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术荟萃】王景峰:年轻人植入ICD的适应证、挑战和随访

 zhaoeliteD 2017-08-27

王景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每年10万人群中有50-60位患者面临心脏性猝死的威胁,其中33例是年轻人。年轻人猝死的发生率约为7.5/10万,是普通人群的4.4倍(1.7/10万)。由于年轻人的人群特殊性,植入器械的并发症高于普通人群,年轻人的活动量远大于老年人,更容易发生电极脱位、穿孔等。年轻人猝死原因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更需要长时间ICD保护,这对ICD寿命提出更高的要求。 


1. 适应证 

  目前年轻人植入ICD的适应证包括Brugada综合征、长QT综合征(LQTS)、短QT综合征(SQTS)、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CPVT)、肥厚型心肌病(HCM)、特发性心室颤动、早发冠心病 、扩张型心肌病等。 

2. 挑战

  目前ICD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如何更有效早期发现心源性猝死人群、ICD寿命、减少放电治疗的痛苦。有猝死家族史应尽快筛查;提高体检人员的认知能力,关注体检中异常心电图等线索,提高医护人员和民众对心脏性猝死因素的认知和关注,提高院外心肺复苏水平,推广自动除颤器(AED)的使用。 

  年轻人意味着更需要更换ICD,而多次更换ICD,残留电极导线会对手术、血流等带来不利影响,上一代的ICD平均使用寿命在4-8年,单腔ICD>双腔ICD>CRT-D,尽管新一代ICD寿命长达10-13年,这依然不够。而经皮下S-ICD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越来越多证据支持S-IC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不依赖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或ATP的患者不失很好的选择。 

  不恰当的电击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心理负担,恶化心功能,缩短电池寿命。21%植入ICD患者曾有不恰当的电击。主要原因是室上性的心动过速/房颤、过度感知、窦性心动过速等的误放电,和不必要的电击。优化治疗算法,加强室速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甄别,优化程控,丰富ATP、CV治疗方案,引入无痛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3. 随访

  年轻人更需要关注病情的变化,个体化程控及治疗。随访至关重要,年轻人对随访的便利要求更高。远程管理能使随访信息更全面,使医护人员更早发现患者问题,应用数据更为方便,并能及时、方便处理患者问题,更大的提高年轻人的生活质量。 

  年轻人植入ICD应更为谨慎,从严掌握适应证,ICD寿命越长越好,尽可能实现远程随访,ICD植入技术越简单越好,尽量减少并发症,在保证生命安全同时,提高年轻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