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用半自动意式咖啡机中,大多都采用Pressurized Filter(basket)或PressurizedPortafilter,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增压(加压)滤碗或增压(加压)手柄,其目的就是让机器可以轻松制作出含crema油脂的咖啡,尤其是在1、咖啡豆或咖啡粉不新鲜时,或者2、在没有能满足意式磨粉要求的磨豆机的条件下,也就是磨粉不细,粗粉的情况下,也能轻松制作出含crema油脂的咖啡,只是crema都是些粗泡状,不持久,较快会消失。而针对1和2这两种情况,使用无压滤碗是无法做出含crema油脂的咖啡的。 增压滤碗的设计本身就不是针对专业人士,而是普通的家庭使用者,因为并非每个家庭使用者都是专业人士或发烧友或爱好者,在他们看来,专业意式的那一套相当繁琐:对咖啡豆新鲜度有要求,需要一台意式磨豆机,磨粉粗细度有要求,填压也有要求......,最终得到的一杯浓缩咖啡,还是要加糖或加牛奶,喝起来并无太大差别,何况一台意式磨也不便宜,而且这种家庭用户群体是占绝大多数的主流,这就像喝速溶咖啡的比喝研磨咖啡的群体多一样。而且有些家庭用户嫌磨粉麻烦,会买现成的咖啡粉;或者买的咖啡豆或咖啡粉本身就已经较长时间了或者使用较长时间才能用完......针对以上各种情况,增压滤碗就产生了。 也有人会疑问,家用意式机一般都是15BAR甚至18、20BAR的泵压,压力本身就很大了,为何还要增压?家用机震动泵的15BAR泵压仅仅是最大值,机器工作时会被机器里的卸压阀卸掉一部分压力,而且泵压的具体值是由手柄里的粉饼产生的阻力而体现出来,不装粉的空滤碗会体现出压力吗?专业机测压力时会用无孔滤碗(盲碗)堵住冲煮头流出来的水来观察压力表的值,使用无压滤碗,咖啡粉必须磨的足够细从而阻挡水流产生了反作用力体现出泵压值,粗磨的咖啡粉水流快速通过,产生的阻力会偏小,过细的粉水流不出来,相当是无孔滤碗了,泵压就体现在你设定的值上。增压滤碗用粗磨的咖啡粉,产生的阻力小,所以才会有压力不足,但增压滤碗是双层结构,上面一层是多孔,反面一层只有一个细小的孔,中间有一个狭小的空间,当水流快速穿过粗磨的咖啡粉后流到狭小空间里,由于只有一个孔出水,所以狭小空间里的咖啡被憋住后等待慢慢释放,越来越多的咖啡积聚在狭小空间里后就会在此空间积聚压力,从而达到增压的目的。 增压滤碗有多种,也有好坏之分。另外增压 手柄和增压滤碗的目的一样,但增压手柄采用的是无压滤碗,然后在无压滤碗下面加一个单孔的胶圈,胶圈有密封效果,所以装在无压滤碗下面,胶圈周边无法渗漏,只能从中间的小孔穿过,从而达到增压效果,saeco/ariete的家用机多采用此类结构(下图上排左一即为此种增压手柄)  此为saeco机器的Pressurized Portafilter分解图:53mm的无压滤碗,下面有一个单孔胶片  各种规格的增压滤碗  除家用意式机外,其实大多数全自动机也一样采用这种类似原理。全自动机因为是集成度高,一键即出咖啡,所以内部更需要用这种增压原理从而保证咖啡出品的一致性,而且从全自动的出品也可判断,一般增压结构下的咖啡出品多为粗泡状的crema油脂。另外像nespresso/caffitaly这类软胶囊的胶囊咖啡机,其本质其实也和增压滤碗相似,胶囊里的咖啡粉不是细磨的,且没有压紧过,水流在胶囊里经过聚压,从胶囊底部被刺破的单孔里流出来(nespresso胶囊下面被刺破3个小孔,但和单孔增压效果一样),而且做出来的咖啡crema油脂确实很丰富,但都是粗泡状,不细腻,和经过细磨填压过的point子弹胶囊做出的crema油脂对比,point子弹胶囊得到的crema油脂明显要细腻,达到专业出品的细腻程度。 增压滤碗或增压手柄,就是为让机器轻松做出油脂丰富的浓缩咖啡,只是crema油脂粗泡不细腻,也就是说增压滤碗的机器,你配个手磨磨粉,或者直接买现成的咖啡粉,甚至咖啡粉放了半年,还是能做出有crema油脂的咖啡  。当然,如果咖啡豆新鲜,磨豆机磨粉粗细适当,增压滤碗好的机器做出的咖啡crema也还是可以比较细腻的,但和专业还是有差距。 (下图为新鲜烘焙自配意式豆,900N 2.5刻度,增压滤碗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