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南藏族自治州郎木寺的晒大佛(图)

 湖光秋水 2020-09-18


     郎木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所辖的一个小乡镇,也是碌曲县与四川若尔盖县的交界之处。一条小溪从镇中流过,宽不足两米,名“白龙江”。清澈的白龙江将郎木寺镇一分为二。江北岸属甘肃省,有赛赤寺、晒佛台、白塔、天葬台等;南岸属四川省,格尔底寺、虎穴、仙女洞、白龙江源头、纳摩峡谷以及肉身佛舍利都在这边。在格尔底寺邻近处还有一个精致、漂亮的伊斯兰教清真寺,长期以来与藏传佛教寺院和谐相处。

     一条小溪融合了藏、回两个和平共处的民族,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据一方地存在着,晒大佛,做礼拜,小溪两边的人们各自用不同的方式表现着对信仰的执着,互相尊重,友好往来。

     郎木寺的小溪多,数十眼小温泉日夜不息地涌出温暖而清澈的泉水,穿过村头院落,又汇聚成小河,而条条小河又汇合成江流,奔流向远方。

      冬日里,银装素裹,唯有小溪蒸腾着迷蒙的水气,每当清晨时分,溪边洗头梳妆、洗衣的姑娘和小媳妇们的歌声和笑声不时传来。那一阵又一阵随风飘起的雾气,好似一缕缕薄纱,将她们团团笼罩,活像一幅仙女浣纱的图画。

      郎木寺自古就是川、甘、青各族民众朝拜黑虎女神的圣地,藏传佛教兴起后,在那里建寺已历千年。在四川格尔底寺内,最受民众尊崇的是传说中的老祖母郎木,其原来居住的洞穴更是圣地中的圣地。洞外地下涌出的泉水,就是嘉陵江主源之一白龙江的源头。

晒大佛

      郎木寺与其他地方不同,每年要晒两次大佛。原因就是小镇有两座寺院,且分属两个不同的省份。

      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七是郎木寺最热闹的日子,两座寺院先后举行隆重法事。从寺庙到广场上挤满了虔诚的信徒,不论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戴着自己最贵重的饰物,听喇嘛诵经、看藏戏表演、转庙,祈求平安。同时,一边燃放鞭炮,一边向天空撒着象征幸福吉祥的龙达纸。

      农历正月十三是郎木寺的晒佛节。晒佛是节日活动的高潮。晒大佛就是晾晒寺院中供奉的大型佛教唐卡。唐卡是一幅宽近10米、长近20米的佛教绣品。唐卡的画面中间部分为佛祖释迦牟尼绣像,四周绣有佛教传说故事。

      晒大佛之前有一系列的法事活动和仪式,从大殿请出巨型佛祖唐卡后,由数十名盛装的红衣喇嘛扛在肩上,前面仪仗开道,后面锣鼓齐鸣,护法僧分列两边,恭敬虔诚地送往晒佛台。随着阵阵音乐,大佛唐卡被徐徐展开,人群中发出欢呼声,大家纷纷将手中的白哈达抛向释迦牟尼佛像,表达自己心中的敬意。

羌姆”

     “羌姆”是一种宗教舞蹈,“羌姆”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沟通鬼、神、人的载体——面具。

       正月十四是跳“羌姆”的日子,“羌姆”表演场地设在赛赤寺大殿院中。候场区为大殿内部,乐队由鼓手、长号手等僧人组成,他们席地坐在寺院左侧的回廊里。表演在阵阵法号声中拉开序幕,护法舞、刚热(骷髅舞)、护法女神舞、大法明王舞、镇邪舞等13场舞蹈构成了“羌姆”表演的全部。

     赛赤寺“羌姆”仪式表演结构完整且衔接紧凑,舞者从出场表演到退场转换毫无拖沓之感,从始至终音乐均高亢激昂,服饰面具精美华丽,人物形象表演各具特色。

       赛赤寺“羌姆”的表演者必须是寺院的僧人,重要角色要由活佛和法师担任,舞蹈中的一招一式和“乐队”所配合的经文唱诵都是藏传佛教中经典的内容。僧人也会借每一次表演为信徒祈福并修炼自身。

赛赤寺“羌姆”的舞目传承比较严谨,表演十分规矩,仪式相对完整,舞蹈动作及风格特征保留较为纯正。这得益于赛赤寺有相对稳定的表演群体——僧侣。僧侣们跳“羌姆”不是单一的舞蹈行为,而是作为修行的重要内容。

      赛赤寺的“羌姆”对信徒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充分展现了宗教艺术特有的魅力。

转山

     农历正月十六是转山的日子,众喇嘛聚集在广场上,首先由喇嘛念经,然后在头戴面具的喇嘛带领下,列队走向山坡,成千上万的藏胞们手摇经轮、口中念念有词紧随其后,平时寂静的山岭转眼间成了喧嚣的世界,远远看去,宛如一条滚动的人龙在山头盘旋。

     转完山后,人们齐聚在白塔前的空地上,燃起熊熊火堆,围着圣火跳起富有民族特色的藏族舞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