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支藏干的几个版本

 易吉祥 2017-08-27
.

干支体系在应用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地支藏干。地支藏干,就是十二地支中,每个地支都隐藏着一定数量的天干,不同地支藏干的数目并不相同,有的是一个,有的是两个,有的是三个。地支藏干的具体内容,有几种不同的版本。我们先把这些不同的版本列举出来看看。

           第一种版本的藏干

子——癸  丑——己、癸、辛  寅——甲、丙、戊

卯——乙  辰——戊、乙、癸  巳——丙、戊、庚

午——丁、己  未——己、丁、乙  申——庚、戊、壬

酉——辛  戌——戊、辛、丁   亥——壬、甲

这个版本的藏干,是八字预测中比较常用的一种。特点是四桃花一般只藏一个天干(午火除外),四墓库和四马星一般藏三个天干(亥水除外)

            第二种版本的藏干

子——癸  丑——己、癸、辛  寅——甲、丙、戊

卯——乙  辰——戊、乙、癸  巳——丙、戊、庚

午——丁  未——己、丁、乙  申——庚、戊、壬

酉——辛  戌——戊、辛、丁  亥——壬、甲、戊

这个版本出自中州派玄空风水中,和第一种版本的藏干比较基本上类似,只是有两处不同,一个是地支午火所藏只有丁,而没有己,一个是亥水所藏比第一种版本多加了一个戊。

           第三种版本的藏干

子——癸、子  丑——己、癸、辛  寅——甲、丙、戊

卯——乙、甲  辰——戊、乙、癸  巳——丙、戊、庚

午——丁、午、己  未——己、丁、乙  申——庚、戊、壬

酉——辛、庚  戌——戊、辛、丁   亥——壬、甲、戊

这个版本的地支藏干,出自人元司令分野。据说是盲派八字中的地支藏干法。

附:

           人元司令分野与节气

寅月:立春后戊土七日,丙火七日,甲木十六日 立春、雨水。

卯月:惊蛰后甲木十日,乙木二十日。 惊蛰、春分。

辰月:清明后乙木九日,癸水三日,戊土十八日 清明、谷雨。

巳日:立夏后戊土五日,庚金九日,丙火十六日 立夏、小满。

午月:芒种后丙火十日,己土九日,丁火十一日 芒种、夏至。

未月:小暑后丁火九日,乙木三日,己土十八日 小暑、大署。

申月:立秋后戊土十日,壬水三日,庚金十七日 立秋、处暑。

酉月:白露后庚金十日,辛金二十日。 白露、秋分。

戌月:寒露后辛金九日,丁火三日,戊土十八日 寒露、霜降。

亥月:立冬后戊土七日,甲木五日,壬水十八日 立冬、小雪。

子月:大雪后壬水十日,癸水二十日。 大雪、冬至。

丑月:小寒后癸水九日,辛金三日,己土十八日 小寒、大寒。

另外还有一种版本的地支藏干,则是今人的创新,我们来看看。

 

             新版地支藏干

男命 女命

子---辛壬丙  子--- 庚壬丁

丑---丙己癸  丑---丁己壬

寅---癸甲戊  寅---壬甲己

卯---壬乙己  卯---癸乙戊

辰---丁戊壬  辰---丙戊癸

巳---甲丁辛  巳---乙丁庚

午---乙丙庚  午---甲丙辛

未---丙己癸  未---丁己壬

申---己庚甲  申---戊庚乙

酉---戊辛乙  酉---己辛甲

戌---丁戊壬  戌---丙戊癸

亥---庚癸丁  亥---辛癸丙

这个版本不但每个地支都变成藏三个天干,同时还分男分女,各不相同。看着似乎更整齐,但是却没有什么理论依据。后面我们会详细的进行分析。

           二 地支藏干的原理说明

地支中为什么会藏天干呢?这个理论的法理依据是什么?每个地支中所藏的天干是那些,又是依据什么原则来确定的?地支中所藏天干的阴阳又是依据什么确定的?这些就是我们要探讨的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弄清楚了,地支藏干的原理,也就自然揭开了。

传统的说法认为,干支体系中,天干为阳代表天,地支为阴代表地,而藏干为阴阳之合代表人,所以天干为天元,地支为地元,藏干为人元。这个说法的意义是很重大的,我们解开藏干的原理,就是以此为依据,同时配合五行的本源来解释的。

(一)现有的解释:

第一种解释:

