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四十情结[2]

 赵太尉 2017-08-28

                      王德琛(北郊 高632班)

 

调干深造的班主任 接任夜校校长

 

我的四十情结[2]

 

1964年春节,当一批外地学子回沪探家时,老同学相聚,倍感亲切。不知谁倡议(好象是上海师院的团支书王爱琴)一呼百应,十几个学生边压着马路,边往徐积伦老师家中走去,拜年、叙怀。(联想起在大学去任课老师家新年团拜)

 

和蔼可亲的徐老师是调干深造后来到郊的,另种版本说他是在职考的大学,我们是他带的首届学生。最为感叹的是,班主任开门见山,是让全班再填一张学籍卡片。三十年后,让我担任广西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911班(毕业班)学生学习导师时,我做的第一件事也是去学生处查阅该班学生新生入学档案,也算首开先河。1994年带毕业班学生到上海毕业实习,我忙里偷闲去拜见班主任,却引火烧身组织了班友会,当然周锡贤老师也请到了。

 

徐老师最大的特点是朴实,时他已接任郊中学夜校校长多年,后来,他悄悄地移民大洋洲,使我们班数次同学会晤失色几分。期待徐老师又有新作在校友通讯上刊登。

 

      三夏劳动 我的客座班主任

 

我的四十情结[2]

 

那一次,为筹划校友活动,我们几个学生代表相约去母校给徐老师汇报。夜幕降临时,走进夜校办公室,周汉玉已先期抵达。忽见夏咸珍老师,她开口问道:“你猜我是谁?”真不敢面对这种态势,我还是脱口而出:“夏老师”,惊讶欣慰百感交织。

 

高中毕业后,我才听说,夏老师在高631634班挺捧我的。难怪高二去松江“三夏”麦收,夏老师当帐房管外交,我被“钦点”为食堂会计助理。夏老师,那么没有珍惜在您身边学习劳动的日子,不是班主任却更似班主任。(本段落被校友通讯删除)

 

 说上海话的 三大教研组长

 

我的四十情结[2]

 

初中时,就崇拜起郊数理化三大教研组长老师的,因为只说上海话,免去了支援内陆的瓜葛。应该是数学沈孟羽、物理祝彭年、化学周瑞璋吧。郊云集了一批精英教师,使我们受益非浅。当我也举起教鞭时,领悟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南宁命题时,中学老师的身影也一直挥之难散。初三时,我与(1)班某学生荣幸选拔参加上海市中学生数学竞赛,学校指派孙衡台老师给我俩开小灶,安排我们去虹口区听数学讲座(前几周真精彩,后来听得一头雾水)。我数学、力学好点,高考模拟时,化学得了自己意想不到的高分,体检时说我“沙鼻”没有填化工专业,进入大连工学院被指定为化学课代表;后来是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中学给我们打下扎实的基础,既学习了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悟出了解题的程序、思路、技巧。

 

现在我为考试命题都要出一些既考知识点又考能力点的题目。回想四十年前听祝老师讲题是一种艺术享受,十年磨一剑,当我讲到专业的精彩内容时,不由自主地也在追求一种意境,褒贬兼而有之,认真学习的“老师喜欢听你讲课”。我也经常对小辈说,那时候我们没有什么题海战术,也没有铺天盖地的教辅书,名校品牌更多的是老师群体的精心锻造。“扑克王”的四十“而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