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不应该只属于技术流派,而是一种思维习惯,用来辅助我们梳理业务流程,找到优化方向。能达成目的的数据分析才是真正的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很简单。 技术流的老司机,左手SQL右手BI,溜的飞起。其实SQL、Python是数据挖掘;PPT、BI是数据展示。 学会了当然很棒,不会也没关系。 数据分析不是技术流,是一种思维习惯;能帮你梳理业务,找到方向,达成目的数据分析,才是真的数据分析。 而建立这种思维习惯,你只需要记住3个步骤,掌握3个模型。 这就是极简数据分析法。 建议收藏以便翻阅,也可以分享给想要提升数据分析能力的朋友和运营萌新。 ❶ 3个步骤 这三个步骤是:确定目标、列出公式、确认元素。 我们以某互联网金融公司A为例。 假设A公司正准备上市,当前核心目标为利润。 针对利润,我们列出公式。上面公式中,利润拆解成了 付费用户数、投资金额、投资时长、对应利率 四个元素。 其中对应利率取决于资产端,跟用户侧关系不大。 因此,如果我想提升核心KPI—利润,就要尽可能的提升付费用户、投资金额和投资时长。 恭喜你,已经找到了发力点。 注意,核心目标会随着业务发展不断变化,比如用户运营,App初期看重新增,中期看重转化,后期看重留存。 如果仍然难以确定,看看你的核心KPI。 ❷ 3个模型 确认需要提升的元素后,问题来了:
你需要掌握3个模型: A. 漏斗模型 适用范围:需要多个步骤达成的元素。比如投资用户数。 达到投资用户的状态,需要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都存在转化率,放在一起就成了层层缩减的漏斗。 漏斗模型作用:提升量级。通过提升转化率,提升单个元素量级。 有了漏斗模型,就可以分析每层漏斗衰减的原因。有些原因显而易见,有些需要做A/B测试。你可以逐层提升转化;也可以改变用户路径,减少漏斗层级。 比如,支持H5内投资的理财产品漏斗,要比下载App投资的漏斗少2个层级,转化率要高很多。 盈利还是亏损,有时只取决于一个漏斗。 注意,优化漏斗是个长期过程,需要每天关注。 B. 多维坐标 适用范围:具有多重属性的单个元素。 比如,本文公式中的投资用户,就有投资金额和投资时长两个属性。可以将其作为横纵坐标轴,把所有投资用户分成四组。 电商品类运营有个经典坐标,按流水和利润划分品类。 用户运营也有个经典坐标,叫RFM坐标。
这里的行为指和你的核心目标密切相关的行为。比如在本文的金融产品中,就是投资。
多维坐标作用:精细化运营。 通过多维坐标将用户分组,对不同组用户采取对应的运营措施。 首先,一定有一个象限是好的。 比如下面的坐标图,高金额、高时长的A象限,就是好的。 A象限的用户,是核心用户(俗称爸爸),公司的现金牛,你的重点运营对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