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济大学原校长吴启迪:全世界没有比中国人更好的工匠

 cqyuanye 2017-08-24

作者 陈怡 本文首发于上海科技报

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国内首部系统介绍中国工程师历史、作用和地位的集成性图书《中国工程师史》最近面市。日前,该书主编、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理事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主任吴启迪教授与知名主持人曹可凡做客上海书展现场,围绕“中国工程师的历史与未来”展开对谈。

同济大学原校长吴启迪:全世界没有比中国人更好的工匠

探寻工程人才培养之路

据介绍,该书的出版缘起于2007年,吴启迪在为德国出版的《工程师史:一种延续六千年的职业》中文版写序的过程中,翻阅该书,发现中国虽有众多蜚声世界的工程奇迹,却在书中鲜有提及,关于中国工程师的记载则几乎没有。这深深触动了这位一直关注中国工程教育与工程师培养的教育专家,她决定“写一部中国人自己的工程师史”。2013年,正式确定《中国工程师史》出版计划,由吴启迪担任主编,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副校长江波牵头组织同济大学各院系共同参与,旨在对中国工程师进行比较全面、客观的记载和评价,提升中国工程师的社会地位,探寻工程人才的培养之路。

同济大学原校长吴启迪:全世界没有比中国人更好的工匠

《中国工程师史》一书按时序对我国各时期的重大工程实践和工程科技创新背后的工程师进行了系统梳理。以工程领域为切入点,以重大工程、历史事件为线索,以工程人物为灵魂,从古代工程巨匠到当代杰出工程师,尝试记录和发掘千年历史长河中工程教育和工程师发展的若干重要片段,展现中国工程师的集体智慧和创造力,呈现工程师这一职业的整体培养体系和作用。

工程教育方法有待创新

吴启迪说,古往今来,人类创造了无数个工程奇迹,每一项工程都倾注着许许多多能工巧匠和工程大师的智慧和汗水,工程师是“造福人类、开拓创新”的践行者。每一个年代,都有很值得记录的重大工程及其不为人知的一面。以赵州桥为例,自李春主导建桥到现在,桥基仅下沉了5厘米,说明那里的地层非常适合建桥。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等4个研究组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其根基只是由5层石条砌成高1.56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世界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曾说:“李春显然建成了一个学派和风格,并延续了数世纪之久。这些桥使我认为,在全世界没有比中国人更好的工匠了。”在现当代,中国工程师创造的奇迹更多,在吴启迪心中排“前三”的是两弹一星、航空航天和高铁建设。如青藏铁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奠基人、第一任总体设计师是上海工程师庄心丹。

他第一次上青藏高原时的条件很艰苦,所谓的踏勘全靠双耳听、双眼看、双脚走。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的后两次大规模勘测因此少走了许多弯路。庄心丹的初测报告有300页数十万字,全是他亲笔写出来的。

在吴启迪看来,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工程能力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工程技术是创新的源泉,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各类工程科技专业优秀后备人才,对推动我国迈向世界制造业强国,具有重大意义。在工程师的培养过程中,执业资格认证和继续教育等不可少,注册工程师制度目前在我国还不够健全,应该有专门的通道对此进行管理。长期以来,工程师的社会作用和地位在我国一直不太受重视,“工程师”这一职业对广大青少年的吸引力在下降。这需要创新工程教育和宣传的方式方法,让工程师的价值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同,让工程师成为千千万万优秀年轻人向往的职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