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彦春论语:对传统隐喻实质观的质疑(一)

 garyhyz 2017-08-24

对传统隐喻实质观的质疑


学术界对隐喻实质的认识各有侧重,学界一般认为有两大对立的阵营,即前文所述的“赞赏派”和“贬斥派”。前者认为:隐喻的基本作用是组织我们的概念系统,以认知为中心;后者认为:隐喻仅起到变异效应,在隐喻理解中起着妆饰和情感作用。现在看来,这所谓的对立阵营不应该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当然,前一种观点相对全面,但没有把“关关雎鸠”之类,即超越于传统词这一级阶之上的隐喻现象考虑在内;后一种比较片面,仅起到补充作用,且所谓的“变异效应”有点牵强,因为隐喻的发生是自然而然的,隐喻是符号的正常运作,是意义创生的必要手段。

艾科(Eco 1984)在考察了两派的观点之后,对隐喻进行了理论的提升和归纳,有以下两点:

1)语言的起源和本质是隐喻的,隐喻的机制决定语言活动,隐喻的每一条规则或规范,都体现为一个统一的目的,那就是减少把人界定为动物,把人提升到一个具有隐喻潜势的符号性存在。

2)语言(和一切其他符号系统)是规则制约的机制,是一台可视的机器,它规定什么短语可以生成,什么短语不能生成,并规定从中生成的短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正确的”,或被赋予什么样的意义;隐喻与那台机器的关系可导致机器损坏,或运转不灵,但同时也驱动语言的推陈出新。    

艾科的观点算是很全面的,但他似乎夸大了隐喻的负面作用。隐喻及语言本身都是自然发生的,隐喻怎么会损及语言呢?不能为认知主体所识解的隐喻是没有意义的,而晦涩难懂的隐喻将被语言这台机器淘汰掉而不是相反。

莱考夫和约翰逊有一句名言:“隐喻的本质是以另一件事和经验来理解和经历一件事或经验。”这一定义是很有道理的,但有必要说明这里的隐喻应该是广义的,包括明喻、转喻、提喻之类,否则就难免越俎代庖。如果是归结意义上的隐喻,那么这一定义就适用于以上的所有“辞格”。

        隐喻研究虽有很长的历史,对隐喻的界定也不胜枚举,但至今还远远没有定论。如前所言,隐喻理论主要有替代理论、比较理论和互动理论。现在,我们对这几种代表性的学说作一简述,并对其本身及相关的批评进行批评。


替代理论问题

隐喻似乎涉及替代关系,具体说来,这是将一个事物直接替代另一个不相干的事物,或者用不同语域(或称义域)的词语来表达另一语域的事儿。隐喻替代理论滥觞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书中说道:“把属于别的事物的词,借来作隐喻,或者以属代种,或者以种代属,或者以种代种,或者通过类推,即比较。”(Aristotle 1995: Poetics XXI, 1457b)隐喻衍生了新的意义,或最终可以以词汇化来表征新的实体。应该说明的是,这新的意义是明确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歧义。布莱克对替代理论的界定是:“任何一种定义,如果其出发点为隐喻就是用一个隐喻性的表达替代一个与其对应的‘本义表达’,我在以后都称之为隐喻的替代理论(a substitution view of metaphor)”。(Black 1954

        不少学者在肯定隐喻的替代作用的同时,也批评它的“局限性”。这实际上是对亚里士多德的误解。批评者常指责亚里士多德把意义当作实体,说它既是思想上的,也是现实中的。如果指责者了解亚里士多德对实体的分类和相关论述,就发现自己错了,意义在亚里斯多德的体系中属于第二实体。另一种指责所针对的是亚里士多德对歧义和隐喻的区分。亚里士多德把歧义看作是不理想的语言用法,而隐喻则是理想的。指责者认为亚里士多德不顾这样的事实:在隐喻中使用的词语在本义和隐喻用途之间实际上是歧义的。我们认为这是对隐喻,乃至语言的错误认识。这与有些逻辑学家说隐喻表现为范畴错置的观点相类似。实际上,当我们使用隐喻时,我们只涉及一个范畴而不是两个范畴。当我们说“他是一部机器”,我们说的是他,而不是另一范畴的机器。词的本义是概念的全集,而喻义只是子集。也就是,当我们说“他是一部机器”时,我们并不是说由机器外形、功能、耗油量等构成的信息集,而是说被叙述者“他”表现出机器的某种特性,如“不知疲倦”、“冷酷无情”、“不知变通”,等等。所以,隐喻表达式并没有涉及范畴的转变或错置,因此在相关语境下也不会有歧义,因为如果言者提取的意义是“不知疲倦”,那他就排除了物理意义上的“机器”,也就是说,“机器”这一词义产生了子范畴或新词义。如果“机器”通过隐喻而产生的新词义固着(entrench)下来,那么我们就会在“机器”这一义位之下发现“不知疲倦”、“冷酷无情”、“不知变通”等新义位,也就是“机器”这一词义范畴的子范畴。至于说“替代”确有问题,这可不是亚里斯多德的错,而实际上出自布莱克的不严谨。


  本文节选自赵彦春教授的专著:《认知语言学:批判与应用》(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