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省政府官网发布《山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提出,我省将把29个国家规划矿区,作为重点监管区域,打造新型现代化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示范区,实行统一规划,优化布局,提高门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优质资源的规模开发集约利用,支撑能源资源基地建设。 现代化示范区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省开发矿产65种,主要为煤炭、煤层气、铁矿、铝土矿、铜矿、金矿、水泥用灰岩、芒硝等,共有各类矿山近6000座,其中部、省两级发证矿山1700座。 综合考虑我省资源禀赋、开发利用条件、环境承载力和区域产业布局等因素,按照《规划》我省将积极落实9个国家级能源资源基地建设,同时推动沁水盆地煤层气基地建设,在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安排及相关产业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保障,大力推进资源规模开发和产业集聚发展。 针对29个国家规划矿区,我省将打造新型现代化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示范区,实行统一规划,优化布局,提高门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优质资源的规模开发集约利用,支撑能源资源基地建设。 具体为: 煤炭方面:大同矿区、轩岗矿区、岚县矿区、平朔矿区、朔南矿区、河保偏矿区、西山矿区、东山矿区、霍东矿区、霍州矿区、离柳矿区、乡宁矿区、晋城矿区、潞安矿区、阳泉矿区、汾西矿区、石隰矿区、武夏矿区。(18个) 煤层气方面:沁水-屯留矿区、左权-昔阳矿区、沁源-安泽矿区、古交-交城矿区、保德-兴县矿区、柳林-石楼矿区、乡宁-吉县矿区。铝土矿方面:兴县铝土矿区、宁武-原平铝土矿区、汾阳-孝义铝土矿区、交口-汾西铝土矿区。(11个) 全面优化升级 此外,我省将以战略性矿产或区域优势特色矿产为主,将资源储量大、资源好、具有开发利用条件的大中型矿产地和矿集区划定为重点矿区。规划期间,全省共划定重点矿区51个,其中煤炭 18个、煤层气 14个、铝土矿10个、铁矿7个、铜(金)矿2个。 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规划期间,我省将全面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根据环境承载能力,推进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发展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煤和输电相结合,高水平实施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工程,发展市场前景好、污染排放低、技术水平先进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延长煤─电─铝、煤─焦─化、煤─气─化、煤─电─材、煤─电─车等资源循环产业链。加强铝土矿、白云石等优势资源就地转化,提升加工利用技术水平。加强共伴生矿、工业“三废”和再生资源的综合开采高效利用,推进低热值煤发电和粉煤灰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加工转化利用,支持高炉煤气、焦炉煤气等废气发电和化工应用。 祝你愉快。 编辑/制作:杨丽 来源:山西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