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医学团队解答,请点右上角关注! 足三里。足,指穴所在部位为足部,别于手三里穴之名也。三里,指穴内物质作用的范围也。 此穴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在此形成较大的范围场;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足三里穴后,散于本穴的开阔之地,经水大量气化上行于天,形成一个较大气血场范围,如三里方圆之地,故名。三里、下三里名意与该穴同,下,指本穴位处足之下部,别于手三里穴所在之部。 【穴位功能特性】 穴 义:胃经气血在此形成较大的气血场。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的稀湿脾土及天部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地部脾土燥化水湿后固化于穴周内外,天部之气则循胃经上行。 功能作用:利脾和胃、通腑化滞、疏经调气、清热利湿、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治 法: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穴位取穴】 方法一:直立,用本人之手虎口围住膝盖,食指放于膝下胫骨前缘,四指并拢,中指尖处即是。 方法二:正坐屈膝,先确定犊鼻穴的位置,自犊鼻直下4横指(即3寸),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方法三:正坐屈膝,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处。 足三里和阳陵泉的关系是斜上下各差一寸,即足三里比阳陵泉低一寸,靠身体近侧一寸处。阳陵泉在胫骨粗隆与腓骨小头之间,向下呈三角形,下角凹陷处即是穴位,此穴压之酸胀,可用之对照证实足三里的位置。 【穴位解剖及针法】 直刺1-2寸,或斜向下刺2-3寸。 针尖通过皮肤后,即遇到筋膜,有明显的阻力感,为第一针感层。 穿入胫骨前肌2.5cm左右,又可遇到轻微的阻力感,即胫前肌间筋膜组织,可产生针感,此即第二针感层。 进针4cm左右,又出现明显阻力感,会产生较强的针感,并能探寻到腓深神经,为第三针感层。 将针向内侧斜15度,可刺在胫骨的胫前肌附着处,并产生针感,属于第三针感层。若针偏向外侧,可刺中胫前动、静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