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靜語心集】---【0506】

 小筵 2017-08-27

来自静瑜老师

02:56


  在對待人和處事方面都能夠適合時機,兼顧情理。我們在做事的時候就是這樣,有的時候顧到情,就忘了理;有時候執著理,又忘了情。情理兼顧,這就是在教化眾生當中,菩薩必須具備的後得智,你要有這種智慧,既觀機又能夠照情,要體會到人家的這種情緒、這種心念。

  所以我們要看到,我們講的話雖然很對,做的事情也沒有毛病,都符合聖賢之道,確實按照君臣的倫常,你作為下屬的就應該這麼做,世間的一些規矩,你也應該這麼做;但是如果反過來,你看看這個人一生的閱歷,他的性格特點,他平時的一些情緒,你就要明白,這些話該不該說,說了如果不接受反而生怨埋,就盡量不要講。

  所以我們在生活當中,要特別能體會《弟子規》裡那句話,所謂「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過不規,道兩虧在善相勸,德皆建的後面,如果連勸人的智慧都沒有,那你就不要規過,規過是要有緣的,沒緣就不要規過。

  而善相勸的善字,含有無量無邊的智慧,什麼情況下該勸,什麼情況下不該勸,哪些人你能勸,哪些人你不能勸,都要靠自己用心去體會。

  所謂自知者明,知人者智,對自己要有一個明明白白的了知,對別人也要有一個智慧的觀照,我們在跟眾生的相處當中就明白了。所以度人很不容易,要生生世世跟眾生結善緣,結很深厚的善緣,然後再把這種善緣轉成法緣,要把兩個人中間的情執都淘汰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