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英博物馆修复敦煌巨作 看修复师如何清洁刺绣表面

 誌噫 2017-08-24

来自敦煌的巨幅刺绣在大英博物馆修复中会面临哪些问题与新的发现?


大英博物馆“斯坦因密室”内藏有一件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巨幅刺绣《释迦牟尼灵鹫山说法图》(国内专家称应为《凉州瑞像图》)。近期大英博物馆正在重新评估它目前的状况,做一些必要的修复,织物修复师Hannah展示了如何清洁刺绣表面。



织物修复师Hannah正在清洁刺绣表面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这一唐代巨幅刺绣是英籍匈牙利探险家与学者斯坦因盗买带出中国,于1919年入藏大英博物馆。


目前,大英博物馆的织物修复师Hannah在直播时提出,在修复早期阶段,其中一步就是清洁刺绣表面。


就如你所看到的那样,这幅刺绣的表面覆盖了一层浅灰,而这层浅灰使得这幅作品有点儿显得黯淡无光。这其实是由嵌入在纤维里的灰尘堆积所致。修复师们认为刺绣上的这些灰尘是此前在博物馆展出时所留下的。


织物修复师Hannah表示,因为这层灰有可能会对这件文物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害,随着时间的增长,这幅刺绣可能会酸化,其中的灰尘也可能嵌入得更深,所以需要去除这层灰。



真空吸尘器


为了去除这些,Hannah使用的是一种十分简易的真空吸尘器。这种吸尘器对修复文物十分有用,因为可以十分精确地控制吸尘器的力度,以确保不会因为吸力太大的缘故而损坏文物。而她使用的是一种非常细小的管口,在管口的末端还覆盖着一张尼龙丝网,通过这张尼龙丝网来清洁刺绣表面。这张丝网非常的小,所以一次只能清扫很小的一部分区域。



丝网


使用如此小一张丝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清扫的时候,修复师必须一只手拿住这张网,另一只手用来清扫,所以如果这张网太大的话就可能对文物造成安全隐患。此为,这样还有助于修复师在清理表面时追踪清扫进度。



修复师必须一只手拿住丝网,另一只手用来清扫


同时,Hannah还表示,这是一件8世纪的文物,所以有一些地方会非常的脆弱,“所以这个丝网能帮助我们固定住这些纤维。另外我们也会在清理前后用放大镜检查这些纤维,来确保这些纤维不会在清理过程中受损或者丢失。另外我们也会对一些明显受损或者大面积缺失的区域给予额外的小心,在处理这些地方的时候我们会调低吸尘器的设置。”



调整吸尘器的设置


视频结尾处,织物修复师Hannah称已完成了整件刺绣的三分之一左右区域的清洁工作,耗时13小时。她对于清理结果十分的满意,认为这种方法非常简单但却非常有效,一些清理过的区域也因此变得更加鲜亮了。同时通过清理,可以看到一些原先看不到的色彩,它们比之前显得更加充满生气,纤维反光的特性开始显现出来,闪闪发亮。



清理过的区域变得更加鲜亮



扫码入驻
一键开通个人掌上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