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

 zkm2658 2017-08-25
《再过两千年,这就是真事儿!》
上世纪三十年代,国内各地兴起了一股评选“十景”之风。雅兴之甚,前无古人,后鲜来者。于是,便有了《北京十景》、《上海十景》、《杭州十景》、《苏州十景》……。
1936年,青岛也有了《青岛十景》。
《青岛十景》有:飞阁回澜、穹台窥象、汇滨垂钓、琴屿飘灯、丹丘赏春、湛山清梵、东园花海、燕岛秋潮、会崎松月、登瀛梨雪。
登瀛梨雪,初为东窑梨雪。指沙子口东窑村一带春天时节的十里梨花之胜。
时任市长的沈先生嫌“东窑”二字不雅,便附会徐福东渡东瀛之典,以谐音改东窑村为登瀛村。顺理成章,东窑梨雪变登瀛梨雪,又美又雅。
不料想,七十年后的某天,岛上某组织的文史委员会,组织了十几位所谓“文史专家”,驱车前往登瀛村,欲调查当年徐福东渡东瀛是怎样一个盛况。我有幸也被列在这“砖家”之列。坐在日本进口丰田中巴车里的我,一片朦逼。两千年前,太史公在竹简上青竹黑字,明明白白写着,徐福是与秦皇一起揚帆启程于琅琊台,向着东北方向进发。途中秦皇命令军士射死一条挡在航线上的大鱼,为徐福扫除了隐患。后来,秦皇从今烟台一带登陆西归,徐福则引航东渡求取长生不老之药……而这东窑村,则是明代永乐年间才立的村。明代怎知秦代之事?况且,东窑改为登瀛,是民国之时谐音而为。与徐福有半毛钱干系么?但是,很快,我就结束了朦逼。当午饭畅怀任性大啖其海虾螃蟹鲍鱼之时,我便诚心诚意地暗自检讨了自个儿的错误了。
无独有偶。刚刚,才半天工夫,一则号称介绍青岛地名前世今生的贴子刷爆了岛城的手机。该贴主人不调查不研究不考证不思想东挪西抄地拼了篇漏洞百出的贴子。文中居然说青岛是由一个叫会前村的小漁村发展而来的……
青岛太平路上,有一座天后宫。天后宫的天井里,立着一块石碑。碑上,清清楚楚地刻着青岛的来拢去脉。原来,天后宫边上有一条河,叫做青岛河。青岛河两岸,有一个青岛村。青岛河入海之处,叫做青岛口。青岛口的外面,有一个岛子叫小青岛……
位于太平路与大学路的人民会堂,当年曾是清政府的总兵衙门,这衙门办公之初,便被认为是青岛建置之始。须知这大学路,就是青岛河啊!掖县路大沟,当年就是青岛河的支流。
青岛河,青岛口,青岛村,还有小青岛……环侍着青岛总兵衙门。这就是青岛名称的来历。
那个位于很远很远的“会前村”,怎么能是青岛的前世呢?
以讹传讹,危害将会是无穷的。
这让我记起了曾经的一位同事说,他写的东西,“再过两千年,就是真事儿!”
我不由得出了一身的冷汗。真的冷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