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丛书》是1980年代初期出版的一套丛书,记录了百多年前的中国人从认识世界到走向世界的历程,反映了十九世纪中国由闭关自守到逐步开放的历史。丛书由钟叔河担任主编,原拟推出一百种,然而在推出三十五种图书后,后六十五种书稿一直未能得以整理出版。2012年,岳麓书社启动续编出版工程,将搁浅了近三十载的出版计划付诸实施。续编仍由钟叔河先生担任主编,收书六十五种,共计一千余万字,不但继承发扬了丛书的个性和特色,还延续并优化了丛书的整理模式,经过四年的努力,终于在2016年12月底得以全面出版。这些书,文字浅白,读来可以增加谈资,也可以当传奇笔记欣赏。
黄昱宁(翻译家,作家,出版人,现居上海) 《不负责任的自我》 (英)詹姆斯·伍德著 李小均译 河南大学出版社 曾经担任《卫报》首席文学批评家的詹姆斯·伍德是难得的那种能把艰深的评论化为阅读快感的作家。从看待喜剧中“不负责任的自我”的方式,来审视小说中种种不可靠叙事之间的差异,这是本书找到的绝佳角度。我们跟随作者从这个角度切入,就好像重新认识了一遍堂吉诃德和安娜·卡列尼娜。
罗文华(媒体人,作家,现居天津) 《旧报旧刊旧连载》 倪斯霆著 上海远东出版社 该书作者是现代北派通俗小说研究专家、报刊收藏家,出版过《旧人旧事旧小说》《旧文旧史旧版本》等著作。此书收录了作者撰写的23篇关于民国时期旧报、旧刊、旧连载的研究文章。如《“重写文学史”背景下的通俗小说入史问题兼论现代通俗文学研究南北两团队的历史与现状》《沦陷时期天津报业沉浮记兼谈1937—1945年天津报载小说之状况》等,尽管标题有些冗长,但其中一些新发现、新见解对文史爱好者来说不无裨益。 绿茶(书评人,作家,现居北京) 《普通读者》 西闪著 九州出版社 阅读,并书之以评,是需要耐心和心态的,如今很多书评人,是为书评而书评,为约稿而书评,在我接触的书评人中,西闪是最把阅读当回事的普通读者,他有很固执地对小众读物的趣好,所评之书少有当下热门读物,也正因如此,他的书评才显难得而真实。凡有这样向好书致敬的心态,方可自喻为普通读者。
潘启雯(书评人,现居北京) 《回望》 金宇澄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对比来看金宇澄的两部作品,《繁花》是虚构的,《回望》是非虚构的,但两部作品仍然形成有趣的回响。《繁花》是金宇澄和同辈人的故事,《回望》“回望”的是他的父辈。该书始终保持一种“寻找”的姿态,作者保留了那些局部的不一致,保留了“言说与记忆”的交错状态,保存了“在场感”和“寻找”的姿态。换言之,各种“声音”同时存在,才成就了书中人物跨越时空而实现的交谈,并成为将过去和未来联系起来的介质,让人们接近记忆隐秘的另一面。
潘小松(学者,评论家,现居北京) 《世说新语》 刘义庆著 三秦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自汉末至东晋数百年的文人轶事,文辞优美,可谓篇篇珠玑,是文学中之极品,影响了一千多年来中国文人的风度,被鲁迅先生称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潘小娴(媒体人,作家,现居广州) 《杂草记》 [日]柳宗民、三品隆司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何为杂草?柳宗民认为,所有不知道名字长得也不够好看的草可被归为“杂草”,但就像并不是只有长得好看的人才能称之为“人”,所以《杂草记》不以美丑来区分,而是依据时序,选择不同季节绽放的120种普通野草野花,展现它们恣意生长的岁时之美。这120种野草野花生长在田间路边河畔墙角,有“春之七草”、“秋之七草”,有藤蔓匍匐在地能钻过篱笆墙长到邻居家去的穿墙草等,或可食可赏可入药,就算默默无闻,自开自落,亦有种打动人心的坚韧与美好。 思郁(书评人,自由撰稿人,现居郑州) 《爱这个世界:汉娜·阿伦特传》 [美]伊丽莎白·布鲁尔著 陈伟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爱这个世界》的作者伊丽莎白·扬-布鲁尔,是汉娜·阿伦特的学生,阿伦特去世前一年带的博士生。扬纪念阿伦特的方式就是撰写了这部传记,从阿伦特的生平和经历入手讲述她的思想历、流亡生涯以及晚年的思想论证,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充满智慧和热情地政治理论家。阿伦特不承认自己是哲学家,在她看来,哲学家追求的是沉思的智慧,这是从古希腊流传下来的对哲学最好的定义,就是爱智慧,但是她所追求的是行动的智慧,是她花费一生的精力总结的积极生活的智慧,被扬恰如其分地概括为:爱这个世界。 唐吟方(画家,作家,现居北京) 《风雅之好—明代嘉万年间的书画消费》 叶康宁著 商务印书馆 本书以《清明上河图》在明代嘉靖年间发生的一次交易为例,探讨嘉靖、隆庆和万历年间的书画消费市场状况。作者通过 “世风”、“阅市”、“古董商”、“价格”、“赝品”等细化的内容切入主题的展示。晚明的商业化趋向十分严重,艺术成了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商品,在社交中充当重要的角色,既是时尚,又是区分雅俗的标志。作者写作这本书的用意是透过历史,从中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今天我们的艺术市场与晚明有相似之处,从生活背景而言,这本书的内容虽说是前朝旧事,仿佛更像是为今人的定制。 薛原(媒体人,作家,现居青岛) 《现代艺术150年》 (英)威尔﹒贡培兹著 王烁等译 广西师大出版社2017年3月版
在书店里刚看到这本书时,本以为又是一本西方现代艺术的通俗读物,但一看到陈丹青的序,便被吸引了。作者并非科班出身,但却讲述的引人入胜,从德拉克洛瓦那一代艺术家开始,一直讲述到当代,犹如在看一部专题纪录片,把150年来的现代艺术平实的叙述出来,而且穿插着许多轶事…… 姚峥华(媒体人,作家,现居深圳) 《火车上的中国人》 王福春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这是一趟时代号列车的影像游记。王福春乘坐火车上千次,行程十多万公里,拍摄万余张底片。这些黑白纪实摄影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旅途生活的真实瞬间:打麻将、集体做广播体操、送别亲人时的哭闹、站台上小贩的叫卖、车厢里的拥挤不堪……丰富的影像呈现一种久违的浓烈的人际关系,展示一个流动的中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