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木怎又关系起人来?”

 thchen0103 2017-08-26

第77回:宝玉道:“这阶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竟无故死了半边,我就知有异事,果然应在他身上。”袭人听了,又笑起来,因说道:“我待不说,又撑不住,你太也婆婆妈妈的了。这样的话,岂是你读书的男人说的。草木怎又关系起人来?若不婆婆妈妈的,真也成了个呆子了。”宝玉叹道:“你们那里知道,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若用大题目比,就有孔子庙前之桧,坟前之蓍,诸葛祠前之柏,嶽武穆坟前之松。这都是堂堂正大随人之正气,千古不磨之物。世乱则萎,世治则荣,几千百年了,枯而复生者几次。这岂不是兆应?小题目比,就有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端正楼之相思树,王昭君冢上之草,岂不也有灵验。所以这海棠亦应其人欲亡,故先就死了半边。”

草木枯荣,关乎人世兴衰。第28回林黛玉:“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第70回:“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明-山水情:“人身小天地,盛衰与花木同”。

1.孔子庙前之桧

世乱则萎,世治则荣。

五杂俎-明-谢肇淛(1567~1624):孔庙中桧,历周、秦、汉、晋几千年,至怀帝永嘉三年而枯。枯三百有九年,子孙守之不敢动,至隋恭帝义宁元年复生。生五十一年,至唐高宗乾封二年再枯。枯三百七十四年,至宋仁宗康定元年复荣。至金宣宗贞潭年兵火摧折,无复孑遗。后八十二年,为元世祖三十一年,故根复发于东庑颓址之间,遂日茂盛,翠色葱然。至我太祖洪武二年己巳,凡九十六年,其高三丈有奇,围四尺许。至弘治己未,为火所焚。今虽无枝叶,而直干挺然,不朽不摧,生意隐隐,未尝枯也。圣人手泽,其盛衰关于天地气运,此岂寻常可得思议乎?

陶庵梦忆(卷二) -明-张岱(1597年—1680?年):进仪门,看孔子手植桧。桧历周、秦、汉晋几千年,至晋怀帝永嘉三年而枯。枯三百有九年,子孙守之不毁,至隋恭帝义宁元年复生。生五十一年,至唐高宗乾封三年再枯。枯三百七十有四年,至宋仁宗康定元年再荣。至金宣宗贞祐三年罹于兵火,枝叶俱焚,仅存其干,高二丈有奇。后八十一年,元世祖三十一年再发。至洪武二十二年己巳,发数枝,蓊郁;后十余年又落。摩其干,滑泽坚润,纹皆左纽,扣之作金石声。孔氏子孙恒视其荣枯,以占世运焉。

夜航船-明-张岱:曲阜孔庙有孔子手植桧如降香,一株无枝叶,坚如金铁,纹皆左纽,有圣人生则发一枝,以占世远。按桧历周、秦、汉、晋千百余年,至怀帝永嘉三年而枯,枯三百有九年。至隋恭帝义宁元年复生五十一年。至唐高宗乾封三年再枯,枯三百七十四年。至宋仁宗康定元年再荣。至金宣宗贞倘年,罹于兵火,枝叶俱焚,仅存其干。后八十一年,元世祖三十一年再发。至太祖洪武二十二年发数枝,极茂盛,至建文四年复枯。

2.坟前之蓍

蓍,多年生草本。《周礼·春官·筮人》所云:“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其中筮、卜为上古时期流传的两种占卜术,用龟甲做材料的为“卜”,用蓍草为材料的为“筮”。《博物志》言:蓍千岁而三百茎,其本已老,故知吉凶。天下和平,蓍茎长丈。

虞初新志-清-张潮:孔林方十余里,其树蔽天,其草蔽地。至圣墓,有红墙环立,墙中草树愈密,修干丛薄,侧不容人,而景色开明,初无幽阴之气。至圣墓,产蓍草、碑曰“大成至圣文宣王墓”。

史记集解三家注索隐正义-南北朝-裴骃:闻蓍生满百茎者,其下必有神龟守之,其上常有青云覆之。传曰:「天下和平,王道得,而蓍茎长丈,其丛生满百茎。」方今世取蓍者,不能中古法度,不能得满百茎长丈者,取八十茎已上,蓍长八尺,即难得也。人民好用卦者,取满六十茎已上,长满六尺者,既可用矣。

