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开启“十万个为什么”模式,优秀的家长这样答...

 啊咪尔 2017-08-27


陈璟—51Talk青少名师。原糖果少儿英语执行校长,曾获全国青少课例大赛一等奖,多年教学经验,陪伴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是Camy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教授科目:《拼读魔法师》、《亲子情景口语》、《小学生漫画语法》、《我是迪士尼小歌手》等。


 -“为什么熊猫是黑白的?”

-“为什么熊猫吃竹子?”

-“电视上说熊猫吃铁,这是真的吗?”

-“熊猫吃了铁后会拉出铁便便吗?”


各位家长们,这样的场景熟悉吗?家有好奇宝宝,好像随时都会开启“十万个为什么”模式。就像这样,看到电视里的节目,就会抓着你放刨根问底!出门看到天上的风筝,讨论的问题就会从为什么风筝会飞,到为什么世界上有风。到学校看到老师,就会问老师为什么要戴眼镜,什么是近视,为什么会近视……

 


家有好奇宝宝的尴尬


家有“好奇宝宝”,很多家长一方面觉得很欣慰。宝宝充满好奇心,证明孩子是一个有探索精神的人,这种精神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大有裨益!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面对日复一日的“咄咄逼人”的追问,很多家长的内心是崩溃的。问题在于,有些问题就算解释了,孩子也不一定明白。


就比如跟孩子解释“风筝为什么会飞?”,告诉孩子是空气的作用力,孩子通常是一脸迷糊。甚至有些问题反复说明了,孩子对答案还是持否定态度,比如“为什么爸爸要上班?”就算反复告诉孩子,是因为要去赚钱养家,孩子还是不接受,哭着喊着“为什么爸爸非要上班!!”这种行为往往将我们激怒!“这个熊孩子,说了这么多遍还是不听!!


“就是这样,没有为什么!”

这些,是不是我们的经典台词?

 


为什么孩子开始问“为什么”呢?


一般从2岁开始,孩子自我意识发展,对外部世界有越来越多关注,语言技能开启的时候,孩子们依靠抛出一个个的“为什么”,让我们帮助他们打开认知世界的大门。


家长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正确的处置将能更好地树立孩子的世界观,赋予孩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反之,处理不当会扼杀孩子的奇思妙想,甚至让孩子羞于提问,对自我认知产生偏差,导致自闭的倾向。


如何应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孩子的问题我们要不要回答?大多数家长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如何应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作为老师,每天应对无数孩子的“为什么”,我梳理下来,其实孩子的“为什么”,有真的对为满足求知欲的探寻,也有只为寻求关注的——假的“为什么”。


真的“为什么”,这非常宝贵,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要鼓励和支持孩子的求知精神。有这样两种情况,第一,假设这是我们认知范围内的题目,那么家长们需要考虑两方面。一来这个问题孩子目前的阶段能否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


比如说,孩子5岁了,他的问题是“为什么水可以灭火?”那么靠孩子自己找到答案很困难,在解答的时候可以这样做,尽量使用规范的用语,举例的时候可以用孩子熟悉的事物,这样更便于孩子的理解。



而如果问这个问题的孩子如果已经是10岁的儿童,那么我们其实可以跟孩子一起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需要打破一个迷思,不需要追求塑造一个“全知全能”父母的形象,作为孩子的好伙伴在充满未知的世界里探险,或许是更轻松,又更能增进亲子感情的方法。父母也跟着孩子一起学习,给孩子言传身教终身学习的精神,对孩子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呢?




假的“为什么”

我的学生小米,每次爸爸送他来学校,他都会最后抓住爸爸的手不放,爸爸解释自己要去上班,孩子都会哭着说为什么你要上班?为什么你要上班?爸爸开始反复给孩子解释为什么,小米就是不依不饶。


其实,这是孩子在表达自己的对爸爸的不舍,对环境的不安。遇到这样的“为什么”,解释不会起作用。相反,我们了解到背后的症结,提供恰当的解决方法更重要。


在这个例子中,由熟识的老师过去陪伴小米,让他感觉有安全感,爸爸再告诉小米,放学一起回家,其实小米的“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