先看看邵伟华先生在《四柱预测学》中对地支藏干的解释,他的理论是,地支藏干根据的是天干五行的长生、临官、墓库之地而定的,其中:

四正:子、午、卯、酉为四正,四正取临官之干,其中子为癸水临官,藏癸水,卯为乙木之临官,藏乙木,午为丁己之临官,藏丁己,酉为辛金之临官,藏辛金。

四墓:辰、戌、丑、未为四墓,四墓配本气、墓中所藏、冠带三个因素,其中辰土为乙木、戊土之冠带,又为水之墓,所以藏乙木、戊土、癸水。戌土为辛金之冠带、为火和戊土之墓,所以藏辛金、丁火、戊土。丑土为癸水之冠带,为金和己土之墓,所以藏癸水、辛金、己土。未为丁己之冠带、为木之墓,所以藏丁火、己土、乙木。

四隅:寅、申、巳、亥为四隅,四隅取长生、临官、病地三个因素,寅为丙戊之长生,甲木之临官,故藏丙火,戊土、甲木。申为壬水之长生,庚之临官,戊之病地,所以藏壬水、庚金、戊土。巳为庚之长生,丙戊之临官,所以藏庚金、丙火、戊土。亥为甲木长生,壬之临官,故藏甲木、壬水。

以这种方式来解释地支藏干,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存在问题,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四正只用临官?而四墓却用本气、墓中所藏、冠带?四隅又用长生、临官、病地?也就是说以天干生旺墓绝来定藏干的原理又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四隅、四墓的用法中会有偏废?比如说地支戌土藏戊、辛、丁,按照上面的解释是戌土为辛金之冠带,又为火、戊土之墓,所以藏丁、戊、辛,但是细心观察一下就能发现,戌土同时还是乙木之墓,为什么藏干只用了其中的两个,而舍弃乙木不用呢?同时戌土本来是丙火之墓,为什么不藏丙火,反而藏丁火呢?

再比如四隅,以寅木为例,寅木藏甲、丙、戊。按照上面的论点,四隅是取长生、临官、病地来确定藏干的,其中寅为丙火、戊土之长生,为甲木之临官,所以藏甲、丙、戊,但是病地呢?寅木为壬水之病地,为什么又舍弃不用了呢?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说明这种解释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是最确切的解释,这种解释只是从藏干的表象上找到的一些规律,而不能算是根本性的解释。相比较而言下面的第二种解释就要顺畅的多了,我们来看看。

第二种解释:

第二种解释是三气说。也就是地支藏干,是依据每个地支的余气、中气、正气这三气来确定的。所谓的“余气”,就是上一个地支所余之气;所谓的“中气”,就是地支三合局中间的地支之气;所谓的“正气”,就是地支的本气。

以寅木为例,寅木的上一个地支为丑,丑为土,寅有土之余气,所以藏土。而寅午戌三合火局,午火为中气。寅中有午火之中气。所以藏火。寅本为木,木就是寅的正气,所以寅木中藏木。综合起来,寅木中藏的气为土、火、木三种。四隅其它的三个地支也依此类推,依照这个原理,地支亥水所藏的绝不应该是水木两气,而应该是水木土三气。易学体系都是非常和谐对称的,这是易学最大的特点。象这种不和谐的因素出现的时候,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多半就是有心或者是无意的错误。这一点请大家注意。

再以卯木为例,卯木的上一个地支为寅木,所以藏的余气为木。卯木三合局为亥卯未木局,卯本身就是三合局中间一位的地支,所以中气也是木。卯本身为木,所以正气也是木。也就是说卯木所藏的三气都是木,没有其它的五行因素。四正的其它三个地支藏干依次类推,不过其中的午火除外,午火藏火土两气,这是因为天干火寄生于土的缘故,这种寄生的原理前面已经说明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再以辰土为例,辰土上一个地支为卯木,余气是木,所以藏余气为木。辰土三合局为申子辰水局,中气为子水,所以藏中气水。辰本身为土,正气为土,所以又藏正气土。综合起来,辰土藏的气为土、水、木三种,四墓的其它三个地支藏干的原理依此类推。