3.诸葛祠前之柏

世乱渐枯瘁,世治复荣。

金璧故事-元-佚名:丞相不存留古柏,(蜀丞相诸葛亮,字孔明,谥武侯。庙前有古柏甚高,杜子美题其祠云:“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又作《古柏行》云:“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团。黛色参天二千尺。”)

儒林公议-宋-田况:成都刘备庙侧,有诸葛武侯祠,前有大柏,围数丈。唐相段文昌有诗,石刻在焉。唐末渐枯瘁,历王建、孟知祥二伪国,不复生,然亦不敢伐之。皇朝乾德五年丁卯夏五月,枯柯再生,时人异焉。三国至乾德初,历年一千二百余,枯而复生。予皇佑初守成都,又八十年矣,新枝耸云,并旧枯干并存,若虬龙之形。

枣林杂俎-明-谈迁:诸葛武侯庙古柏,围四尺,唐末渐枯,不敢伐。宋干德五年丁卯五月枯柯复荣。

4. 嶽武穆坟前之松

岳武穆坟松枝皆南向,以示忠心不渝。

菽园杂记-明-陆容:尝闻胡地草皆白色,惟王昭君葬处草青,故曰青冢。朱温弑唐昭宗于椒兰殿前,血渍地处,今生赤草。岳武穆坟树枝皆南向。前二事皆不可见,后坟尝往拜谒,南枝之树,乃亲见焉。

西村十记-明-史鉴:又行二三里许,至栖霞岭,过岳鄂王墓下。下舆趋入,佥宪拜,众皆拜。呜呼!高宗忍忘其父兄之仇,其忍于杀王也宜矣!然墓上木今犹南向,则王之忠义岂以冤死而有间哉!悲慨者久之。

坚瓠集-清-褚人获:岳王墓。在西陵桥之右。墓上松栢。枝皆南向。墓前有分尸桧。自根以上。劈分为两。至稍全其生。中格以木。以示支解奸桧也。

续金瓶梅-清-丁耀亢:松枝傍墓犹南向,似恨神奸怨未灰。

5. 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

沉香亭木芍药为花妖,兆凶。

绀珠集-宋-朱胜非:沉香亭木芍药,朝红暮黄午碧夜白,帝曰此花木之妖。

开元天宝遗事-五代-王仁裕:初有木芍药,植于沉香亭前。其花一日忽开一枝两头,朝则深红,午则深碧,暮则深黄,夜则粉白。昼夜之内,香艳各异。帝谓左右曰:「此花木之妖,不足讶也。」

松窗杂录-唐-李浚: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开元天宝》花呼木芍药,本记云禁中为牡丹花。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上乘月夜召太真妃以步辇从。诏特选梨园子弟中尤者,得乐十六色。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欲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遂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学士李白,进《清平调》词三章。白欣承诏旨,犹苦宿酲未解,因援笔赋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晓露华浓。若非羣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龟年遽以词进,上命梨园子弟约略调抚丝竹,遂促龟年以歌。太真妃持颇梨七宝杯,酌西凉州蒲萄酒,笑领意甚厚。上因调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太真饮罢,饰绣巾重拜上意。龟年常话于五王,独忆以歌得自胜者无出于此,抑亦一时之极致耳。上自是顾李翰林尤异于他学士。会高力士终以脱乌皮六缝为深耻,异日太真妃重吟前词,力士戏曰:「始谓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拳拳如是?」太真妃因惊曰:「何翰林学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太真颇深然之。上尝欲命李白官,卒为宫中所捍而止。

