150细胞免疫学180.2160细胞病理学180.2199细胞生物学其他学科180.24生理学1
80.2411形态生理学180.2414新陈代谢与营养生理学180.2417心血管生理学180.2421呼吸生理学180.
2424消化生理学180.2427血液生理学180.2431泌尿生理学180.2434内分泌生理学180.2437感官生
理学180.2441生殖生理学180.2444骨骼生理学180.2447肌肉生理学180.2451皮肤生理学180.245
4循环生理学180.2457比较生理学180.2461年龄生理学180.2464特殊环境生理学180.2467语言生理学
180.2499生理学其他学科180.27发育生物学古生物学见170·5041180.31遗传学180.3110数量遗传
学180.3115生化遗传学180.3120细胞遗传学180.3125体细胞遗传学180.3130发育遗传学亦称发生遗传
学180.3135分子遗传学180.3140辐射遗传学180.3145进化遗传学180.3150生态遗传学180.3155
免疫遗传学180.3160毒理遗传学180.3165行为遗传学180.3170群体遗传学180.3199遗传学其他学科1
80.34放射生物学180.3410放射生物物理学180.3420细胞放射生物学180.3430放射生理学180.3440
分子放射生物学180.3450放射免疫学180.3460放射毒理学180.3499放射生物学其他学科180.37分子生物
学180.41生物进化论180.44生态学180.4410数学生态学180.4415化学生态学180.4420生理生态学
180.4425生态毒理学180.4430区域生态学180.4435种群生态学180.4440群落生态学180.4445
生态系统生态学180.4450生态工程学180.4499生态学其他学科180.47神经生物学180.4710神经生物物理学
180.4715神经生物化学180.4720神经形态学180.4725细胞神经生物学180.4730神经生理学180.47
35发育神经生物学180.4740分子神经生物学180.4745比较神经生物学180.4750系统神经生物学180.479
9神经生物学其他学科180.51植物学180.5110植物化学180.5115植物生物物理学180.5120植物生物化学
180.5125植物形态学180.5130植物解剖学180.5135植物细胞学180.5140植物生理学180.5145
植物胚胎学180.5150植物发育学180.5155植物遗传学180.5160植物生态学植物病理学见210·6020180
.5165植物地理学180.5170植物群落学180.5175植物分类学180.5180实验植物学180.5185植物寄
生虫学180.5199植物学其他学科180.54昆虫学180.5410昆虫生物化学180.5415昆虫形态学180.542
0昆虫组织学180.5425昆虫生理学180.5430昆虫生态学180.5435昆虫病理学180.5440昆虫毒理学18
0.5445昆虫行为学180.5450昆虫分类学180.5455实验昆虫学180.5460昆虫病毒学180.5499昆虫
学其他学科180.57动物学180.5711动物生物物理学180.5714动物生物化学180.5717动物形态学180.5
721动物解剖学180.5724动物组织学180.5727动物细胞学180.5731动物生理学180.5734动物生殖生
物学180.5737动物生长发育学180.5741动物遗传学180.5744动物生态学180.5747动物病理学180.5
751?动物行为学180.5754动物地理学180.5757?动物分类学180.5761实验动物学180.5764动物寄生虫
学180.5767动物病毒学180.5799动物学其他学科180.61微生物学180.6110微生物生物化学180.611
5微生物生理学180.6120微生物遗传学180.6125微生物生态学180.6130微生物免疫学180.6135微生物
分类学180.6140真菌学180.6145细菌学180.6150应用微生物学具体应用入有关学科180.6199微生物学
其他学科180.64病毒学180.6410病毒生物化学180.6420分子病毒学180.6430病毒生态学180.6440
病毒分类学180.6499病毒学其他学科180.67人类学180.6710?人类起源与演化学180.6715人类形态学18
0.6720人类遗传学180.6725分子人类学180.6730人类生态学180.6735心理人类学180.6740古人
类学180.6745人种学180.6750人体测量学180.6799人类学其他学科180.71生物工程亦称生物技术180
.7110基因工程亦称遗传工程180.7120细胞工程180.7130蛋白质工程180.7140?酶工程180.7150
发酵工程亦称微生物工程180.7199生物工程其他学科180.74心理学180.7410心理学史180.7415?普通心理
学180.7420生理心理学180.7425?认知心理学180.7430?发展心理学180.7435个性心理学180.7440
缺陷心理学180.7445比较心理学180.7450实验心理学180.7455应用心理学具体应用入有关学科180.749
9心理学其他学科180.99生物学其他学科动物学领域动物胚胎学-神经生物学-发育生物学-昆虫学-行为学-组织学植物学领域植物学
-植物病理学-藻类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领域微生物学-免疫学-病毒学生物化学领域生物化学-蛋白质力学-糖类生化学-脂质生化
学-代谢生化学演化及生态学领域生态学-生物分布学-系统分类学-古生物学-演化论-分类学-演化生物学现代生物技术学领域生物技术学-
基因工程-酵素工程学-生物工程-代谢工程学-基因体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分子生物学-细胞学-遗传学生物物理领域生物物理学-结构生
物学-生医光电学-医学工程生物医学领域感染性疾病-毒理学-放射生物学-癌生物学生物信息领域生物数学-仿生学-系统生物学环境生物学
领域大气生物学-生物地理学-海洋生物学-淡水生物学中国学科分类国家标准/180180.11生物数学包括生物统计学等180.14
生物物理学180.1410生物信息论与生物控制论180.1415生物力学包括生物流体力学与生物流变学等180.1420理
论生物物理学180.1425生物声学与声生物物理学180.1430生物光学与光生物物理学180.1435生物电磁学180.1
440生物能量学180.1445低温生物物理学180.1450分子生物物理学180.1455空间生物物理学180.1460
仿生学180.1465系统生物物理学180.1499生物物理学其他学科180.17生物化学180.1710?多肽与蛋白质生
物化学180.1715核酸生物化学180.1720多糖生物化学180.1725脂类生物化学180.1730酶学180.17
35膜生物化学180.1740激素生物化学180.1745生殖生物化学180.1750免疫生物化学180.1755毒理生
物化学180.1760比较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工程见530·67180.1765应用生物化学具体应用入有关学科180.1799
生物化学其他学科180.21细胞生物学180.2110细胞生物物理学180.2120细胞结构与形态学180.2130细胞
生理学180.2140细胞进化学180.2150细胞免疫学180.2160细胞病理学180.2199细胞生物学其他学科18
0.24生理学180.2411形态生理学180.2414新陈代谢与营养生理学180.2417心血管生理学180.2421
呼吸生理学180.2424消化生理学180.2427血液生理学180.2431泌尿生理学180.2434内分泌生理学180
.2437感官生理学180.2441生殖生理学180.2444骨骼生理学180.2447肌肉生理学180.2451皮肤生
理学180.2454循环生理学180.2457比较生理学180.2461年龄生理学180.2464特殊环境生理学180.2
467语言生理学180.2499生理学其他学科180.27发育生物学古生物学见170·5041180.31遗传学180.
