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验谈】器乐技巧练习之道(请用心体悟!)

 笛子8vxrvb7uaz 2017-08-27


总第423期!2017第223期。精心编选,用心编辑。一切,都是为了观看管乐飞扬的您---我的朋友!


以下是著名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理论家赵曼琴老师《赵曼琴古筝技巧练习之道》著作的前言与后记,里面皆是器乐学习的精华总结与肺腑之言。特摘录,与朋友们共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言相关内容摘录

学好一件乐器,首先要练好基本功


所谓基本功,是指对演奏乐器所必需的各种基本技巧及正确演奏方法的掌握程度。


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是学好器乐演奏的先决条件和必要基础。否则,就如同用不合格的地基、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不合格的建筑质量建起的楼房必然会出现楼歪歪楼垮垮楼倒倒的后果一样,建立在错误演奏方法之上,由各种不合格的演奏技巧架构而成的乐曲,必然也会出现曲错错”“曲停停曲断断的结果。


学习器乐的过程,是学习者用耐心、毅力与单调、枯燥的练习进行角力的漫长过程,而基本技巧练习,是这个角力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般来说,器乐的练习曲分为三类:一、基本指法、基础技巧练习曲;二、技巧应用型练习曲;三、音乐会练习曲。


第一类练习曲,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基本指法及基础技巧为目的而设置,属于以练习为主的练习曲;而后两者则旨在锻炼和加强学习者对某个演奏技巧的应用能力、对不同演奏技巧的综合应用能力,属于以曲为主的练习


作为学习者,首先需要的毫无疑问是第一类的练习曲。如果不能熟练的掌握各种基本指法和演奏技巧,就无法顺利步入深一层的练习环节,更谈不上将这些技巧进行应用和综合应用了。

者,路也,言说也。所谓练习之道,既是练习之路,也是练习的窍门,又是赵曼琴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形成的科学、系统的演奏理论、教学理论关于练习之路、练习之法的总结之言。


俗话说,宁绕十里弯,不爬一座山


面对一座百米悬崖,除了攀岩能手,普通人也许一辈子也爬不上去。但是,如果把它变作一百个一米高的台阶、或五百个二十厘米高的台阶、抑或变为两千米长的一个斜坡,我们会发现:虽然原来一百米(高度)的距离扩大了一二十倍,对于我们而言却使天堑变成了坦途。在这条具有高度普适性的前进之路上,甚至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轻松地以比攀岩快得多的速度到达崖顶。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成功率都是百分之百,不必再担心中途失败或遭遇风险。

然而,练琴之道,对任何人而言都不可能是不经练习、一蹴而就的。技能的学习也如同攀岩,很多时候看起来近,走起来远。尽管如此,有许多学习者往往经过数月、数年的练习却仍掌握不好、甚至屡学不会,原因又何在呢?这其中固然有相当一部分是教材编写方面的客观原因,但不能否认的是,这种结果与学习者心情浮躁、急于求成、不愿意从基础做起的主观态度亦有关联。


有一些固执的学习者(包括有较高演奏水平的演奏者),在面对演奏中存在的技术死角问题时,宁肯采用错误的演奏方法、花费许多年的时间进行盲目的练习,也不愿意花费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时间尝试一下正确的演奏方法和训练步骤进行调整。然而他们也许难以想象的是,对于许多有相当难度的演奏技巧(例如摇指、扫摇、弹摇,尤其是轮指及各种弹轮技巧),只要采用正确的演奏方法和合理的练习步骤,只需数周甚至数日的时间就能掌握或学好的。这并非假设,而是已经在多年的普及教学以及历年的全国快速指序训练班中得到了无数次印证的现实。

后记相关内容摘录

我只想急不可耐地告诉人们,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靠顶礼膜拜成不了佛,只有按照正确的修炼之法进行苦修才能修成正果。

