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作者: 王轶智 读过不少故事,岁月的流逝中,逐渐消逝了印迹。有那么一篇,读时只觉得可笑,却一次次泛上心头。或许正如作者所说,“故事也跟许多人一样,年纪越大,就越显得可爱”。 故事发生在古代乡村,一对贫寒的老年夫妇想把家中唯一的马拉到市场上,换点更有用的东西。老头子先用马换了一头母牛,又用母牛换了一只羊,再用羊换来一只鹅,又把鹅换了一只鸡,用母鸡换了一袋烂苹果。换的东西越来越差,却始终觉得做的事都是老伴最需要的,肯定会给老伴一个惊喜。最后,打赌赢了一袋金币。因为这样一笔明显赔本的交易,老头子不仅没有受到老太婆的打骂,却得到了热烈的吻,因为老太婆认为,“你做的事总不会错的”。 安徒生的这篇童话,就叫《老头子做事总是对的》,相信很多人童年时就读过。读到时,我已经是初二。出生在贫困的小山村,住着二十多个人的集体宿舍,躺在宽度刚过一尺的铺位上,稍稍一动就磕碰着左邻右舍的胳膊腿脚,心中满怀着过上能够饱餐白面馒头的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读着大师的作品,只是被优美的文字所吸引,心中最为期待的是,是一袋金币从天而降。平平淡淡的一个故事,好象并没有包含什么深意,只觉得老头子太蠢,老太婆太愚,英国人输得太冤,远不如《海的女儿》中美丽善良的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可怜的小女孩那样令人感动,更不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那样引人入胜。 读懂这篇故事,是在结婚成家之后。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爱情再炽热,在漫长的婚姻中也将归于平淡,终将淹没在柴米油盐中。铲子碰锅沿,不可避免,于是有了争吵,有了抱怨,甚至是不满。心里想,要有个象《老头子做的事都是对的》中的老婆多好,即使你再蠢笨,也不会指责你没本事、没能力,总能给你赞赏、给你鼓励,也许自己那点可怜的才华还会被激发,象一袋金币那样的好运也许能够降临在自己头上。经历了三年之痛、七年之痒,心开始变得平静。反思自己,也同样没有老太婆的宽容和尊重。世上的事,大多没有对错,婚姻中的两个人更分不清对错,也不用分出对和错。“清官难断家务事”,不是难断,断不了,是断不得,断出来也没用,日子还要照样过,只是多添些芥蒂罢了。于是真诚地佩服老太婆的宽容和智慧,老头的洒脱和自信,那两个英国人的反思和领悟!爱的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信任和宽容。互相欣赏彼此宽容,就能和睦快乐,生活才能有滋有味,就象那对老夫妇。 领悟这篇故事,是在最近。过了不惑,时常莫名懊恼,回想人生,总觉得一事无成。读了不少书,却没有做出什么学问;教了二十多年书,也没能成个什么名师;改行从了政,累得要死要活,却铁定没有升迁的希望。王小波曾说过,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说得真对,自己就是无能,没能给家人创造更好的条件,没有成就更好的自我。百无聊赖中,又浏览到了这篇故事,忽然醍醐灌顶,正如克尔凯郭尔说的,人最大的痛苦来自于自己与想成为的自己的差距。故事中的那个老头子就是现实中的自己,愚笨无能,总是把事情办砸。但想成为的自己却不是故事中的老太婆,总是设定更高标准,总是对自己不满,总是抱怨。在抱怨和不满中,人生的那袋金币正在悄悄溜走,本该享有的幸福快乐早已随风而去。其实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再大的挫折,最多不过是一匹马换了一袋烂苹果而已。况且在自己羡慕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羡慕着自己。 在身心俱疲时,给自己点宽松,给自己点赞许,放松心情,欣赏自己,是人生的另一种趣味。追求是美好的,得到了就要珍惜,得不到也不要太过在意。不去比较,就不会有对自己的伤害。从这个角度上说,有时放弃也是一种快乐,宽容也是对自我的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