3110数量遗传学180.3115生化遗传学180.3120细胞遗传学180.3125体细胞遗传学180.3130发育遗
传学亦称发生遗传学180.3135分子遗传学180.3140辐射遗传学180.3145进化遗传学180.3150生态遗传
学180.3155免疫遗传学180.3160毒理遗传学180.3165行为遗传学180.3170群体遗传学180.3199
遗传学其他学科180.34放射生物学180.3410放射生物物理学180.3420细胞放射生物学180.3430放射生理
学180.3440分子放射生物学180.3450放射免疫学180.3460放射毒理学180.3499放射生物学其他学科18
0.37分子生物学180.41生物进化论180.44生态学180.4410数学生态学180.4415化学生态学180.4
420生理生态学180.4425生态毒理学180.4430区域生态学180.4435种群生态学180.4440群落生态学
180.4445生态系统生态学180.4450生态工程学180.4499生态学其他学科180.47神经生物学180.471
0神经生物物理学180.4715神经生物化学180.4720神经形态学180.4725细胞神经生物学180.4730神经
生理学180.4735发育神经生物学180.4740分子神经生物学180.4745比较神经生物学180.4750系统神经生
物学180.4799神经生物学其他学科180.51植物学180.5110植物化学180.5115植物生物物理学180.51
20植物生物化学180.5125植物形态学180.5130植物解剖学180.5135植物细胞学180.5140植物生理学
180.5145植物胚胎学180.5150植物发育学180.5155植物遗传学180.5160植物生态学植物病理学见21
0·6020180.5165植物地理学180.5170植物群落学180.5175植物分类学180.5180实验植物学180
.5185植物寄生虫学180.5199植物学其他学科180.54昆虫学180.5410昆虫生物化学180.5415昆虫形
态学180.5420昆虫组织学180.5425昆虫生理学180.5430昆虫生态学180.5435昆虫病理学180.544
0昆虫毒理学180.5445昆虫行为学180.5450昆虫分类学180.5455实验昆虫学180.5460昆虫病毒学180.5499昆虫学其他学科180.57动物学180.5711动物生物物理学180.5714动物生物化学180.5717动物形态学180.5721动物解剖学180.5724动物组织学180.5727动物细胞学180.5731动物生理学180.5734动物生殖生物学180.5737动物生长发育学180.5741动物遗传学180.5744动物生态学180.5747动物病理学180.5751?动物行为学180.5754动物地理学180.5757?动物分类学180.5761实验动物学180.5764动物寄生虫学180.5767动物病毒学180.5799动物学其他学科180.61微生物学180.6110微生物生物化学180.6115微生物生理学180.6120微生物遗传学180.6125微生物生态学180.6130微生物免疫学180.6135微生物分类学180.6140真菌学180.6145细菌学180.6150应用微生物学具体应用入有关学科180.6199微生物学其他学科180.64病毒学180.6410病毒生物化学180.6420分子病毒学180.6430病毒生态学180.6440病毒分类学180.6499病毒学其他学科180.67人类学180.6710?人类起源与演化学180.6715人类形态学180.6720人类遗传学180.6725分子人类学180.6730人类生态学180.6735心理人类学180.6740古人类学180.6745人种学180.6750人体测量学180.6799人类学其他学科180.71生物工程亦称生物技术180.7110基因工程亦称遗传工程180.7120细胞工程180.7130蛋白质工程180.7140?酶工程180.7150发酵工程亦称微生物工程180.7199生物工程其他学科180.74心理学180.7410心理学史180.7415?普通心理学180.7420生理心理学180.7425?认知心理学180.7430?发展心理学180.7435个性心理学180.7440缺陷心理学180.7445比较心理学180.7450实验心理学180.7455应用心理学具体应用入有关学科180.7499心理学其他学科180.99生物学其他学科折叠编辑本段词语释义生物学:shēngwùxué英文:biology生物学:是研究生命及其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属于自然科学。折叠编辑本段相关高校拥有生物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拥有生物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的高校(不含已拥有生物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植物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动物学南开大学,内蒙古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生理学山西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水生生物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云南大学神经生物学首都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遗传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发育生物学湖南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生物物理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生态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浙江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词条标签:?自然科学?理学?学科?生命科学?基础科学
献花(0)
+1
(本文系雅神藏书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