当学生某个技巧或某个乐句、音型弹不好时,我就即兴地将练习内容进行分解、重组,临时编写一些很小的、不成曲的练习。这些练习有时候乍看起来与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没有任何关系,以至于有些家长以为我忘记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解决错了问题。但当学生经过练习后再弹奏原来有问题的技巧、乐句和音型时,忽然会惊异地发现问题已经解决了,这往往令学生及家长感到很神奇。

这种训练方法的形成,受益于我年轻时看过的一个小册子《怎样骑自行车》。当看到书名时,相信读者和我当初一样,会感到可笑:教人骑自行车还用能写一本书?但相信当我们浏览过这本书后,将不得不为编写者的聪明才智所折服。


记得作者是将骑自行车的学习分为四个阶段,大致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是扶车站立。分为双手握把扶车站立、右手单手扶车站立、左手单手扶车站立、右手握住车把中央扶车站立、右手抓住车座扶车站立、右手抓住车座后边的行李架扶车站立。要求将车子推向身外、拉向身内,车子不倒,前轮车把不扭转。


第二阶段是推车行走,分为双手握把推车行走、右手单手握把推车行走、左手单手握把推车行走、右手握住车把中央推车行走、右手抓住车座推车行走、右手抓住车后边的行李架推车行走。要求直走、左转、右转时,车子不倒,车把不扭转。


第三阶段是靠车滑行,主要是左脚踩脚蹬、右脚蹬地启动、身体贴靠着车座滑行,依靠身体前冲的的惯性力推动车子前进,直到惯性消失停下来,再重复上述过程。分为左转弯绕场地滑行、右转弯绕场地滑行、坐在车座上绕场地滑行、坐上车座后将右腿迈过车座前的横杠、放在右边的脚蹬上滑行,滑行一段后再将右脚迈回横杠左边滑行。


第四阶段是骑车行走,只须双脚轮流踩脚蹬就可以了。


总结下来,第一阶段的练习其实是训练练习者掌握车子在静止状态下的平衡技巧;第二阶段的练习是训练练习者掌握车子在运动状态下的平衡技巧;第三阶段的练习是训练练习者掌握上车的技巧。三个阶段完成了,第四阶段就水到渠成了。


也许很多骑车的人会说:按此标准我都算不会骑车了。


事实正是如此,很多人骑车的技术水平恐怕连第一、第二阶段的训练内容如单手握车把、握车座、握行李架站立及推车行走等都掌握不了。


应当承认,与许多人初学车时由几个人前呼后拥地架着跑、上路以后还摔跤、撞人的狼狈经历相比,此种方法训练出的骑车者不仅技术比我们要高,其最大的优势是不依靠别人,只靠自己一个人就能学会骑车,而且安全系数高,不会摔跟头。


正是这本小册子的启发,形成了我在器乐教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训练方法。我过去教过的大多数学生都曾受益于这种训练方法,并且都能有意无意地运用这种练习方法练琴。这种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我曾在偶然的机会运用这种训练方法成功地为钢琴及其他弹拨乐器的学习者解决了他们在技术上无法解决的难题。此外,我曾运用这种训练方法训练一个相声演员用简谱视唱固定调,使他在没有钢琴的情况下,仅经过两三个小时的训练就能唱三至四个降号的旋律。 

也许你会发现,本书中的不少练习没有复杂的节奏与对位,但却与《怎样骑自行车》中的练习要求一样,看似简单、却难达到。


例如,对按滑音的步骤、微分音的音准、上波音与下波音的揉弦、双弦过渡滑音的要求,对二声部刮奏、非常用泛音、摇指、弹摇、扫摇、多指摇、弹轮、综合弹轮的要求等,如果做不到或看不懂不要沮丧,可以暂时不按练习要求做, 只要在练习过程中不追求演奏的速度和流畅性,不在意旋律的对错,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形成良好的手型和正确的演奏方法上面,也一定会有不菲的收获。

艺术的修行之路上没有捷径。我能做的,只是给大家提供一条绕道最少的通行道路和一个接近准确的前进方向。沿着这条修行之道走下去,可以使通行者避免遇到所有曾经阻碍过我的绊脚石。而完整的穿过这条修行之道的人,所获得的则将远远不止这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