用三气说来解释地支藏干的原理,就显得流畅而简洁,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笔者相信地支藏干的原理,就是依此而来。当然,除了这个理由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就是我们下面要说的,地支藏干的法理理论依据,也和这种三气说是吻合的。不过这种三气说,仍然有一个问题,三气说只是确定了地支藏干的五行有哪几种,而藏干的阴阳又是依据什么来确定的呢?依笔者看来,这个因素才是由天干的生旺墓绝来确定的,但是这个因素也不像邵先生说的那样混乱,而是依据非常简单的原则,归纳起来就是四句话:“木火和金水,本气用临官,长生取长生,藏土随地支”。我们现在就来具体的解释一下。

所谓的本气,就是正气的另外一种说法,指的是藏干的五行和地支的五行相同,如地支寅木中所藏的木,地支酉金中所藏的金等,凡是木、火、金、水遇到这种情况,都是用此地支的临官位置上的天干作为藏干。所谓的生气,就是指地支是藏干的长生位置,这个情况只出现四隅的中气中,如地支寅,藏干中的中气为火,地支寅午戌合火局,寅处在火局长生的位置上,遇到这种情况,则依据“长生取长生”的原则来定藏干,寅的长生位置上是天干丙火,所以寅中藏丙火,其它的地支依此类推。

所谓的藏土,就是指地支中的土所藏的天干,以及其它地支中藏的天干土这两种因素。土是五行中最为特殊的因素,所以上面两个原则并不适用于土,土的原则是“藏土随地支”,也就是地支土中所藏的其它天干,是依据三气对应的地支来确定,而地支中藏的土,则是依据地支的阴阳来确定阴阳,下面我们在分别从四正,四隅、四墓的角度来说明一下。

首先看四正,四正只用临官,为什么只用临官呢?有了三气说作为基础,这个问题就非常的简单了,因为地支四正的特点是所藏三气五行相同,都是本气,地支子水中的三气都是水,地支酉金中的三气都是金,地支卯木中的三气都是木,都和这个地支的五行属性相同,依据“本气用临官”的原则,四正的地支中藏的三气都是本气,所以四正只藏一个天干,子为癸的临官,所以子藏癸,卯为乙的临官,所以卯藏乙,酉为辛的临官,所以酉藏辛,而午比较特殊,因为有土寄生的缘故,所以午为丁和己两个天干的临官,所以午藏丁、己两个天干,这是一个特例。

再看四隅,为了方便说明,我们先把土的因素放在一边,只看四隅地支中藏的其它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一个是正气,正气是地支本身的五行属性,它是本气,所以也用“本气用临官”的原则来确定,地支寅为甲之临官,所以寅藏甲;地支巳为丙之临官,所以巳藏丙;地支申为庚之临官,所以申藏庚;地支亥为壬之临官,所以亥藏壬。

四隅中另外还有一个中气,四隅中气的五行和地支本身的五行是不同的,四隅地支对于中气来说正好是长生之地,所以依据“长生用长生”的原则来确定具体的藏干,如寅中气为火,寅木为火局的长生位,所以寅木所藏的天干火,就确定为寅木长生位置上的丙火,其它的也依次类推。

四隅所藏的三气中,还有一个余气,四隅的余气都是土,土是比较特殊的因素,因为土严格的来说是没有生旺墓绝的,土的生旺墓绝只是寄生而已,所以地支藏干的体系中,土所藏之干,和藏土之干,不是依据生旺墓绝来确定的,而是直接按照对应地支的五行属性来确定,如寅木藏土,因为寅为阳,所以藏的土为阳干戊土,申金中余气也是土,因为申为阳,所以藏的土也为阳干戊土。

不过传统的藏干中,这个原则有点问题,就是地支亥水以及地支巳火,按照传统的方法,亥水中不藏土,而巳火中藏的不是阴干己土,而是阳干戊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笔者看来这是一种人为的误导,这是古人经常会做的事情,故意把简单的原理弄复杂,所以把地支亥水中的土去掉,而又把巳火中的土改成了阳土,正确的方法就应该是亥巳中都藏的是己土。这一点只要看看四墓的藏干原理就清楚了。

四墓地支的五行属性为土,而土本身在天干地支体系中并没有生旺墓绝,土的生旺墓绝只是寄生而已。因此地支中所藏的土,不是以长生,临官这种生旺墓绝的特点来定的,而只是以地支的阴阳直接确定,丑土为阴,所以本气藏同时属阴的己土,未土同理;辰土属阳,所以本气藏同样属阳的戊土,戌土同理。

