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星的面积相当于一万五千个地球,科学家都不知道怎么形成的

 昵称30604781 2017-08-26
2017-08-254评

在星空中的南十字座位置,有一个编号为HD 106906的恒星,是该星座的主要恒星之一,距离地球约300光年,其质量是太阳的1.5倍,光度则为太阳的6倍,根据观测数据分析,科学家预估这个星球非常年轻,才1300万年。科学家关心的不是这个星球的光度、大小和年龄,而是围绕它运转的一颗行星,编号为HD 106906 b。

该行星为气态巨行星,质量大约是木星的11倍,相当于15000个地球,也是科学家观测到的已知最大行星,表面温度大约是1800K(1500 °C)。该行星表面的高温代表该行星刚形成不久,它仍借助形成时残余的热发光,本身所发射的辐射有太阳光度的0.02%,它也是母恒星旁边唯一已知存在的行星,形成时间大约在1300万年左右,这都说明了这颗巨大行星的特殊性,但让天文学家更关心的的是它和母恒星的投影距离,竟然达到了650天文单位这,即接近970亿公里,这使它成为已知距离母恒星最远的系外行星之一。目前还无法测定其轨道状态。

自2005年起,天文学家就使用位于智利阿他加马沙漠中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的麦哲伦望远镜对恒星HD 106906进行观测8年。天文学家最初是对该恒星周围的岩屑盘感兴趣,后来发现了行星HD 106906 b的相关细节,开始对它更加关注。该行星和母恒星极远的距离让天文学界相当重视,因为目前恒星与行星形成的星云假说,无法解释距离母恒星如此遥远的行星存在。

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都对该行星与母恒星遥远距离十分困惑,因为一般不认为恒星旁的原行星盘能延伸到如此远的距离,并形成气态巨行星,因此该行星的形成还是个谜。

有科学家分析认为此类星球形成主要有三种主要方式。

第一种:该行星和母恒星是个自独立形成,和联星系统的形成方式一样,但问题在于此母恒星与行星的质量比约为140:1,并不在联星系统的预期范围内。因为典型联星系统内成员星的质量比并不会超过10:1,不过这项理论目前为止仍被认为是可能的。

第二种:这颗恒星和行星都是独立形成的,但用于形成行星的堆积物质可能远远不足,从而无法增长到足够大的质量以点燃形成新恒星。

第三种:行星可能形成于比现观测到的更靠近母恒星的位置,之后因为和另一颗行星发生重力交互作用,被抛射至今日的位置,但是这又要求第二颗行星的质量必须要高于HD 106906 b,这种可能性是极小的,因为HD 106906 b已经足够大了。

在大多数普遍接受的行星形成理论里,环绕轨道距离母恒星非常近的行星都是从非常小的类似小行星的天体开始形成的,主要是在新兴恒星周围的原始尘埃气体盘里堆积而成,例如地球,然而这个过程进行的非常慢,所以这一理论无法解释距离恒星非常远的巨大行星是如何形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