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要读经典

 卓悦8888 2017-08-24

本公号为一线语文教师个人原创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个人独立撰写,欢迎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水寒说语文”。

:今日来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参加第十七届中华传统文化研修班。钱逊教授从《论语》中的“子路问君子”一则引申开来谈“做人的两项核心价值”,一项是“义以为上”,另一项是“群己统一”。这个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经典的解读有不同的角度,十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也谈“子路问君子”一章。我是从“为什么要读经典”来谈,今天对这个问题加深了认识,读经典就是要做君子,就是要“义以为上”,就是要“群己统一”。

今天,把十年前的这篇文章分享给诸位朋友,欢迎多多留言,提出你们的看法。如果阅读文言原文有一定困难,也没有关系,我在文末给了相关注释。只要耐心一些,读得懂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新世纪以来,社会上掀起一股“读经”的热潮。在这股热潮中,最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读经典”,或者更直白的问法就是“读经典有什么用?”透过这些客气或不客气的疑问看其本质:在疑问者看来,这不是个疑问句,而是个反问句,因为在提问之前,每个疑问者的心中实际上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结论,那就是“经典既不能管饱,也不能解渴,读经典没什么用。”

反驳“经典无用论”并不容易,甚至费力不讨好,因为“经典无用”和“经典有用”这两种观点并不是站在同一个层面上看问题的。两者对于“用”的理解有本质不同。“经典无用论”者所理解的“用”是“实用之‘用’”,而“经典有用论”者所理解的“用”是“人生之大用”。如果硬把这二者拉在一起,恰如关公战秦琼,是论不出来结果来的,最终只能是自说自话,谁也说服不了谁。

朱自清写道,“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1”,此言可谓一语中的,阐明了经典训练的价值所在。何谓文化?我以为所谓“文化”即“以文化人”。此“化”为潜移默化之“化”,是润物无声之“化”,因此就不可能立竿见影,和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完全没有可比性。

这么说似乎是虚晃一枪,回避了 “经典无用论”者掷过来的投枪,让这些持论者得意洋洋,嘲笑 “经典有用论”者只知拿大而无用、大而无当的话来吓唬人。

要求“经典无用论”者提高一个层次来论战是不现实的。因为,如果他们也意识到读诵经典是为人生之大用,而不是实用,那就无须辩论了。所以,只能是“经典有用论”者放下身段来和他们辩论一番。这样做对于经典有用论者而言无疑是冒了相当风险的,以己之短,攻彼之长,搞不好非但不能旗开得胜,甚至无法全身而退,但如不这样短兵相接,而是城头对骂,那最终结果还是各据山头,分不出个高下。因此,放下身段,放手一搏颇有必要。

通常“经典无用论”者最基本的依据是:“经典既不能吃,亦不能喝,我没读过经典,还不是活得好好的。”殊不知,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中,遇到一事,为何要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很可能就是受到了经典的影响。譬如:为什么在吃饭睡觉的时候不许说话呢?《论语》中就有“食不语,寝不言”2之说;再譬如,我们凭什么就判定一个花言巧语的人品德上可能有问题呢?因为经典告诉我们“巧言令色,鲜矣仁”3;又譬如,购房时,我们常常会考虑社区的人文环境好不好,这又是为何?因为经典告诉我们“里仁为美”4。通过以上例子可见,虽然有些人可能并没有读诵过经典,但是他的行为却无时无刻不受到经典的影响。正如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文中所说,“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的记忆中。”5

没有读过经典之人尚且如此,那么读过甚至是认真读过经典的人,感觉就会更加奇妙。试举几例:当我们立志做一个正直的人,偶然间受挫时,会产生一种好人难做,坏人得志的失落感,如果我们想到“人之生也直,枉之生也幸而免”6,内心自然就平衡了;当我们挤进沙丁鱼罐头般的招聘会场求职屡遭失败自怨自艾时,冷静下来反思,就只能怪自己学艺不精。圣人告诫我们,“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7;“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8;当日益肆虐的病毒导致电脑崩溃甚至重要文件丢失时,我们如果想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这样的想法是“非尔所及”9的,那么,火气也就平息了一半,病毒正是这样的东西,可能我并不想传播给别人,但是,却不能完全阻止别人把它传播给我。上述事例又应了卡尔维诺的话:“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10。熟读经典会帮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

