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索全域旅游视野下特色小镇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阳光普照一生 2017-08-25

\与天地对话—为自然梳妆\

如火如荼的特色小镇在全中国掀起了一阵热浪,是旅游界的一阵多米若骨牌效应,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特色小镇建设的本质,探索城镇发展的新路径,这种发展模式是立足在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基础上,将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有效对接,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载体。因此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基础。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研究课题,如何有效的应用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本文从全域旅游视野下寻求一定的方向。


引用范家驹老师的观点,全域旅游可以归纳为“五全”:

  • 全时空、多维度扩展

  • 全资源的综合利用

  • 全产业链的融合整合

  • 全地域无边界覆盖

  • 全市场网络营销


那么表现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也可归纳五个方面:

  • 旅游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立体化建设

  •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全覆盖

  • 便捷的旅游交通服务

  • 全面的旅游公共安全保障服务

  • 全方位的旅游公共行政监督和管理


1

旅游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立体化建设


特色小镇不是旅游区的概念,也不是传统镇区的概念,因此在旅游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中,需要集中考虑便民惠民的设施,同时要考虑旅游人群的需求。

全域理念下,整个镇区都是旅游区,工厂、学校、小区、公园都是景点,因此公共基础服务设施遍布地下、地上、空中,真正的立体化存在,视线所及之处,皆可获取信息。小型机场、码头、公交车站等构建起了特色小镇立体化的网状服务架构。

从游客需求出发,要求旅游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具有鲜明的可识别性、个性化凸出。主要表现在旅游标识系统美观易懂,休憩设施安全有型,公共厕所整洁达标,无障碍设施常修常新。

从便民惠民需求出发,主要表现在拥有便捷的环保出行方式,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护,开阔安全的健身场所,规范标准的教育培训等。


2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全覆盖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全覆盖表现在两大方面:

第一,每个特色小镇首先应该在网站、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拥有属于自己的政务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平台、旅游咨讯平台,建立24小时服务热线,全镇实现4G以上网络全覆盖。

第二,应该通过电子屏幕、招贴海报、灯箱、音响、短信等,时时播报小镇信息。


3

便捷的旅游交通服务


特色小镇中的旅游交通应该分为三类:

  • 一是公共游览交通系统

  • 二是特种游览交通系统

  • 三是后勤运营保障交通系统

在公共交通系统中需要多元化发展,整合公交车、出租车、自行车租赁等,形成全方位的交通出行。每一个交通节点拥有旅游咨询平台、旅游解说服务、垃圾箱、环保厕所、停车场、休息处、旅游投诉热线、公用电话、开水供应、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等便民服务。

积极发展特种交通旅游服务,如马车、牛车、人力三轮车、绿色能源车等。有条件的区域也可以考虑热气球等低空飞行产品;同时合理利用现有建筑及场地,形成便捷的步行交通网络。

后勤运营保障系统与游览交通系统分开,在时间上形成错峰出行,在空间上形成区域通行管制,实行车辆分类通行。




4


全面的旅游公共安全保障服务


公共安全保障分为三个部分:

  • 一是生态安全保障

  • 二是设施安全保障

  • 三是安全保障机制

特色小镇在进行创建中始终秉持“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适度开发,减少不必要的开发建设。修护并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在全面建设特色小镇生态本底。

不管是生活在特色小镇的居民,还是慕名前来旅游的游客,公共设施安全始终摆在第一位,必须落实专人专项保障公共设施正常运行服务。

在特色小镇的旅游安全保障中可以整合全镇资源,从网络安全、医疗服务、紧急救援救助站等方面入手,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信息安全中枢,在每条街道,每个拐角等位置设置监控系统。建立旅游应急预案机制、旅游紧急救援机制、旅游保险体系建设、旅游医疗服务合作制度等。


5

全方位的旅游公共行政监督和管理


旅游公共行政监督和管理是特色小镇正常运转的中枢系统,处理旅游投诉、检察,小镇内各旅馆、饭店、酒店、民宿、旅行社、景区景点、公共服务站等的安全、质量、环境卫生、游客评价等。监督和管理机制必须有效的渗透到特色小镇的方方面面,不留死角,全方位的进行检测保障,同时设立考核机制,完善行政监督和管理的职责。



来源:和美智业机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