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牧行书《张好好诗帖》,国家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展览(附原文)

 夏海听涛 2017-08-28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诗人、散文家。

杜牧虽然常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自嘲,然而却是一位颇富同情心的诗人。大和三年 (829年),杜牧任东都监察御史时,认识了时年十三岁的豫章(今江西南昌)歌伎张好好。五年后,两人洛阳东城在重逢,此时张好好已沦为“当垆”卖酒之女。杜牧伤感往事,五味杂陈,赠之以五言长诗,在赞许好好姿容才艺的同时,不禁哀叹人生起伏遭遇,抒发了对苦难女子的深切怜悯之情。

《张好好诗帖》,为大和八年所书,纸本行草,用笔酣畅遒劲,古朴自然。

作为杜牧墨迹仅存于世的墨迹,弥足珍贵。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签跋,乾隆时纳入内府,清末流落民间,后为张伯驹所得,最终捐献国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属国家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境)展览。因年久残损,篇末缺“洒尽满”“一书”五字。

杜牧行书《张好好诗帖》,国家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展览(附原文)

杜牧行书《张好好诗帖》,国家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展览(附原文)

杜牧行书《张好好诗帖》,国家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展览(附原文)

杜牧行书《张好好诗帖》,国家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展览(附原文)

杜牧行书《张好好诗帖》,国家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展览(附原文)

杜牧行书《张好好诗帖》,国家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展览(附原文)

杜牧行书《张好好诗帖》,国家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展览(附原文)

附原文:

张好好诗(并序)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高阁倚天半,晴江连碧虚。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吴娃起引赞,低回映长裾。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盼盼乍垂袖,一声离凤呼。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身外任尘土,樽前且欢娱。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洒尽满襟泪,短章聊一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