一言以蔽之,经典之大用在于把人培养成君子,做到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11

其一曰“修己以敬”。能“父母惟其疾之忧”12,能厩焚时问人而不问马13,能“钓而不纲,弋不射宿”14,正是中华传统文化同心圆中的“亲亲、仁民、爱物”之体现。推己及人,首先要孝敬父母,然后才能仁爱他人,最后,始能关爱世间万物。所谓修己,要明“八德”。八德者,“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也。读经典实为明八德之最有效途径。生而为人,不读经典,不明人生之八德,就真真是王八蛋一个了15。

其二曰“修己以安人”。人生在世,必会涉及到与他人相处之问题。如何与人交往、交什么样的朋友都非常重要。经典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17,那么,我们就成为一个“德不孤,必有邻”18的人了。经典还教谕我们通过如下办法可以交到真正的朋友:“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19,“观过,斯知仁矣”20,“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21。与他人交往时,期待赢得所有人的好感是不现实的。《论语》道出了其中原委: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22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23

明白了“唯仁人能好人,能恶人”24就没有必要因为不能赢得所有人的好感而扼腕叹息了。无论如何都不要做“乡愿”25式的人物。

其三曰 “修己以安百姓。”如果我们懂得“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26的道理,那么干禄即非难事。求得了俸禄,又如何安百姓呢?首先要做到“身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7然后做到“举直错诸枉”28,最终才能达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9的理想状态。

经典所传播的是一种普世价值。在指导人生方面真可以说“一句顶一万句”。通过读诵经典,做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30,此即为经典之人生大用也。

[注释]

1.语出朱自清《经典常谈》序言。(中华书局2003年3月第1版)

2.语出《论语》乡党篇第十第10章。宋代宰相赵普有言曰:“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因此,本文所引经典名言多语出《论语》(所用论语版本为《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第二版,以下所引译文均为杨伯峻注,按语为笔者所加。)

原文:食不语,寝不言。

译文: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

按语:现在我们说的时候多作“食不言,寝不语”。

3.语出《论语》学而篇第一第3章。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4.语出《论语》里仁篇第四第章。

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

译文:孔子说:“住的地方,要有仁德才好。选择住处,没有仁德,怎么能是聪明呢?”

按语:我注意到北京有一处楼盘即名之为“里仁为美”,开发商一样要打文化牌。

5.语出卡尔维诺《为什么要读经典》(译林出版社 2006年8月底1版)

6.语出《论语》雍也篇第六第19章。

原文:子曰:“人之生也直,枉之生也幸而免。”

译文:孔子说:“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不正直的人也可以生存,那是他侥幸地免于祸害。

7.语出《论语》里仁篇第四第14章。

原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孔子说:“不发愁没有职位,只发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好了。”

按语:就业难固然是现实,但并不是没有任何就业机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难于就业何尝不是某些人“混学位”的必然结果呢?

8.语出《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第19章。

原文: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只惭愧自己没有能力,不怨恨别人不知道自己。”

9.语出《论语》公冶长篇第五第12章。

原文: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译文:子贡道:“我不想别人欺侮我,我也不想别欺侮别人。”孔子说:“赐,这不是你能做到的。”

按语:引用这句话来解释计算机病毒的问题,颇有离经叛道之嫌,但是,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是因为常读常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10.语出卡尔维诺《为什么要读经典》(译林出版社 2006年8月底1版)

11.语出《论语》宪问篇第十四第42章。

原文:子路问君子,子曰: “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

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译文:子路问怎样才能算是一个君子,孔子道:“修养自己来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子路道:“这样就够了吗?”孔子道:“修养自己来使上层人物安乐。”子路道:“这样就够了吗?孔子道:“修养自己来使所有的百姓安乐。修养自己来使所有的百姓安乐。尧舜大概也没有完全做到哩!”

按语:杨伯峻注中解释的“修己以安人”之“人”,是狭义上的人,古代指与“民”即老百姓相对的上层人物,本着发展的观点,我在本文将“人”理解为他人。

12.语出《论语》为政篇第二第6章。

原文: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做爹娘的只是为孝子疾病发愁。

按语:我常常引用这句话来教育学生什么是孝。除了不可控的疾病之外,在其他任何方面让父母担忧都可以称之为不孝。

13.语出《论语》乡党篇第十第17章。

原文: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译文:孔子的马棚着火了,孔子从朝廷回来,道:“伤人了吗?“不问到马。

14.语出《论语》述而篇第七第27章。

原文: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译文:孔子钓鱼,不用大绳横断流水来取鱼;用带生丝的箭射鸟,不射归巢的鸟。

按语:这可以说体现了中国最早的环境保护意识。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然今之人,为一己之贪欲望,肆无忌惮地破坏自然,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可悲,可叹,更可忧!

