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狼》吴京的前半生,为什么越努力越憋屈?

 lindamfei0vacr 2017-08-24



吴京火了,大火特火。


他身兼导演、主演、编剧的《战狼2》,就像自带了小火箭,票房蹭蹭往上涨,现在已经破了50亿。未来几年,它将成为华语电影的票房标杆。


然而,让书单君更有兴趣的,是吴京的前半生。因为这哥们的星路,走得实在不顺——


21岁,吴京第一部电影出炉,演的是功夫小子。结果,打了这么多年,演了一大堆配角、反派,比如《杀破狼》的冷面杀手,虽然惊艳,但始终小众。到了40岁,大家还是叫他功夫小子。



后来,他觉得只做演员没前途,开始自己当导演。


第一部导演作品《狼牙》,票房惨败。拍《狼牙》时,吴京整个人都处在迷茫期:个人方向是什么?动作路线是什么?市场到底在哪儿?


在南疆牧场,他常坐着沉闷发呆,一度放声大哭。


粉丝看不下去了,在贴吧痛心疾首地发问:为什么吴京总也火不了?


是他不够优秀吗?吴京和李连杰拜的是同一个师父,李连杰拿过5次全国武术冠军,吴京是6次。


是他不够拼吗?吴京数不清自己拍戏受了多少回伤,甚至在自己的婚礼上,他都是拄着拐杖出现的。


那为什么和别人同样努力,却换不来同等回报?


其实,“吴京式”的问题根本不鲜见——


回想下你的大学、中学、小学同学。这些当年和你能力相若,起跑线差不多的人,今天离你越远,彼此差距越大。而且,不见得最成功的人,就是最勤奋最努力,而那些活得不如意的人,他们应付生活所付出的努力,也未见得就比你小。


关于这个问题,书单君今天跟大家推荐一本新书,《跃迁》



它是知名生涯规划师古典最近5年的思考积淀,而且具有体系性,对我们每个人的职业发展,多多少少都会有所启发。



什么是“跃迁”?


我们大多数人都笃信一句老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好像付出了多少努力,就一定会得到多少回报。


然而观察一下这个时代取得重大成就的人,他们最明显的共同特点,就是阶段性的非线性成长、跃迁式的上升。每隔几年,他们就突然上了一个台阶,眼界、想法、能力、调用的资源和身价都完全不同。


这种跨越式的成长,就是跃迁。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体验过跃迁时刻——


比如,醍醐灌顶的顿悟体验,就是认知跃迁

比如,当你按新领悟持续地积累、练习,突然有一天会发现自己的水平上了一个台阶,这是能力跃迁

再比如,当你有了一定的积累和能力,通过做几个正确选择、换几个平台,身价、能力会突然上一个层次,看问题做事情有了完全不同的力道,这是能级跃迁



古典发现,在这个快速变化、连接网络发达的时代,单纯地努力已有点不合时宜


跃迁并不是不劳而获,它是个人努力和收益的非线性,这种非线性通过巧妙地利用科技与社会规律放大而来。这种勤奋不是战术上的勤奋,而是战略上的勤奋。所以跃迁和努力精进并不冲突,只是更强调在正确的范式下“聪明地勤奋”。



如何才能“聪明地勤奋”?


借助时代和趋势的力量,就是方法之一。


长江商学院的发展战略有三条:取势,明道,优术。


取势排在第一位,足以说明其重要。“势”,就是趋势、潮流、时代主题、国家政策,它虽然无形,却有方向性。


吴京是李连杰同门师弟,比李连杰还年轻11岁。这对师兄弟的际遇差别,很好地诠释了“势”的重要性——



李连杰学武时,是上世纪70年代,武术作为国粹,具备外交价值,李连杰有机会各国政要前表演;而到吴京学武时,正值80年代武术热,全国习武的人如过江之鲫。


李连杰第一部作品《少林寺》出炉时,文革刚过,被压抑十年的观影需求集中爆发。在一张电影票均价一毛的年代,《少林寺》硬生生拿下过亿票房,李连杰也一跃成为全国偶像。


而吴京第一部电影《功夫小子闯情关》上映的1995年,正值香港电影黄金时代尾声。民众对武打片不再感冒,那一年的香港影坛,属于王家卫和周星驰,不属于功夫小子吴京。


后来,吴京跑到香港发展,正撞上香港电影不景气,但他依然努力:“有人说会让我在戏里演个小偷,我就跑到局子里蹲点,钻研小偷有什么特点,可惜,那部戏终究腹死胎中。”


