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育男孩的思考

 小确幸yin 2017-08-26



前几日和大学闺蜜见面,席间聊天,谈及是否要二宝的问题。闺蜜老大是男孩,说想要啊,而且想要女宝,然后开玩笑说男孩子啊,以后指望不上的,老了老了,还是闺女亲。


作为有二胎打算的妈妈,都想再来一个性别不一样的孩子。一是丰富自己的养育体验,陪另一个孩子成长会带来不一样的体会和惊喜;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下,都希望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凑成一个“好”字;三是我们这些养育过男孩的家长,都被精力旺盛的男娃娃们“折磨”过,特别想来个小棉袄甜蜜甜蜜暖暖心。


事实上呢,也基本是这样的。女性更愿意保持亲密关系,也愿意在行为上、语言上更多表达亲密,所以女孩儿特别贴心。到现在,我和我的父母仍然保持着很好的亲密关系,而我的父亲也不止一次地感叹过:“还是女孩儿好啊,看我闺女,balabalabala。”


但已经成为一名男宝妈妈的我,在和闺蜜聊天时,还是觉得这样说男孩子不好,或者至少不能当着男孩子的面,说以后指望不上这种话(闺蜜从未在孩子面前说过这些,也从未进行过任何暗示)感受是有心灵感应的,语言也是有投射反应的,不要这样想,也不要这样说。


那我们到底又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男孩子呢?生了奇宝后,我不止一次地思考过这个问题。我很容易想到一些正面的词语,比如健康、阳光、有担当、负责任等等。但是有时我又觉得,整个社会文化其实对男子气概的概念是有点模糊的,或者说界限不清晰的。


比如孝顺。没人希望男孩子不孝顺,如果一个男人心里没有父母,那么他肯定容易被认为没有基本的情义,也成不了大事,即便事业成功,也不会广受人尊敬。但这个孝顺又是有度的,孝顺过多,又会让小家庭受影响。作为妻子,我们希望老公的心都在自己身上;作为母亲,又希望不要养个“白眼狼”。所以我们到底要个怎样孝顺的男孩子呢?


还有比如懂礼貌、爱干净等等。如果一个男孩子很懂礼貌,会不会被认为不够有男子气概?如果一个男孩子长大了学会把雨伞弄得平平整整,会不会被认为是“娘娘腔”?长大后上了学,男孩子注定的活泼好动,和乖巧可爱的女孩子们在一起,会不会被老师批评调皮捣蛋?连作为老师的姥姥都讲,上了学后,女生更受欢迎,在考试成绩、上课举手发言、帮老师做事情、照顾其他的小同学等多方面,都是女孩子表现得更出色,老师们自然更喜欢女孩儿多一些。天生处于不利地位的男孩子应该怎样在学校中适得其所呢?


还有比如有力量。一个强壮的、阳刚的、有气场的男性是受欢迎的。但是如果这种力量以原始的方式用在了欺负人、搞破坏上,那就是不行的。这个气场到底要维持在一个什么度?什么情况下可以有脾气,什么情况下又得收回来。在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中,男性如何很好地自由切换?如何成为一个既有男子气概的社会人士、又有感情有温度的合格伴侣呢?


养育一个男孩,了解一个全新的个体。我自己从小成长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仿佛都与他的不同。我需要重新学习。


最近看《魔法岁月: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有很多感悟。结合在生活中的一些体会,我有了如下思考。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思考,是我在奇宝这个年龄段的感受和体会,随着他的成长,我的想法和观念也许也会变化。眼下,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奇宝4岁半时我的想法吧:


1、优良品质,不需要区分男孩女孩。


我还是认为,一些优良的品质,不需要区分男孩女孩。男孩女孩都需要讲文明懂礼貌;干净利落是一个人的优良品质,而不仅仅是一个小姑娘的优良品质;小男孩子摔倒了,家长们很容易说:“男孩子,坚强些,站起来。”但坚强是不分男女的,可以直接说:“不是很严重,坚强一些!”


父母要坚定地培养孩子好的品质,不要受一些“居心不良”的外人叨叨,哎呀这个特点不像男孩子啊,这些做法不像女孩子啊。只要是好的品质,有什么必要区分男孩女孩,是你家孩子做不到好吗?!


2、学龄男孩的培养


上学后的一些事情是需要注意的。长大后,男孩子的性格更易受同伴影响,每天与同学们在一起的时间,比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更长。所以男孩子交了什么样的朋友,甚至是他崇拜的偶像可能会对他有非常大的影响。


比如男孩子的小伙伴们会形成一些价值观,例如你太好好学习了,这样不够“爷们”,不够叛逆,如果不符合这个价值观,会被小伙伴们out。在正确价值观和朋友圈中间,我们还是需要帮助孩子找到一个平衡点。如果发现被out的苗头,知道是这些原因,还是要坚定不移地告诉他,好好学习是值得所有人肯定的事,你做的没有错,小伙伴们容易把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拉着别人也做不好,而且还会有强迫性(也许我想多了,希望不要成为那种out别人的小伙伴啊哈哈)做对的事情,三观一致的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只是以后在青春期,我们如何能让孩子与我们敞开心扉,这是个挑战。


3、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家庭伴侣


对于婚姻生活,父亲是男孩子最主要的参照物。他对母亲的态度,直接影响了男孩子将来对伴侣、对家庭的态度。所以一直有人说,想要培养下一代正确、良好的家庭观念,就从好好爱自己的另一半做起。


但是,这并不是说,一个在丈夫角色扮演中不合格的父亲,一定有一个不合格的儿子。相反,有很多人因为看到了父亲或母亲的不足,会刻意在自己的婚姻生活中规避这些行为,更珍视完整的家庭,更珍视良好的夫妻感情,也更努力经营婚姻生活。


