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有多少父母,输在了教育方式上

 歡喜就好 2017-08-26



01


上周家庭聚会,去外面吃饭,人都到齐了,唯独阿木没有来,这让我们很奇怪,阿木是我小姨家孩子,今年大学刚毕业,9月份去上班,现在窝在家里享受他最后的大学时光。

 

小姨说她喊不动,早上出门前还叫了一遍。我跟阿木发了条微信:大家好久都没这样聚一起了,都等你呢,快点来吧,你去上班了,再聚可就难了。

 

阿木回了个好,没过多久就到了。

 

我发微信时,小姨在一旁感叹,小时候说太多了,现在就说不动了。

 

小姨的教育方式总是带着一种悲情色彩,喜欢强调自己的付出来教育阿木,自己一天上班下来,是多么辛苦,回来勉强做这一桌子的菜,你还要挑食;辛辛苦苦地工作就为了给你攒上大学的钱,你成绩居然还考这么差;你这么不听话,我为了你牺牲了多少,你知道么......

 

每个人听到父母为了自己多么不容易,都会很内疚。只是这种话听多了,会从心底里感到自卑,开始变得不自信,觉得因自己的存在而拖累了父母,生而为人,成了一件特别抱歉的事,这样一张密不透风地网压下来,挣脱不了,便只想逃。

 

阿木大学就去了很远的地方,很少回家,也很少给家里打电话,现在工作签得特别远,对小姨也不怎么搭理。

 

参加心理培训时,督导过一种亲子关系付出感太强的父母,他们的孩子总是会不惜一切代价,远离父母的掌控。

 

02

 

龙应台在书里讲过一件事,在朋友家院里吃东西,恰好碰到朋友的大女儿带着男朋友回家。

 

大女儿18岁,已经不住家里,和男朋友在外面同居,俩个人叼着烟,手腕跟手臂上刻着刺青,俩人互相窃窃私语,有说有笑,但对外人都露出很不屑的表情。

 

龙应台为此很是感慨:父母跟食物一样,都是有有效期限的,孩子小时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这也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

 

说得很对,孩子最开始的世界,便是父母。温柔地跟他们讲话,认真听他们内心想法,专制粗暴的独裁,冷嘲热讽的打击,不同的教育方式,得到不同的结果。

 

前期或许看不出来,孩子太小,结果都是一样,还是按照你说得做。只是越往后,反作用力会越大,被压抑在心里的委屈、不服、隐忍,随着年岁渐长,悉数跑了出来。

 

想来阿木和小姨便是如此,人长大了,也明白了很多道理,可幼时的那些疙瘩还在心里,随着时间流逝慢慢会解开吧,只是若能回到过去,小姨肯定不会再以那种方式教育阿木了。

 


03

 

人只能影响人,而不能改变人。父母喜欢做的事,便是孩子最早擅长的事。

 

很认同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卢勤的观点:每个孩子都是某一方面的天才,可惜的是,许多错误的教育方法,把孩子的天赋扼杀了。不懂教育的父母,常常用受去摧残孩子,给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深深的伤害。

 

孩子最初的成长源于父母的影响,他学会的尊重,是你在买菜拿快递时,跟对方说的一声谢谢;他明白的善良,是你在地铁和公交上,给老人让的座;他爱上看书,是你每天睡觉前阅读的几页书。

 

你说的话,做的事,构造了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为此,平安人寿客服节围绕“家庭健康新生活”理念,推出一系列以读书为主线的活动,助力青少年更好的身心成长,营造和谐家庭环境。

 

本周末(2017年8月27日)下午,在海拉尔德盛大酒店,邀请卢勤老师分享:教您如何让每个孩子精彩。

 

卢勤老师曾获中国新闻工作者最高奖“韬奋新闻奖”、“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称号。所著《写给年轻妈妈》、《做人与做事》获“五个一”工程奖,《写给世纪父母》获“中国图书奖”。所有著作总销量高达1000多万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