龙会兰池录-明-吴敬所:三思重色而花妖至,崇韬喜淫而虎祟生。

【明皇按乐图(二首)】元杨维桢

  大唐天子梨园师,金汤重付轧荦儿。

  何人端坐阅乐籍,三万缠头不足支。

  龟年檀板阿蛮舞,花奴手中花如雨。

  钧天供奉真天人,上亦亲挝汝阳鼓。

  玉奴檀槽倦无力,忽窃宁哥手中笛。

  边风吹入新贡箫,铜池夜梦双飞翼。

  閤门边奏塞黈聪,耳谱更访明月宫。

  渔阳一震万窍聋,梨园弟子散如雨,惟有舞马伤春风。

  沉香亭前花萼下,天街一阵催花雨。

  海棠花妖睡初着,唤醒一声红芍药。

  金銮供奉调《清平,梨园旧曲换新声。

  阿环自吹范阳笛,八姨独操伤春情。

  君不见夜游重到明月府,青鸾能歌兔能舞。

  五云不障蚩尤旗,回首烟中万鼙鼓。

  那知著底梧桐雨,雨声已入淋铃谱。

6. 端正楼之相思树

华清宫有端正楼,即贵妃梳洗之所。唐玄宗见石楠树团圆,思念贵妃,因呼为端正树,寄托对贵妃的相思之情。

温庭筠诗全集-卷578_30 「题望苑驿(东有马嵬驿西有端正树一作相思树)」温庭筠: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景阳寒井人难到,长乐晨钟鸟自知。花影至今通博望,树名从此号相思。分明十二楼前月,不向西陵照盛姬。

题端正树(唐·温庭筠):路傍佳树碧云愁,曾侍金舆幸驿楼。草木荣枯似人事,绿阴寂寞汉陵秋。

太平广记-宋-李昉:长安西端正树,去马嵬一舍之程,乃唐德宗皇帝幸奉天,睹其蔽芾,锡以美名。后有文士经过,题诗逆旅,不显姓名。诗曰:“昔日偏沾雨露荣,德皇西幸赐嘉名。马嵬此去无多地,合向杨妃冢上生。”风雅有如此焉。(出《抒情诗》)

咏端正春树(唐·赵嘏):一树繁阴先著名,异花奇叶俨天成。马嵬此去无多地,祗合杨妃墓上生。

艳异编-明-王世贞:华清宫有端正楼,即贵妃梳洗之所。...上发马嵬,行至扶风道。道旁有花,寺畔见石楠树团圆,爱玩之,因呼为端正树,盖有所思也。又至斜谷口,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声隔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连昌宫词》-唐-元稹:寝殿相连端正楼, 太真梳洗楼上头。晨光未出帘影动, 至今反挂珊瑚钩。

萧闲老人明秀集注-金-蔡松年:妃子外传端正楼太真梳洗之所。

7.王昭君冢上之草

昭君身死之后,一灵不泯,犹令冢草皆青,以表其心向汉室。

琴操-汉-蔡邕:胡中多白草,而此冢独青。

太平寰宇记-宋-乐史:青冢,在县西北,汉王昭君葬于此。其上草色常青,故曰青冢。

坚瓠集-清-褚人获:昭君人胡之后。不肯为婚。单于逼之。遂自经死。故胡地多白草。而昭君墓草独青。则一心不肯背汉。昭君真千古之烈女。​

坚瓠集-清-褚人获:昭君何尝忘汉。且胡地草皆黄。惟昭君墓草独青。既死犹以青冢自旌。

曲海总目提要-清-佚名:按杜甫诗。羣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尙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靑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指此事也。归州有昭君村。故云。北地草皆白。惟昭君冢上草独靑。故名靑冢。

8.《红楼梦》中的草木

第77回:所以这海棠亦应其人欲亡,故先就死了半边。

第78回:《芙蓉女儿诔》:艳质将亡,槛外海棠预老。

吴本第83回:大家看着水边的草木都枯萎了,没有一点生机,都有荒凉之感。

程高本第86回:"草木当春,花鲜叶茂,想我年纪尚小,便像三秋蒲柳。若是果能随愿,或者渐渐的好来,不然,只恐似那花柳残春,怎禁得风催雨送。"

程高本第94回《宴海棠贾母赏花妖,失宝玉通灵知奇祸》至98回,写花妖异兆,通灵走失,元妃薨逝,黛玉夭亡,为荣府气运将终之象。程高本94回:探春虽不言语,心内想:"此花必非好兆。大凡顺者昌,逆者亡。草木知运,不时而发,必是妖孽。"只不好说出来。独有黛玉听说是喜事,心里触动,便高兴说道:"当初田家有荆树一棵,三个弟兄因分了家,那荆树便枯了。后来感动了他弟兄们,仍旧在一处,那荆树也就荣了。可知草木也随人的。如今二哥哥认真念书,舅舅喜欢,那棵树也就发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