所以,眼下我们还是好好经营自己的婚姻吧,和另一半形成良好的互动,尽量给孩子好的示范和安全稳定有爱的家庭环境。


4、男孩子的性教育


前一段南京火车站的性侵问题引发了儿童性教育的热点。之前我从未想过这个问题,男孩子成熟得比较晚,奇宝也一直未问过他是从哪来之类的问题。直到有一次读科普绘本,奇宝问了我,妈妈我是从你肚子里出来的吗?我顺势简单解释了一些,他没再多问,我便也作罢。


我开始在想,性教育这个话题,到底要给他讲到什么程度,说多了担心他听不懂,说少了又没尽到有效的科普。而且性教育到底讲些什么,只是人体构造的学名吗?直到读到《魔法岁月》里的“性教育的内容不仅仅是性”,我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它回答了我的担心,抚平了我的焦虑,还有一些观点是我还没有想到的,算是提前学了一些。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

如果性教育能增强孩子对自己的性别角色的满足感、了解自己性别角色应承担的任务;如果它能让孩子用一种既能减轻内疚感和焦虑感,又能加深对父母的信任和爱的方式,对待生殖、人体构造和性感觉方面的事实时,那么这样的性教育就是成功的。


所以我的收获是:


  • 在什么年纪说什么话:例如4岁半的奇宝还处于小童期,可以用一些比喻来进行科普。而且他问到哪里,就回答到哪里,不用说过多的知识,他可能消化不了。“家长不用着急,因为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帮孩子弄明白事实真相。


  • 性别认同的意义:帮助孩子更喜欢自己。孩子的性别认同最初就是从父母那学到的,如果一个妈妈很享受做女人,那么她的女儿一定为自己感到骄傲;一个儿子很爱他的父亲,在行为语言上模仿父亲,也把父亲当做男性的榜样,在他的世界里男性气概又是受重视的,那么他长大后就不会与生物自我较劲。


  • 尊重他人:作为一个男孩子,从小要知道小背心小裤衩盖住的地方不能给别人看,也不能给别人摸,你不喜欢的行为有权利躲避或说不,除此之外,也要告诉孩子不看别人衣服盖住的地方。“通过看和游戏,解决不了你的问题,你可以问爸爸妈妈,父母会让你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学会尊重自己,也要学会尊重他人。


  • 父母彼此之间的爱必须得到尊重。我们也许做不到西方家庭那样,孩子很小就独立一个房间睡觉,但是我们可以让ta在小床上睡。很多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孩子会有独占父母的念头。但是父母间的亲密,不能被孩子挤占。保持和孩子一定的距离,可以从不让孩子看见父母更衣、洗澡或上厕所等事情做起。

5、父亲的权威


父亲在育儿的过程中愈加重要。塞尔玛·弗雷伯格在《魔法岁月》中提到:“那些积极参与养育儿子的父亲为儿子树立了男性的榜样。与由女性灌输的价值观相比,男孩对把男性灌输的价值观纳入自己的男性人格中较少抵触……但是对于父亲来说,只是与儿子成为“好哥们儿”是不够的。父亲和儿子当然应该有共同的兴趣,共同参加活动。但是,父亲不需要(时时刻刻,小霏加)成为儿子的玩伴,而且必须在与儿子的关系中为自己留出一个足够的空间,以便在需要时运用父亲的权威。


的确,在崇尚民主和自由的今天,家庭教育也杜绝了棍棒教育的理念。但是来自父亲的权威应该被接受与传承。“我所说的这种权威并不需要运用武力,也不需要为了得到权利而运用权力。它是一种合理的、公正的权威(就像是民主社会里的权威一样),父亲可以把它视为特权理直气壮地使用,它的力量来源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纽带。


没错!有一次,奇爸狠狠批评了奇宝,我担心平常爸爸本来陪伴就比较少,这样一来亲子关系就更差了。但是批评后我看见爸爸很认真地抱了抱奇奇,并邀请他做游戏,奇宝也欣然接受。我很释然,父子还是相爱的,他们心里本身有爱,那么适度的批评是不会影响他们的关系的。


前几日,和一位年长的朋友聊天。她说出国留学的儿子对西方文化很感兴趣,但父亲又是中国文化的坚决维护者。父子俩在家里聊天的时候,不免展开辩论,有时就要耗费好多精力去调停他们俩的小“争端”。想到这,我目前的想法是:以后,谁的家庭谁做主。比如爸爸妈妈的家庭,还是要维护爸爸的权威。你自己的小家庭,你来做主。


6、 调适自己的内心


即便不鼓励那样说男孩子,我想我们还是从心底要做好这个心理准备。的确,我们生育孩子时,并不是为了求回报。在我们年轻力壮时,也可以信誓旦旦地说我们从不指望他的回报。但是有一个事实,在我们老了以后,我们无论从情感上还是生活上,可能比现在更需要我们的孩子。而作为男孩子的父母,以后得到的陪伴,从概率上讲就是比较少。


奇爸经常逗我,以后啊人家长大了,有了朋友,有了女朋友,可就不爱和你玩了。失落肯定有,但更多的还是欣慰吧,如果长那么大了还赖着和我玩,我才会真的担心!


还有,可能我们的儿子长大后不那么优秀,他就是一个普通人,很平凡,不够突出。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对自己的孩子有着“迷之相信”,相信他有能力,自由地运用自己的智慧,过好自己的一生。


写了一大篇。希望我是个好婆婆。


作者简介:小霏,人大HRM硕士,工作中从事最爱的人事工作,生活中当着4岁半的奇宝妈。在30+的年纪里认真工作,热爱生活,自营公号'轻熟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