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现代艺术

 香山梦艺术馆 2017-08-25

后现代艺术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美术界最时髦的话题,然而没有任何一个源于西方的学术名词像后现代主义这样被赋予了如此丰富的多义性和歧义性。披览见诸报刊的众多有关文章以及打着这个招牌的各类美术创作,我发现后现代主义几乎被当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杂货铺。在许多中国年轻艺术家那里,后现代主义被演绎为泼皮无赖式的玩世不恭、社会责任感的丧失和崇高精神的消解。体现在画面上往往是可口可乐商标和京剧戏装人像的简单拼凑。

尽管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但西方后现代艺术在我国仍鲜有介绍,它的本真面目国人大都不谙其详。毫无疑问,这是造成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和诠释彼此矛盾的原因。

尽管不同门类的艺术在其后现代阶段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我们仍然可以总结出某些一般的特征或趋势。

虚拟性

由于“所指”也处于“标记”的领域,社会现实也是由符号解释构成的,不存在符号解释之外的赤裸裸的事实,艺术生产因此就具有现实生产的意义。在后现代社会,艺术不再是现实的反映;相反,现实是由艺术构成的,现实成了一种虚拟的、构造出来的实在。图像或影像制作,成为一种普遍的艺术生产方式,同时也是后现代现实的生产方式。我们可以在威尔什(W.Welsch)和 鲍德里亚(J.Baudrillard)等人的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事件性

由于取消了永恒的本质,一切偶发的事件自身就具有意义。后现代行为艺术突出了事件的不可重复性,用令人震惊的现场效果,瓦解日常生活中的因果关系和理性秩序。 阿多诺(T.Adonor)和利奥塔等人的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观念性

现代艺术的自律观念遭到了颠覆,艺术单凭自身不足以构成艺术,艺术总是“关于什么”的艺术,有关艺术的理论解释也参与艺术的构成之中,艺术越来越接近哲学,成为一种思想观念。丹托(A.

Danto)的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拼贴性

后现代的艺术也被认为是后历史的(post-historical)艺术。在后现代艺术界中,将以往出现的各种艺术联系起来的时间脉络已经失效,艺术的历史没有了“时间之箭”。艺术不再古今之分、内外之别,一切曾经出现过的艺术都可以成为后现代艺术家挪用和拼贴的对象,后现代艺术也因此不再要求独创性。舒斯特曼(R.Shusterman)的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流行性

后现代艺术不再追求永恒的价值,同时反对高雅与通俗、精英与大众之间的区别,这就使得艺术像消费社会的商品一样,具有时尚、流行等特征。艺术界中流行的都是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各种风格的改头换面,但不管何种改头换面的风格都不可能在艺术界中占有持久的位置。

(1)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2)从传统艺术、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

(3)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

(4)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

(5)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 工业机械的结合

(6)主张艺术平民化,广泛运用 大众传播媒介

(1)超级写实主义

(2)观念艺术

(3)装置艺术

(4)大地艺术(生态/环保)

(5)新表现主义

(6)行为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