实际上,前后有7部戏都找过他,最终都因为投资等种种原因没拍成。


可以说,努力的吴京,一直没赶上时代的点儿。 


直到《战狼》系列。



有人说,这些多年来,中国人民憋得太久了。我们奥运会办了,世博会也办了,亚丁湾也护航了,再不是那个任人宰割、被轰大使馆的国家,大家心中的自豪情绪,需要一个宣泄口,然而,现实中,霸屏的往往只是粉嫩的小鲜肉。


从《战狼2》中,你能看出来吴京种种契合时代情绪的“特意安排”——


同胞被困时,赵舰长一声“开火”的怒吼,直冲云霄;

战区枪声急,但一面飘扬的五星红旗,让双方停火;

影片结尾,反派死,国人得救,荧幕上显现中国护照,背面打出几行字——“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古典在《跃迁》中说:


在这个时代仅凭个人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先理解时代的趋势,找到系统的杠杆点,个人的力量才会被放大。要懂得借时代的势,借平台的势,就像鸟借助上升气流和同伴的拍打翅膀,能够飞越大洋。


不管怎样,吴京好歹还是武术冠军,有着过人天赋。


而现实中的我们,却往往是这样的——毕业于一个普通学校,在一个中不溜儿的公司,做着一份还过得去的工作,水平在业内属中上水平。


资质平平,普通如你我,该怎么实现跃迁?


古典的另一条建议是:努力进入高价值区域,做正确的事



什么叫“高价值区域”?


来看一个故事。


古典在参与创办新东方深圳分校的时候,有一天经过一间教室,听到里面笑声不断。


他以为是哪个老师在试讲,让课堂气氛如此之好,赶紧过去看看,却发现是罗湖区消防队的一个消防员在给教职工讲解灭火常识。


消防队里有一拨人,是专门给人讲解如何使用消防器材的。想想也知道,这个工作有多没劲。然而,这位讲解的消防员却发展出了一套极其有趣、生动、连讲带演的讲解方法,女老师笑得花枝乱颤,男老师也听得兴致勃勃


古典听了一会儿,确认这位消防员是个极其优秀的讲师,甚至可能比台下那些年薪几十万的老师还好:“如果他不是在讲消防器材的使用,而是讲词汇,可能就没我什么事了。”


古典后来领悟到,其实每个小的细分领域里最优秀的人,优秀程度其实差不多。一个奔波于城乡的优秀推销员的智商和能力,不一定比一个投行的高手差。


然而,为什么差不多同样优秀的人,有的年薪几十万,有的只有月薪几千?


差别就在于站位不同:有人站在高价值区,有人站在低价值区。


在古典看来,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的位置,可分为四种:



A. 头部  风口上的独角兽;名校的优等生;热门电视剧的女一号;

B. 肥尾  独角兽公司里打杂的;名校里的差生;风头正劲的电视剧里的宋兵乙;

C. 小山头  某家小公司的核心员工;某偏门领域的第一名;边缘群体的中心人物;

D. 沙漠  小公司的边缘员工;非核心产业的非核心岗位。


同等付出,在哪个位置收益最高呢?毫无疑问,是头部。到头部去,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有个朋友曾和古典说,自己立志成为中国最好的产品经理。途径,就是学习乔布斯、张小龙的方法论,用工匠式精神打磨产品。


古典问,那你们公司是做什么的?对方回答:我们是一家给国有单位做信息系统的公司……


可想而知,这位朋友要如愿是很难的。因为——


在这样的公司里,产品不是重点,渠道才是头部;

在给国有单位做信息系统的公司里,他们公司也不是头部;

在信息系统领域,给国有单位做系统也不是头部。


如果有另一个和他天赋、努力都相当的人,进入了一家以产品为核心的顶级公司,比如苹果,比如腾讯,成长速度显然会快很多。


古典感慨:


越是普通人,越是没有先发优势,越是需要懂得借力打力,利用头部效应放大自身优势。




那么,非得是进入BAT这个级别的公司,才叫进入头部吗?