15.“王八蛋”是民间常用的一句骂人的俗语。实际上,这一俗语是“忘八端”的谐音,古时的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称之位人生“八德” ,又称之为“八端”,“八端”为做人之本,忘记了这八端即忘记了做人的根本,那忘记“八端”的人即被斥之为“忘八端”。或许是因为“王八蛋”比“忘八端”更为通俗易懂的缘故吧,后来,“忘八端”这一俗语竟被以讹传讹变成“王八蛋”了。

16.语出《论语》颜渊篇第十二第12章。

原文: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仁德。孔子道:“出门[工作]好像去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好像去承当大祭祀典,[都得严肃认真,小心谨慎。]自己所不喜欢的事物,就不强加于别人。在工作岗位上不对工作有怨恨,就是不在工作岗位上也没有怨恨。”仲弓说:“我虽然迟钝,也要实行您这话。”

17.语出《论语》雍也篇第六第30章。

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子贡道:“假若有这么一个人,广泛地人民以多好,又能帮助大家生活得很好,怎么样?可以说是仁道了吗?”孔子说:“哪里仅是仁道,那一定是圣德了!尧舜或者都难以做到哩!仁是什么呢?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的通。能够就眼下的事实选择例子一步步去做,可以说就是实践仁道的方法了。”

按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

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18.语出《论语》里仁篇第四第25章。

原文: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做]伙伴。

19.语出《论语》为政篇第二第10章。

原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译文:孔子说:“考察一个人所交的朋友;观察他为达到一定的目的所采取的方法;了解他的心情,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那么,这个人怎么能够隐藏得住呢?这个人怎么隐藏得住呢?

20.语出《论语》里仁篇第四第7章。

原文: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孔子说:“[人是各种各样的,人的错误也是各种各样的。]什么样的错误就是由什么样的人犯的。仔细考察某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样式的人了。

21.语出《论语》季氏篇第十六第4章。

原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三种,有害的朋友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信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便有益了。同谄媚奉承的人交友,同当面恭维背面毁谤的人交友,同夸夸其谈的人交友,便有害了。

22.语出《论语》子路篇第十三第24章。

原文: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译文:子贡问道:“满乡村的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道:“还不行。”子贡便又道:“满乡村的人都厌恶他,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道:“还不行,最好是满乡村的好人都喜欢他,满乡村的坏人都厌恶他。”

23.语出《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第28章。

原文: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译文:孔子说:“大家都厌恶他一定要去考察,大家都喜欢他,也一定要去考察。”

24.语出《论语》里仁篇第四第3章。

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孔子说:“只有仁人才能够喜爱某人,厌恶某人。”

25.语出《论语》阳货篇第十七第13章。

原文: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译文:孔子说:没有真是非的好好先生是足以败坏道德的小人。

26.语出《论语》为政篇第二第18章。

原文: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译文:子张向孔子学求官职得俸禄的方法。孔子说:“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的足以自信的部分,谨慎地说出,就能够减少错误。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足以自信的部分,谨慎地实行,就能够减少懊悔。言语的错误少,行动的懊悔少,官职俸禄就在里面了。”

按语:每一个“为人民服务者”都有必要认真学习体会一下这则《论语》,绝对不能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

27.语出《论语》子路篇第十三第6章。

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孔子说:“统治者本身行为正当,不发命令,事情也行的通。他本身行为不正当,纵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

28.语出《论语》为政篇第二第19章。

原文: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鲁哀公问道:“要做些甚么事情才能够使百姓服从呢?”孔子答道:“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放在邪曲的人之上,百姓就服从了;若是把邪曲的人提拔上来,放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会不服从。

29.语出《论语》为政篇第二第1章。

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30.语出《论语》子路篇第十三第19章。

原文: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樊迟问仁。孔子道:“平日容貌态度端正庄严,工作严肃认真,为别人忠心诚意。这种品德,纵到外国去,也不是能废弃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