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天地对话—为自然梳妆\ 如火如荼的特色小镇在全中国掀起了一阵热浪,是旅游界的一阵多米若骨牌效应,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特色小镇建设的本质,探索城镇发展的新路径,这种发展模式是立足在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基础上,将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有效对接,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载体。因此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基础。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研究课题,如何有效的应用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本文从全域旅游视野下寻求一定的方向。 引用范家驹老师的观点,全域旅游可以归纳为“五全”:
那么表现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也可归纳五个方面:
1 旅游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立体化建设 特色小镇不是旅游区的概念,也不是传统镇区的概念,因此在旅游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中,需要集中考虑便民惠民的设施,同时要考虑旅游人群的需求。 全域理念下,整个镇区都是旅游区,工厂、学校、小区、公园都是景点,因此公共基础服务设施遍布地下、地上、空中,真正的立体化存在,视线所及之处,皆可获取信息。小型机场、码头、公交车站等构建起了特色小镇立体化的网状服务架构。 从游客需求出发,要求旅游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具有鲜明的可识别性、个性化凸出。主要表现在旅游标识系统美观易懂,休憩设施安全有型,公共厕所整洁达标,无障碍设施常修常新。 从便民惠民需求出发,主要表现在拥有便捷的环保出行方式,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护,开阔安全的健身场所,规范标准的教育培训等。 2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全覆盖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全覆盖表现在两大方面: 第一,每个特色小镇首先应该在网站、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拥有属于自己的政务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平台、旅游咨讯平台,建立24小时服务热线,全镇实现4G以上网络全覆盖。 第二,应该通过电子屏幕、招贴海报、灯箱、音响、短信等,时时播报小镇信息。 3 便捷的旅游交通服务 特色小镇中的旅游交通应该分为三类:
在公共交通系统中需要多元化发展,整合公交车、出租车、自行车租赁等,形成全方位的交通出行。每一个交通节点拥有旅游咨询平台、旅游解说服务、垃圾箱、环保厕所、停车场、休息处、旅游投诉热线、公用电话、开水供应、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等便民服务。 积极发展特种交通旅游服务,如马车、牛车、人力三轮车、绿色能源车等。有条件的区域也可以考虑热气球等低空飞行产品;同时合理利用现有建筑及场地,形成便捷的步行交通网络。 后勤运营保障系统与游览交通系统分开,在时间上形成错峰出行,在空间上形成区域通行管制,实行车辆分类通行。 4 全面的旅游公共安全保障服务 公共安全保障分为三个部分:
特色小镇在进行创建中始终秉持“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适度开发,减少不必要的开发建设。修护并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在全面建设特色小镇生态本底。 不管是生活在特色小镇的居民,还是慕名前来旅游的游客,公共设施安全始终摆在第一位,必须落实专人专项保障公共设施正常运行服务。 在特色小镇的旅游安全保障中可以整合全镇资源,从网络安全、医疗服务、紧急救援救助站等方面入手,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信息安全中枢,在每条街道,每个拐角等位置设置监控系统。建立旅游应急预案机制、旅游紧急救援机制、旅游保险体系建设、旅游医疗服务合作制度等。 5 全方位的旅游公共行政监督和管理 旅游公共行政监督和管理是特色小镇正常运转的中枢系统,处理旅游投诉、检察,小镇内各旅馆、饭店、酒店、民宿、旅行社、景区景点、公共服务站等的安全、质量、环境卫生、游客评价等。监督和管理机制必须有效的渗透到特色小镇的方方面面,不留死角,全方位的进行检测保障,同时设立考核机制,完善行政监督和管理的职责。 来源:和美智业机构 |
|
来自: 阳光普照一生 > 《万青山花海小镇旅游度假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