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朋友问我,到了我的家乡山东潍坊,可有什么禁忌?我说,潍坊人热情好客,善良淳朴,没什么需要担心的。只有一样,当你和一群潍坊人围在一张桌上喝酒时,务必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因为潍坊的酒桌上,全是套路。
《水浒传》大家都看过,其中第七十一回讲的是“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在这一回里,水浒一百单八将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依次落座,众头领分定次序、各守其位。
虽离水泊梁山尚有三百公里,潍坊人却颇有“水浒”遗风,这排座次的好戏几乎天天上演。他们自诩是齐鲁大地上的孔孟之后,因此对“礼”颇为重视,具体到酒局上,就是每一个座位都有其含义,非得合适的人坐在正确的位子上,这酒局方能开始。
“不学礼,无以立。”我等潍坊孩子打小就从长辈们的言传身教中学会了酒桌座次之礼。
正对门口而坐的称为“主陪”,他是主人中的地位最高者,往往也是饭后结账的那位。主陪是整个酒局的上帝,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可以决定喝酒的花样、多少与快慢。
老话说,“一人向隅,举座不欢。”要是酒桌上有一个人不开心,这整桌的气氛都会受到影响。因此主陪需要察言观色:要是有谁陷入沉默,主陪就得挑起一个话题,引他参与;要是宾客意见相左,主陪需要居间调停,化干戈为干杯。
同时,主陪还身兼话语权分配的重责,哪个时间段由哪位宾客出来领酒,都是由主陪说了算的。主陪不点头,酒不能乱喝;主陪没发话,酒局就不能结束。
可见,这主陪不是好当的。久经沙场的优秀主陪往往八面玲珑,能言善辩,不仅酒量了得,还有铁齿铜牙之功。
与主陪相对而坐的称作“副陪”,也就是主陪的副手。他往往扮演对口相声中“捧哏”的角色,与主陪一唱一和,让酒局顺利地进行下去。
一个出色的副陪不但要准确领会主陪的意图,还得观察餐桌上的菜品是否够吃,宾客的茶水是否满着。一旦需要加菜、倒水,副陪要充分发挥离门口近的优势,及时招呼服务员。
主陪右手边是“主宾”,左手边是“副宾”。这两位最重要的客人,分坐主陪左右,方便主陪亲自为其夹菜、盛汤。
在非常正式的酒局上,其余座位也颇为讲究,得按资历、年龄逐一分配。但是一般的朋友小聚没那么严肃,四个主座安排妥当了,其余萝卜可以随意入坑。
主人再三“您请上座”,客人再三“不敢不敢”,一番缠斗过后,总算主客相安,各居其位。等到饭菜陆续上桌,真正的“套路”便要来了。
酒场如战场,打仗有兵法,喝酒也得有规矩。先说一口喝多少吧,潍坊人最常喝的是白酒和啤酒。二两半的高脚杯,一杯白酒分六到八口喝完,啤酒从来都是“一口闷”。
我大学是在南方念的,军训后的第一次聚会上,看到南方哥们七八口抿完一杯啤酒,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在潍坊,这样对待一杯啤酒,可称作“亵渎”。
言归正传,潍坊人把喝酒的流程称作“项目”,一场完整的酒席,一般包括三个项目:主、副陪敬酒,轮流带酒,单独表示。
首先是主陪、副陪分别敬酒,但可不是敬一口这么简单。最常见的是主、副陪各敬六口,凑齐一年十二个月,美其名曰“一年酒”。这十二杯酒每一杯都得有独特的祝酒词,或者是发自肺腑的感慨,或者是振奋人心的祝愿,总之要师出有名。
主副陪项目结束之后,啤酒已经四瓶,白酒已然半斤。不过这还没完,在座宾客要轮流发表感言,感言结束之时便是酒杯相碰之刻,这样一圈转下来,两三瓶啤酒又下肚了。
这时,酒量差的已失去了抵抗能力,后半程任人摆布,免不了“醉卧沙场君莫笑”的境遇;酒量好的则喝到了兴奋点,跃跃欲试,想一展身手。
前两部分是共同项目,属于必修课,相对刻板,而第三个项目就精彩的多了。这是桌上所有人的排列组合,也就是你要单独和桌上的每一个人喝酒,潍坊人管这个叫“打通关”。
这部分之所以精彩,是因为没有了主陪的强权统治,大家可以自由发挥,想与谁喝就与谁喝,想喝几杯就喝几杯。此时的酒桌上颇有春秋战国时期,各路诸侯互相征伐的盛况。
三个主要项目全部结束,主陪还要发表宴席结束的致辞,他会总结整顿酒席的成果,期待下次的相聚并送上最美好的祝福。致辞之后才是这顿酒局的最后一杯酒,这杯酒叫做“全家福”。