再来看四墓中的其它两气藏干,四墓中其它两气的藏干其实也是依据对应的地支来定的,先说余气,四墓余气是以所余地支正气藏干而定的,比如说戌土,上一位的天干是酉金,戌土有酉金的余气,所以藏金,而酉金的正气所藏为辛。因此戌土的余气就是借用酉金的正气,也是藏辛金。而中气也是同样的原理,戌土寅午戌三合火局,中气为午火,午火正气所藏为丁火,所以戌之中气就借用午之正气,也藏丁火,四墓的其它三个地支依此类推。

土的藏干都是依据相对应的地支来定的,所以四隅中的土,也不应该例外,但是传统的藏干中,这种例外就是出现了,巳土藏干中应该是阴土己土,变成了阳土戊土,而亥水的土干脆没有了,正好一个写错,一个漏写,如果是偶然的笔误也太巧了点!所以最有可能这是一个人为设计的陷阱,目的就是让后人搞不清藏干的原理。这样的陷阱易学中处处都有,以后我们在解读的风水术中排龙诀、坤壬乙诀时,表现的更明显,大家结合起来看看就明白了。现在我们把正确的藏干排列出来:

 

          修订后的地支藏干

子——癸

丑——己、癸、辛

寅——甲、丙、戊

卯——乙

辰——戊、乙、癸

巳——丙、庚、己

午——丁、己、

未——己、丁、乙

申——庚、戊、壬

酉——辛

戌——戊、辛、丁

亥——壬、甲、己

(三)地支藏干的法理依据及二十四山阴阳

以上的推导脉络清晰,笔者相信地支藏干就是依据这样的原理而来的。不过这个只是学理上的依据,也就是地支藏干是怎么样推导出来的。还有一个法理上的依据同样需要探讨。就是说,为什么地支要藏天干?而天干不藏地支呢?地支藏干的根本含义是什么?

地支藏干的法理依据就在五行和干支的原理之上。我们知道,天干为天元,地支为地元,藏干为人元,同时,我们还知道五行就是先天四象和后天四象之合,先天四象是指的四季春夏秋冬这些时间节律,而后天四象是指的四侯寒热燥湿等空间分布,而干支也同样是先后天四象的一种表现模式,天干对应先天四象而分阴阳,地支对应后天四象而分阴阳。

好了,清楚了这些原理,那么为什么天干不藏地支,而只有地支藏天干就清楚了,天干代表的是天时,四季昼夜这些时间的变化是不会有杂气的,而地支代表的是四侯,寒热燥湿这些气候特点却是能够杂处的。所谓的“天清地浊”,就是这个意思了,浊就是杂,水混叫浊,就是指水中参杂了其它的东西。

天干为天时,天时为清,春就是春,秋就是秋,昼就是昼,夜就是夜。而地支为地,为地域中的气候特征,这种气候特征却是参杂的,有寒冷而湿润的地域,也有寒冷而干燥的地域,有炎热而干燥的地方,同样也有炎热而湿润的地方。也就是说,一个固定的地域中,是可能同时参杂两种以上的气候特征的。但是这种相杂也不是随意四种气候特征都能相杂的,只有相邻的才能杂,对冲的是不可能相杂的,总结起来就是两句话:“水火不并存,金木不同在”。也就是说寒冷(水)和炎热(火)是不能相杂的,干燥(金)和湿润(木)也是不会相杂的。一个地域不可能同时是海洋性的气候,又是沙漠性的气候,或者同时在寒带又在热带。

地支藏干的法理依据就是如此了,和地支中土作为墓库的原理,基本相同。大家细心的看看就能发现这个特点,每个地支所藏的天干中,绝对没有木和金一起出现,或者水和火一起出现的情况。当然,今人“创新”的那个版本的藏干中,金和木,水和火的因素是可以一起出现的。所以秉然认为这个版本是有问题的。至于土,土的因素是比较特殊的,它是四象存在的前提,地球上何处无土,所以土理论上可以出现在任何一个地支之中。只要学理上允许出现就行。

地支藏干在法理上和五行相同,都是依据地球的气候特征创立的,但是学理上,地支藏干却并不是完全依照的气候来定的,而是依据干支本身的特点来推导的。不过和中国的地理环境也还是有一定的吻合度的,比如说西北戌土藏火,而中国气温最高的记录就是出现在西北方的新疆地区。在比如东南辰为水库,中国东南沿海正是中国的水乡。

解释清楚地支藏干的原理之后,我们再来看地支藏干的一个应用,地支藏干按照中州派玄空风水的解释,是二十四山中地支阴阳确定的依据,空间二十四山地支的阴阳划分,和地支本身阴阳的划分是有区别的,地支本身的阴阳是以一阴一阳排列的,如下: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

