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伏枥怀孤愤,依楼发浩歌

 公平鬼 2017-08-24

                                         ——饶岱章《旷楼消夏稿》序

                                      闵凡路

捧读饶岱章先生《旷楼消夏稿》,深深为其道德文章之高尚而感动。老先生离开这个世界算来六十有年,然诗文不老,精神永在。

饶老是江西东乡饱学之士,生于晚清,长于民国和抗战动荡年代,新中国刚刚诞生之时,他便仙逝了。工诗善论的饶岱章先生身后遗留古诗379首,文论74篇,其后辈为其精心整理编辑成《旷楼消夏稿》,成为留给今人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旷楼消夏稿》是一部词美境新、格高情雅的佳作。作者生于忧患中国,亲历民国时期大盗窃国,军阀混战之乱局,见证日寇强占大好河山、蹂躏乡里百姓之苦难。在那国家民族危急存亡之秋,作为一介书生的饶岱章,地处江南一隅,“弱而不偶于俗”,对家国怀一腔忠肝义胆,铁骨柔肠,只能用自己的诗文发愤懑之音,不平之鸣。他的诗文,或纪事,或怀人,或论古,或箴时,洋洋卷帙,充溢忧世怀民之正气,而慨叹、怨恨、忧伤、愤怒之笔贯穿字里行间。 哀吾民之涂炭,讨日寇之凶残,怒当权之不争,叹自身之无力。诗人以歌当哭:“西山木石难填海,洒向苍冥泪千行”,“胸中块垒难浇尽,要把长江作酒杯”。何等妙句,何等悲壮情怀!读饶诗,我更深切地体味到,古今至文,皆血泪所成。诗必穷而后工也。

 饶岱章先生出身书香世家,自幼研史读经,性耽声韵,神往春秋。虽抱怀瑾握瑜之才,负体国经邦之略,但壮志难酬,抱负难伸,只能把悲愤遣上笔端。行文也不时流露出“明于心而弱于力”的无奈慨叹。如他在《劫余诗草》中就写道:“嗟夫!水烦则鱼鳖不大,世道之衰,每下兹况,文笔之能者,犹恐不能为役于三代之妇女村夫,然而冀后世览者之哀吾遇也。”他的《秋夜吟》也透出此种心情:“何处秋来月最光,何处秋风恨不长。风月有情应老大,江山无处问兴亡。”这与鲁迅先生的“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的诗句,异曲同工。

52年前的1960年,余曾在赣东下放劳动一年,尔后又多次去过抚州,也到过饶公故里东乡。那真是物产丰饶、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冬夏轮回,沧桑巨变,如今先生故里已呈一派安居乐业升平景象。饶公如在天有灵,当可抚平创痛,笑慰九泉了。

饶公一生刚直不阿,嫉恶如仇,其道德文章,令人景仰。川人苏福康先生为饶著的题词写得好:“伏枥怀孤愤,依楼发浩歌。遗编传弟子,文采焕山河。”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今天,在《旷楼消夏稿》付梓出版之际,阅读他的诗文,我们要学习他忧国忧民、爱国爱家的道德风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披肝沥胆,勇往直前。这应是对前辈的最好纪念。

吾受邀作序,才疏学浅,愧不敢当,谨写下读后感言,表达对饶老先生的敬意。

                                                              2012年4月8日作于北京

                   (《旷楼消夏稿》即将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