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压正常就可以停药?心内科医生揭示降压9大误区

 涂鸦吧 2017-08-26

据2016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估计,目前我国约有高血压患者2.7亿,也就意味着在周围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周滔在“健康大讲堂”上表示,但在我国依然有一半以上的人不清楚自己患有高血压,而即便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进行积极治疗的人群也只有41.1%。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存在大量误区。”周滔列出在临床上,高血压患者最容易犯的九条误区。

误区一:讳疾忌医,不愿面对现实

“在临床上,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患者,测量血压已经到了140-150/90-100mmHg左右,医生诊断患有高血压,但自己却因为没有任何症状的原因,拒绝相信医生的诊断。”周滔说道。

此外,还有一种现象也极为常见,有人因为对高血压的诊断概念不清,误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随之增高是一种生理现象,认为年龄越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相应的越高。专家表示,不同人群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是一致的,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相应变松,一般认为在没有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两次或两次以上测得收缩压血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建议及时就诊。

误区二:凭感觉用药,根据症状估计血压情况

“我有遇见过这样的高血压病人,只有出现头晕不适后才服药,一旦病情好转就停药,这样的后果是最后出现了大面积的脑梗。”

周滔表示,其实多数高血压患者无自觉症状,少数出现自觉症状的患者多已存在心、脑、肾等多器官的损害。因此,建议患者定期监测血压。

误区三:认为自己在家中测量的血压不准确

很多高血压患者总是怀疑自己家中的血压仪不准确,血压升高或降低总是提心吊胆,认为只有到医院测量才是最标准,对此,周滔认为定期家庭血压测量反而更可靠。

它可以避免精神紧张导致的测量不准确,也可多个时段监测血压,更容易发现血压的高峰点,患者的整体血压水平等,此外能够区分症状与血压见的关系,可以出现不适症状时测量血压,观察症状的发生与血压是否存在直接的关系。

误区四:担心药物副作用,不愿意过早服药

一听说要服药,很多年轻的高血压患者会担心药物伤肝、伤肾,对以后的生活造成更大的影响,而不愿意过早服药。周滔指出,这是非常错误而且极其危险。

血压升高后会对身体的心、脑、肾等多个器官造成损害,血压控制越早,能越早的保护好这些靶点器官,远期的预后更好,若等到心、脑、肾脏器出现症状时再用药,就已经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误区五:降压治疗,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经常会有患者咨询,大夫什么时候可以停药?我血压正常后,是否可以不再服用药物?周滔表示,除非停药后,你通过饮食控制、适量运动、生活方式改善使您的血压持续维持正常水平,且能做到定期回访。除此之外,高血压患者一般须终身治疗,自行停药其血压终将回复到治疗前水平。

而且已有数据显示,长期降压治疗,血压达标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每1000例高血压患者接受降压治疗,可避免27例脑卒中,35例心脏事件,33例心血管死亡。

误区六:单纯依靠药物,忽视生活方式改善

高血压与我们日常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导致或加重高血压,因此,科学的生活方式降压尤为关键。周滔建议:高血压患者一定要限制食盐摄入,每人每餐放盐不超过2克,每人每天摄入盐不超过6克;坚决拒绝烟草诱惑;合理饮食,少量饮酒,男性饮酒每次葡萄酒小于100-150ml,或啤酒250-500ml;女性减半;孕妇不饮酒;适当锻炼,控制体重,改善血压及血脂情况;避免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防止心脑血管事件。

误区七:自行购药服用,迷信贵药新药

高血压患者极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迷信贵药新药,尤其是看到周围病友服用某种药物有效果,自己也迫不及待的想要选用,甚至强行要求医生开此类药物,周滔提醒,不同的高血压患者适用的降压药物不同,降压药物也同样存在它的禁忌症,不一定适合周围病友的就适合你,也不一定新药、贵药就最好,切勿盲目。

误区八:血压降低越快,越低越好

有些人认为降压应该越快越好、越低越好,甚至以降压速度快慢来判断药物是否有效,其实不然。

周滔说道,一般来讲,降压治疗要掌握缓慢、平稳的原则,4-12周达到目标值。尤其是老年人,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缺血性事件,甚至并发脑梗死等严重后果。

误区九:过分关注血压数值与精神紧张

患上高血压后,患者不免心理都会有负担,有的人几乎时刻测量血压,就怕出现问题,但很多人不清楚,精神过度紧张也会引起血压波动,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周滔建议,因此患上高血压后,不需要时刻盯紧血压的变化,最好在早上测一次,下午3-5点测一次,出现不适感可测血压,其它时间可放轻松。(通讯员:游华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