而二十四山中地支的阴阳排列却是两阴夹一阳: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阴阴阳阴阴阳阴阴阳阴阴阳

地支本身的阴阳,是地支在时间上的表现,而地支在二十四上中的阴阳,是地支在空间上的表现,地支藏干则是地支在万物(人)中的表现,如下:

子为阳,二十四山为阴,藏干为癸,属阴。

午为阳,二十四山为阴,藏干为丁己,属阴。

卯为阴,二十四山为阴,藏干为乙,属阴。

酉为阴,二十四山为阴,藏干为辛,属阴。

戌为阳,二十四山为阴,藏干为戊、丁、辛,两阴一阳。

辰为阳,二十四山为阴,藏干为戊、乙、癸,两阴一阳。

未为阴,二十四山为阴,藏干为己、丁、乙,三阴

丑为阴,二十四山为阴,藏干为己、辛、癸,三阴

寅为阳,二十四山为阳,藏干为甲、丙、戊,三阳。

申为阳,二十四山为阳,藏干为庚、壬、戊,三阳。

巳为阴,二十四山为阳,藏干为丙、庚、己,两阳一阴。

亥为阴,二十四山为阳,藏干为壬、甲、己,两阳一阴。

从以上我们能看出,二十四山的因素,是以藏干的阴阳来定,三个藏干中,阴多则为阴,阳多则为阳,非常的工整,这是藏干对风水术的影响。

 

 

           关于地支藏干的争议

目前,命理学系统流传着两种“地支藏干口诀”,网上的八字排盘系统和有些人开发的八字排盘软件,也大多存在着“地支藏干排列顺序”的错误。有读者通过电子邮件或发来手机短信,询问云林到底哪一种口诀是正确的;苏州的一位易友情绪很激动,质问云林的“地支藏干口诀”为啥和别人的不一样?此公真是太可爱了!照他这样的思路,云林岂不应该向他质问“别人的口诀为啥和云林的不一样?”其实,“地支藏干口诀”也不是云林发明的,云林哪有这么大的本事呀,这些口诀都是古书传下来的,只不过云林对此进行了验证和甄别而已。为使初学者不走弯路,现针对以上争议,对这一问题简答如下:

一、两种口诀如下:
口诀一:“子宫壬癸在其中,丑癸辛金己土同;寅宫甲木兼丙戊,卯宫甲乙木相逢;辰藏乙戊三分癸,巳中庚金丙戊丛;午宫丙丁火己土;未宫乙己丁共宗;申位庚金壬水戊,酉宫庚辛金丰隆;戌宫辛金及丁戊,亥藏壬甲戊真踪。”
口诀二:“子藏癸水在其中,丑中癸辛己土同;寅藏甲木和丙戊,卯中乙木独相逢;辰藏乙木兼戊癸,巳中庚金有丙戊;午藏丁火并己土,未中乙木加己丁;申藏戊土庚并壬,酉中辛金独丰隆;戌藏辛金及丁戊,亥藏壬甲是真踪。”
以上两种口诀中,有争议的地方在“子、午、卯、酉、亥”五个地支,其它七个地支则没有争议。

二、地支藏干的传说:
关于地支藏干,《三命通会》云:世界一片混沌时,形质不分,阴阳未定。到了盘古开天辟地时,世界将万事万物才分为天地人。天轻清有十干,也叫天元;地重浊有十二支,也叫地元;天与地的位置周正无斜,人存活于天地之间,即地支藏干,也称人元。
生辰八字源于上古天文历法,即河图、洛书通天彻地之数。而地支人元藏干,则是古人通过对天文星象、节气、万物旺衰的长期观察总结,把其代表的五行、分属28宿纳入对应的地支,然后归纳出万物发展的规律,进而运用到社会人生方面,这是古代先哲长期观察和实践总结的结果。经过一千多年来的实践,一直到今天,都证明古人的藏干理论是正确的。

