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的郑州,桃源路上,法桐古老而茂密。这条布满中学、高校、老居民房的小路承载了许多“90后”、“80后”甚至“70后”的少年记忆。慢慢的,这个记忆里多了一家名为“城市之光”的书店。 她是这座城市亮起的一束顽强的光。十余年来,我们在这束光的指引下日复一日地前行,甚至有时忽略了她的意义。现在让我们再次认真地与她相遇,不忘当初为什么出发。 社长说,“这座城市如果只能保留一家书店,那么,应该是城市之光。” 城市之光书店 对于爱书人来说,一座城市最大的吸引力也许就是书店了。 十年的时间,一家书店能够销售多少书籍,而这些书又给购买他们的读者带去了什么,不得而知,记得那句话:“在你还没有停止思考的时候,就不要停止阅读”。 十年之前带阅读区的复合型独立书店几乎没有, 十年中有太多的书店停止了脚步, 十年之后不论是读者还是书店本身都发生了许多的变化。 作为一家书店无论经营元素的多元,还是空间设计的升级改变,为读者提供好书,坚持图书品质,推广有价值的阅读,是城市之光严格恪守的准则与本分。 这里有一片诗意的净土,为你守候,为你存在。 城市,作为人类的聚居地,其发展不仅仅是物质的,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精神文化积累的过程。 加拿大人简·雅各布斯在她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说:“文化中心无力支持一家好书店;人行道不知所终,也不见散步的人;快车道让城市伤痕累累。这不是城市的改建,而是对城市的洗劫。” 现在的城市之光 人们在这里安静地阅读 ![]() ![]() ![]() 书店自2006年6月以来,先后举办过200多场各种文化沙龙活动,涉及了文学、电影、音乐、戏剧、哲学、历史、行走与摄影等各个门类和品质生活的方方面面。 ![]() ![]() ![]() ![]() 十年前的出发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旧金山,垮掉的一代的干将金斯伯格、凯鲁亚克、巴勒斯等时常在一家叫做城市之光的书店朗诵他们的作品,因此城市之光的文学聚会,已经成为旧金山的一道人文风景,连美国Apa Publications 出版的Insight Guide(《洞察指南》)一书,在提到旧金山时,也会把城市之光书店,跟金门桥、唐人街和电缆车一道,列为该城独有的城市象征。 城市之光启言: 如同卓别林的电影《城市之光》一样,我们在这个城市的水泥森林中流浪,寻找爱情,寻找梦想,生活中却充满了浮躁、不安和紧张,这些情绪如同梦魇与每一个城市人紧紧相随。在一个阴郁的下午,放下心情,品一杯咖啡,读一本好书,这世界的纷扰仿佛也变得遥远了。书店,是城市的一个梦,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提供阅读、聆听与交流,在精神层面它承载着与另一个世界的出口。作为垮掉一代发源地的美国旧金山城市之光书店,代表着自由、前卫的生活理念,我们的城市之光书店正是源于这样一种梦想。 每一个书店都像一束光,让一束光拥着一束光,点亮这座城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