并非如此。对普通人来说,有三条选择头部的建议:


1. 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


不要因为容易而去做一件事,要因为有价值才做。不然,就跟随便射一箭,然后在旁边画个圈,宣布自己射中了10环一样荒谬。


2. 思考差异化优势


永远不要在热门领域随大流。价值越高的领域,竞争越激烈,越要凭借独特的优势,要用足够的时间观察对手,思考差异化优势再进入。


3. 从身边的头部做起


如果你在一个小团队里,那么就先占领团队的头部;如果你是个三四线城市的老板,那么就思考如何击穿自己的市场。再小的系统头部,都有巨大的效应,推动你去下一个头部。


进入头部,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在头部做正确的事。



如何做正确的事?


关于此,我们可以向自然界的强者取取经。


亚马逊丛林里,有一种巨蟒,名字叫森蚺(rán)。成年的森蚺,有9米多长,将近300斤,浑身10000块肌肉,在雨林中没人敢惹。


但它也有烦恼——因为太大,一般食物根本吃不饱,而且追猎物也追不远。



森蚺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捕食方式:


它先找到一片树荫,靠近水源那种,然后盘在树下,一动不动。开始,小动物看得很明白,不会靠近它。但慢慢的,树叶会掉在它身上,苔藓会盖过它的味道。虫子、小鸟开始在它身上跳来跳去,甚至松鼠就落在它的嘴边,只要张开嘴就能吞进去。


但森蚺一动不动。


潜伏到第10天,来喝水的水鸟看着这堆有点像蛇的木头,调皮的斑马从它上方轻快地越过。


然而森蚺还是一动不动。它在等一个机会。一个巨大的机会。


直到有一天,一只羊,或一头鳄鱼来到了水边,毫无防备地背对着它……这条盘踞伪装了十多天的大蛇,会突然猛地蹿起,就像一根粗大的黑色弹簧。鳄鱼的肌肉刚绷紧想逃脱,就已被黑色巨龙般的鳞片卷在了中间。


大蛇开始缓慢地施展它的恐怖绞杀。很快,鳄鱼的血液停止循环,不再挣扎,被大蛇一口吞下。




这顿美食,足够森蚺活一个月。然后,它会找到一个水边的树荫,盘起来,慢慢消化,等待下一个猎物。


亿万年的进化选择,让森蚺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这个战略无比简单,但无比智慧——


潜伏在水边大树旁,耐心等待——这是猎物高频出现且易放松警惕、捕食概率最高的区域,即“高价值区”

只盯着大型猎物,战略性忽略小动物——这是战略性地保持专注

一次出击,绞杀致命——这是等待机会,用最有把握的方式取胜


想想人类各领域的杰出高手,与大蛇的战略何其相似——


比如股神巴菲特,他只盯着自己最熟悉的股票,而且极少出手操作;

比如美国职业棒球联盟“史上最佳击球手”泰德,他只有当球进入最理想区域时,才挥棒击打,从而保持了史上最高的击打率。


所谓高手,就是在持续做这些“更少但更好的事”。


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需要极大的定力。如果按照二八法则来看,我们总是倾向于做那些立竿见影、使自己看上去“忙碌”的80%的事,而忽视掉真正重要的20%。



比如,写一篇文章,多数人有了零星思路,便忙不迭地在键盘上噼里啪啦,写了一大段,发现不合适,再一指按住“删除”键,推倒重来。他宁愿花1个小时反复轮回,也不愿意先花30分钟列好大纲和结构。


比如,做一场营销活动,多数人恨不得直接冲上前线,联系场地,设计,忙了半天,才发现最基本的事还没想清楚,比如活动目的,有无更好的活动方案。


爱因斯坦曾说:“如果我必须用一小时解决一个重要问题,我会花55分钟考虑我是否问对了问题。”


✎✎✎


“跃迁”是个系统工程,利用趋势、站对位置、做正确的事,只是其中的几个要点。其他精彩的内容,如有机会,书单君会再为大家介绍。


平庸者往往认为,自己不够成功的关键,是不够努力。然而残酷的真相是,他的方法有问题。


这不是成功学,也不是功利主义,而是运用规律成就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