三、地支藏干的来源和依据: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事,有其事必有其理。那么,“地支所藏之干”及“地支藏干排列顺序”的来源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答案是“人元司令分野”。命学界之所以对地支藏干口诀存有争议,其根本原因就是对“人元司令分野”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还有一部分人则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人云亦云,用屁股指挥脑袋。
古往今来,在命理学研究领域里,门派林立,争论的、异义的东西很多,但唯独对“人元司令分野”,却是少有的、异口同声的、异乎寻常的没有争议。而“地支所藏之干”及“地支藏干排列顺序”,则是严格按照“人元司令分野”来确定的。现在既有了来源、又有了依据,这不就“拨云见日”了嘛,这不就很清楚了嘛。你只要看看“人元司令分野”的值令顺序,你就会知道哪一种口诀是正确的,哪一种口诀是错误的了。所以,凡是符合“人元司令分野”值令顺序的“地支藏干口诀”及“地支藏干排列顺序”,才是正确的;凡是不符合“人元司令分野”值令顺序的“地支藏干口诀”及“地址藏干排列顺序”,则注定是错误的。

四、人元司令分野:
按传统命理的说法,人元是掌管吉凶祸福的神,在一年四季中轮流主事,这个轮流主事的顺序就是《子平真诠》上列出的“十二月人元司令分野表”,为方便读者,现转录如下:
寅月:立春后戊土七日,丙火七日,甲木十六日。
卯月:惊蛰后甲木十日,乙木二十日。
辰月:清明后乙木九日,癸水三日,戊土十八日。
巳月:立夏后戊土五日,庚金九日,丙火十六日。
午月:芒种后丙火十日,己土九日,丁火十一日。
未月:小暑后丁火九日,乙木三日,己土十八日。
申月:立秋后戊土十日,壬水三日,庚金十七日。
酉月:白露后庚金十日,辛金二十日。
戌月:寒露后辛金九日,丁火三日,戊土十八日。
亥月:立冬后戊土七日,甲木五日,壬水十八日。
子月:大雪后壬水十日,癸水二十日。
丑月:小寒后癸水九日,辛金三日,己土十八日。

五、正确的“地支藏干口诀”:
正确的地支藏干的口诀是:“子宫壬癸在其中,丑癸辛金己土同;寅宫甲木兼丙戊,卯宫甲乙木相逢;辰藏乙戊三分癸,巳中庚金丙戊丛;午宫丙丁火己土;未宫乙己丁共宗;申位庚金壬水戊,酉宫庚辛金丰隆;戌宫辛金及丁戊,亥藏壬甲戊真踪。”
子    丑     寅  

壬癸 癸辛己 戊丙甲 甲乙

辰      巳    午    

乙癸戊 戊庚丙 丙己丁 丁乙己

申      酉  戌    

戊壬庚 庚辛 辛丁戊 戊甲壬

切记,此顺序一定不能打乱,因为这是严格按“人元司令分野”排列的,读者可以和“人元司令分野”的值令顺序对照一下。
从“人元司令分野”可以看出,地支藏干是有规律的,原则上,地支藏干分“余气、中气和本气”。
余气:一般是指地支藏干的左边那个字,是上一地支的“本气”五行的延伸,如“丑”之“余气”为癸水,是上一个地支“子”的本气的延伸,也可以理解为是“子”余下的一点气息。
中气:一般是指地支藏干的中间那个字,是该地支三合局之五行,如“丑”的中气是辛金,此为“巳、酉、丑”三合局的五行“金”。
本气:一般是指地支藏干的右边那个字,是与该地支相同之五行,如“丑”的五行属土,所以“本气”为“己土”。

六、地支藏干的作用:
地支藏干非常重要,它的作用:一是体现在是否值令上,二是体现在天干是否在地支中有通根,三是可以分析六亲信息。
在命理分析中,天干代表空间的量度,地支代表时间的量度。时间和空间分别按各自的方式,通过“五气”对其“场态”下的事物施加作用;由五行构成的万事万物,则表现出形形色色的反映。十天干在一年的十二个月中的状态是不一样的,主要表现在它的“出现”与“伏藏”上。出现则当值而管事,伏藏则蛰伏而待时。
地支藏干在命理分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八字的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徐子平以来,历代命书无有不载,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但在其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流派纷呈、密技自珍,故导致枝节横生,尤其是到了现代,由于一些所谓“大师”和自封“大师”的错误引导,地支藏干已经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比如:午火中本来藏“丙、己、丁”三干,但在个别命书和排八字的软件中却写成了“己、丁”,好好的一个“丙”就这样被弄丢了!在这里,云林要对易学爱好者和研究者们呐喊一声:“千万不要盲从啊!地支藏干是有源有头、有依有据的,是绝对不能割裂和歪曲的。否则,必定将命理学研究引入歧途,最终损害的是中华传统文化和学易研易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