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迁起义与孙之獬之死

 昵称32226502 2017-08-25
当时谢迁义军都是一些普通百姓。他们知道孙之獬做过朝廷大官,既识文解字,又有从政经验,便动员孙之獬为他们办事。受封建正统教育和忠君思想影响深重的孙之獬,不但不听从劝告,反而劝其尽快接受招抚,归顺清廷。遭到拒绝后,孙之獬惟求速死,但义军不许,仍然劝降。孙之獬于是骂不绝口,想以此激怒义军处死自己。(这货这时候倒很有气节...)谢迁义军深恨其无耻,当众宣布其罪状,用锥子遍刺其身,插上头发,恨声不绝地骂道:“我为汝种发!”孙之獬自知众怒难犯,已无活理,破口大骂。义军将其口缝上,凌迟而死,还把他在城中的孙子、曾孙杀了个干净。(据传,孙之獬绝食五天后,义军劝降,他仍然宁死不从,而且骂得更难听。被激怒了的义军于是对他施以酷刑,孙之獬昏死了多次,还是不屈服。义军无可奈何,就把他的4个孙子兰兹、兰藂、兰薮和兰蔼一同绑来,把刀架在他们的脖子上,威逼孙之獬屈服。孙之獬不为所动,依旧高声叫骂,宁死不降。被气疯了的义军一个一个地砍下他孙子的头。每砍一个,都问孙之獬从与不从?孙之獬眼睁睁地看着四个孙子的头被砍掉,义愤填膺,仍然高声叫骂。)
顾炎武听到这个消息后,极为开心,特作《淄川行》一首志庆:“张伯松,巧为奏,大纛高牙拥前后。罢将印,归里中,东国有兵鼓逢逢。鼓逢逢,旗猎猎,淄川城下围三匝。围三匝,开城门,取汝一头谢元元。”
在这次事件中,孙之獬家有八人殉难。其中孙之獬大儿子孙珀龄的3个儿子、二儿子孙琰龄的1个儿子被义军砍死。孙琰龄的妻子和2个女儿被掳后,怕遭受凌辱,相继跳井而死。《淄川县志》对此事件有详细记录。
孙之獬死后,时任山东巡抚张儒秀上奏:土贼丁可泽勾引叛贼谢迁等陷淄川县,原任招抚江西兵部尚书孙之獬被贼肢解死。  
孙之獬的死讯传到京城,顺治帝给吏部下旨,讨论抚恤之事。侍郎陈名夏、金之俊建议,恢复孙之獬的原有官职,并给予抚恤;马光辉及启心郎宁古里建议,孙之獬已被削去官籍,不应当给予抚恤。“两议上,命用光辉议。”⑿即两个议案一同上报朝廷,顺治帝最后采用了马光辉的建议,没有给予孙之獬任何旌表和抚恤。  
孙之獬死后,葬于大庄孙家林,墓前立有卧碑,其上刻有以下文字:清钦命招抚江西提督军务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翰林院侍读学士前礼部左侍郎显考龙拂孙公暨元配累封安人显妣刘母之墓。孙之獬著有诗文《龙吟集》、《懒水园集》、《澄江草》,曾经刊行于世。他选刻的《宋元诗尘》广泛流行。孙之獬的生平著述,因淄川城陷落,大多散佚,存世不多。《淄川县志》收录了孙之獬撰写的4篇文章、2首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