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城改造如何延续“原汁原味”

 指间飞歌 2017-08-25


在历史街区要真正做到原汁原味是很专业很难的事,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我们不能脱离现实,盲目追求原汁原味。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了广州文化地标恩宁路永庆坊微改造的终期评审,专家指出,保留历史文化特色是改造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做到“原汁原味”。

旧城改造是全国性的难题。广州是全国首个设立城市更新局,探索旧城改造新模式的城市。永庆坊作为广州市城市更新局在历史街区的首个微更新改造项目,可见其样本性质意义重大。开业10个月,效果逐步呈现,确实到了全面审视的时候。

从街区活化的角度来看,项目实施的初衷基本实现了:在微改造前后,街区的路网更加通达,环境整洁,房租、铺租普遍提高了1-5倍,“年轻人又回来了”。

但是,参会的官员也直言,项目最大的痛处就在于公众参与,下一步要吸取这个教训。

引人深思的问题被抛出来:在政策法规衔接还不够健全,各方利益错综复杂的旧城区实施改造,如何才能做到“原汁原味”?

笔者认为,永庆坊提供了很好的城市更新制度创新的实践,在制度和实践上提供了城市更新新的方式和方法,真正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投入、居民参与”的运作机制,这是最大亮点。

首先,政府在政策和制度供给上要全面通盘考虑。从编制保护规划、制定更新导则,到引入市场机制、协调社情民意,要形成城市更新的完善“政策链”。政府的主导作用如何发挥得更好,无疑是旧城改造能否成功的关键。

例如,永庆坊微改造采用企业投入、运营15年后交还政府的模式。评审会上,企业透露了永庆坊的运营情况,预期回本周期高达12年半。微薄的利润空间,显然不利于调动市场积极性。同时,运营期的确定,还要综合考虑公众参与、社区活化等成本。如何根据投入成本确定运营时间值得商榷。

其次,企业按市场原则竞标进入,则要真正做到“修旧如旧、原汁原味”,又要进行管理创新和业态引入。在政府主导和遵守规则的前提下,要发挥企业在设计、建设和运营上的优势,为社区引来“活水”,引来新的活力。

让街区重新焕发活力,与“原汁原味”并不矛盾的。在尊重建筑遗产真实性、完整性、街区历史风貌的基础上,注入现代文化生活,让老街区能活起来,既能重现历史街区的繁荣气象,也能使历史文化传承和延续下去。

再次,居民和公众参与,要贯穿整个城市更新的全过程,这也是提升旧城改造满意度的必要条件。在事前编制规划、建设导则之时,就要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在改造过程中也要接受社会监督。

政府和企业本身都是城市更新的参与者,不可避免会在改造中与居民产生利益冲突。因此在协调意见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的机构,例如可让社会专业组织参与、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等,通过第三方联系各方,协调矛盾,有利于提升城市更新项目的满意度。

“原汁原味”一般是指建筑遗产及环境保持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在历史街区要真正做到原汁原味是很专业很难的事,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我们不能脱离现实,盲目追求原汁原味。

旧城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制度和经验仍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正如会上专家所言,永庆坊微改造作为探路型的项目,一项重要的意义就是敢于探索,对这项探索,我们都要有包容的心态,要允许试错,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地改进,让城市更新有越来越多的“原汁原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