塞壬是古希腊神话中人面鸟身的女妖,相传她有着天籁般的歌喉,常用歌声迷惑水手,引得船只触礁沉没。用“塞壬的歌声”来形容潍坊人的劝酒,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在潍坊,劝酒是一门学问,讲究四两拨千斤,要在不经意间把人灌醉。
“都在酒里了”这样简单粗暴的祝酒令我们是不屑于说的;“不喝就是看不起我”这种强人所难的劝酒词更为人所不齿。
潍坊人劝酒的极高境界是“不劝”,是通过看似心不在焉的几句话,让被劝人不得不喝,甚至自己想喝。
南京外国语大学的张法清先生称潍坊人的劝酒技术达到了艺术的高度:
“潍坊人的劝酒浸染着一股艺术的气质与善良的霸气。有板有眼,循循善诱,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余地,恍如软刀子杀人,于温藉融和之间,让人酩酊大醉。而且,其敬酒每一杯都有每一杯的说法,每一种说法都有一套论证,人情世故,天文地理,深文周纳,无所不包,对被敬者构成了强大的论证,让人觉得不满饮此杯,简直枉披人皮矣。”
张先生所言不虚,一看就是吃过大亏后的深刻反思。潍坊人劝酒的确很有一套,结合我驰骋潍坊酒场十余年的经历,我总结出了几条潍坊人的劝酒宝典,供各位看官参考。
追忆往昔。这是我最爱用的一招,也是“杀熟”的利器。在同学会上,敬酒人追忆往日的欢笑与哀愁,煽动起怀旧的情绪,同学们沉迷于美好回忆,往往不由自主的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欲擒故纵。这招用来对付“理性”的喝酒人,就是那种不停推脱自己酒量差的心机boy。常见的说辞是:“算了算了,喝完这瓶你换果汁吧。”结果往往是喝完这瓶还有三瓶。
另一种说法是“我干了,你随意吧。”但你若真的随意了,立刻便会换来满桌鄙夷的嘘声,沦为众矢之的。
以退为进。这招比较阴险,我是很少用的。酒宴开始之前先推脱状态不好或不胜酒力,申请少喝一点。再于后半程发力,等所有人喝的七荤八素了,跳出来打扫战场,挑衅式的问“还有谁不服?”
翻云覆雨。与“追忆往昔”相对,这招杀生不杀熟,适宜对付初来乍到的外地人。说白了就是巧立名目,乱定规矩:上厕所罚你一杯,筷子掉了罚你一杯,接个电话罚你一杯……我是刀俎,你是鱼肉,让你怎么喝就得怎么喝。
借刀杀人。这招要用在“自由搏击”阶段,当桌上众人酒至微醺,戒心已全部放下,便可暗中使用此招。在宾客中任选二三人,挑拨其喝酒,技巧在于找到令人信服的说辞。
比如说,你们仨小学同班,那喝一个吧;你们俩都在北京工作,喝一个吧;你们仨老家是同一个县的,喝一个吧。我遭遇过最离谱的“借刀杀人”,是桌上所有戴眼镜的喝一个,眼镜招谁惹谁了?
信手拈来。这是劝酒的最高境界,不仅能够熟练运用以上战术,还可以将其自由组合,生发出新的、具有生命力的劝酒大法。
劝酒讲究因人施策,随机应变。真正的劝酒大师是不会拘泥于兵法的,他们有时动之以理,有时晓之以情,有时敲山震虎,有时欲拒还迎。
在这一环套一环的酒桌套路里,即便是酒场老手也会“河边湿鞋”,若是初出茅庐的酒场新人,与马桶的亲密接触自然是成长必修的学分了。
写此文章前,我与一位同来自山东的前辈交流,我们俩一致认为潍坊的所谓“酒桌文化”,是“桌文化”而不是“酒文化”。
《左传》有言曰,“酒以成礼,不继以淫。”就是说喝酒是彰显礼法的方式,但不能喝起来没有节制。以孔孟之后自居的潍坊人怎能不听从老夫子的教导呢?
这些年,身边有不少长辈因为长期征战酒场而搞垮了身体,被大夫要求“终生禁酒”。当他们回到熟悉的酒桌边时,却只能做个看客,望眼欲穿。
我的父亲是一个优秀的主陪,但随着他年龄上涨,酒力下降,主陪的工作已略显力不从心。虽然他依然怀揣着“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的万丈豪情,但我还是希望他在读到此文之后能以身体为重,退出武林、归隐江湖。
这些年,我套路了不少人,也被不少人套路过。讲心里话,我已厌倦了酒场的纷争,众位老乡可否高抬贵手,放小弟一马,小弟“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愿潍坊的桌文化转变为酒文化。愿我们的酒桌上只讲感情,不讲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