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行者医好了朱紫国国王,国王感谢不尽,又拜请行者降妖救回金圣娘娘不提。却说这妖怪乃是观音菩萨的坐骑,有三个宝物铃铛,幌第一个金铃,火光烧人;幌第二个,烟光熏人;幌第三个,黄沙迷人。行者变作小妖见了娘娘说明原因,请娘娘配合请盗走了金铃,拿金铃一摇,满天烟火,遍地黄沙,妖王走投无路。 正在此时,观音菩萨来了,道出原委。朱紫国先王在位时,现在这王还是太子,射猎伤了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二子。佛母忏悔后,叫他拆凤三年。观音坐骑金毛犼听此言留了心,摄走皇后,与王消灾。摄走后,紫阳真人给娘娘彩衣一件,妖怪不能触碰,三年来也未玷污娘娘。 我们看一下这个故事,这里提到忏悔,我们好好去分析一下。 佛母忏悔后叫他拆凤三年,忏悔这个词流传到现在已经很长时间了,很多人讲忏悔,但并不明白忏悔的作用,可以理解为关于心的一种能力。当我们做了自己认为该去忏悔的事,刚进行忏悔后,你会发现很多事情转变了。当我们停滞不前的时候,我们可以去试想,我们有没有做过忏悔? 这里有个有意思的情节,王子伤了佛母之子,佛母做了忏悔,做忏悔以后,国王拆凤三年,身体也有相应的疾病。当时是皇子有错,可是佛母还进行了忏悔,有点像我们的公式,负负为正。她已经是受害者,受害者还忏悔,已经很委屈了。可是就因为他做了忏悔,所以才惩罚到国王那儿。可以这么理解,就像努力这个词,奴隶再加一把力,已经是奴隶了,已经很累,再加一把力,努力就能成功,也是负负为正的道理。这里也一样,当她已经受伤了,需要关怀,可她还做忏悔,这时候负负为正,事情就达到反转状态。 我们看一下道德经最后几句,“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所以有道的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无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朴。这个“我”到底是谁,之前老师讲过,当我们看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的眼中只有他,我们看不见自己,可以暂且认为自己当下就是他。外面呈现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投射。外面我们所看到的所产生的情绪,都是内在习惯性的情绪化,才会影响到这些。 这是一种智慧。当我无为无欲好静的时候,很多事情都足了。听学生讲过一个现象,今天心情不好,随意点开一首歌,就是一首悲伤的歌;今天心情特别好,随意点开一首歌,就是一首非常欢快的歌,这也是一种内心的显化。就是说,现在心情非常难受,外在显化也是难受;同样的,如果你内在很高兴,没有任何担忧,外在显化也是很高兴的状态。 我们看这个故事,观音的坐骑在旁边听着了,就下来做这个事。老话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法不过六耳,必然有其中的道理。菩萨坐骑来去做这件事情,也算是了了之前的业。 从这难当中我们学到一个事情,但凡有鲜活生命的东西,我们能不伤,尽量不伤,因为他毕竟也是一个生命。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活物,也是我们心中的呈现。它活了,我们的心从某一处也就活了。 这一难教给我们的智慧,忏悔和好生之德。我们共同期待下一难,谢谢大家。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译文] 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以下扰害人民而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是这种情形呢?根据就在于此:天下的禁忌越多,而老百姓就越陷于贫穷;人民的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陷于混乱;人们的技巧越多,邪风怪事就越闹得厉害;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就越是不断地增加。所以有道的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无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