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寒湿、热湿泻治疗)

 无法想象都不对 2017-08-28





导言:小儿脏腑娇嫩,易为外邪所袭。外感风寒暑湿之邪,侵入人体,影响脾胃,使脾胃运化失常则泄泻。古有无湿不成泻之说,风寒暑多与湿邪相合而致病。夏秋季节,湿热交蒸,腹泻多为湿热泻。

因此,感受外邪的腹泻分两种:寒湿泻   二是湿热泻

 

学习之前,先学习名词解释:

(一)暑湿病证名。指暑热挟湿的病证。夏季常见病之一。症见胸脘痞闷、心烦、身热、舌苔黄腻。如暑湿困阻中焦,则见壮热烦渴、汗多尿水、胸闷身重;如暑湿弥漫三焦,则见咳嗽、身热面赤、胸脘痞闷、大便稀溏、小便短赤,治宜清暑化湿为主。

暑湿的辨证分析:

暑湿的发生由感受暑兼湿邪而致病。夏秋季节天气交替,容易形成暑兼湿邪。若人体正气不足,或因天气炎热而嗜食生冷,以致水湿内停,往往容易感受暑兼湿邪而病。本病所及部位、脏腑,主要是卫分肌表、肺、三焦、胃肠等;若暑湿化燥化火,耗气伤津,也可深人心营,引起动风、动血。

暑兼湿邪从皮毛而人,郁遏卫分肌表,可见发热较高,伴有头痛,身重体倦,肢体酸痛,脘痞胸闷等。若暑兼湿邪从口鼻而人,困扰胃肠气机,则见高热,吐泻,口渴,心烦等气分胃肠症状。

 

(二)寒湿 

中医认为寒湿包括外感寒湿和内生寒湿两个方面。外感寒湿:外感寒湿邪气,气血运行受阻。内生寒湿:寒湿内困而损伤脾阳,或脾肾阳虚而寒湿内停。外感寒湿以关节、筋骨疼痛为常见症的证候;内生寒湿以畏寒肢冷,腹痛泄泻,或浮肿为常见症的证候。新生儿腹泻指内生寒湿。


 一:寒湿泻的治疗方法及穴位解读:


寒湿泻的症状:大便清稀多泡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小便清长,苔白腻,脉濡,指纹色红

治疗法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治疗穴位:

1.补脾经、400次,见下图。


2.推三关、400次,见下图。


3.补大肠、400次,见下图。


4.揉外劳宫、300次,见下图。



5.摩腹、300次,见下图。


6.揉脐、300次,见下图。


7.推上七节骨、300次,见下图。


8.掐、揉龟尾、300次,见下图。

9.按揉足三里500次,见下图。



加减:腹痛甚者加拿肚角。

 

 二:湿热泻的治疗方法及穴位解读:

症状:腹痛即泻,暴注下迫,粪色黄褐热臭,或见少许粘液,身热,烦躁口渴,小便短赤,肛门灼热而痛,舌苔黄腻,指纹色紫。

治疗法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治疗穴位:

1.清脾经,见下图500次,


2.清胃经,见下图300次、


3.清大肠、见下图300次


4.清小肠(小指外侧面),见下图300次、


5.退六腑,见下图400次、

6.揉天枢300次、


7.推下七节骨,见下图300次。


说明:小儿推拿都是左手,治疗效果和手法功力有关!

后记:大量的读者还没有养成阅读后转发和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点赞转发,以示鼓励!长期熬夜写文章不易,坚持就是能让大家能学到东西,也是我们的信仰。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