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五年前的斜杠青年

 皓哥儿 2017-08-28

1-记忆唤起

之前一直没有用过简书,直到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了“彭小六”的文章,才追着线索一路来到了简书这个有趣的地方。于是开始每天阅读一些新鲜的文章,了解这个世界上其他人的不同活法。

今天看到“彭小六”的那篇《在简书写作一年,我得到了什么》,让我真正了解到一个“斜杠青年”的奋斗历程,2016年他付出的努力以及换来的回报也让我对他产生了深深的佩服。每当看到这类励志文章时,我都能从主人公身上看到些许自己的影子,当然随之也能YY出了一种可能的未来。只是我知道,有一种努力叫做别人家的努力。

就在感慨人生的那一刻,我突然产生了一个奇怪的念头:其实我也曾经是一个斜杠青年,就在十五年前。。。

2-斜杠青年成长史


斜杠人生

十五年前,当时还没有斜杠青年这个词,我的手机还是单色屏的阿尔卡特,互联网还没刘强东什么事儿,3000元还能在魔都近郊买上一平米,而我则在毕业后的第三家企业安分上班。

从大学毕业后,并没有发现自己特别擅长什么,唯一还行的就是“学习”。所以趁着上班不算太忙,暂时无心恋爱的空档下,开始学习各种自认为“未来会有帮助”的知识和技能,从韩国语到财务知识,从Flash技术到NLP理论,样样不放过。甚至到了国庆五一七天长假,一定会选择一门新知识或技术,足不出户潜心在家钻研,待长假结束后,往往小有收获,成就感爆棚。

当然,斜杠青年不是以学得多为标准,而是以能力的多面手来衡量的。所以当时除了上班外,开始为经营斜杠努力寻找方向。先是经营互联网资源的下载刻盘服务,大家别想歪了,就是下载很多经管类的电子书,然后在论坛里发广告,再刻盘销售;之后,因为自学了网页设计,就帮一些公司制作简单的网页;随后有幸兼职进入一家拓展公司,成为兼职拓展教练,双休日来往苏州接待企业团队;再后来,觉得拓展比较辛苦,就转型成为婚礼主持和商务主持人,一做就是十年。所以如果我的斜杠后面应该这样写:

互联网服务 / 网页设计师 / 拓展教练 / 主持人

十几年后,虽然这些斜杠后的生计都早已不做,但当时学习和积累的经验能力,都在之后的工作中起到很大帮助,我也成为一个公司里的多面手。

3-为什么不继续斜杠


斜杠的时间成本

当时没有选择继续在这些领域斜杠下去其实有很多原因。但主要的原因有两点:

-自己的斜杠能力只能算作中等,如果要做下去,要继续学习和开拓,当时没有这个想法。

比如做网页,自己做的网页中其实有不少都挺满意,但是由于没有美术功底,对编程语言也不熟悉,再往下发展,就产生瓶颈。最重要的是,当时自己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斜杠只是为了赚些零用钱,所以做好了随时收山的准备;

-人生重心的转移,使得自己对未来有了不同的规划,同时,也希望能更聚焦在某个领域,所以选择放弃。

当时兼职的拓展公司其实还是非常有名的,我算是兼职队伍中的黄埔一期,学得非常扎实。之后大部分的一期学员都出去开了自己的拓展公司,也有至今经营不错的。但当时我的定位就是在职场发展上,而且兼职拓展耗费的时间太多,所以选择离开。

4-为什么我没能成为“彭小六”

这个问题其实是我今天写作的重点,为什么当时同样身为斜杠的我没有能成为“彭小六”那样的多面手,今天的“彭小六”又给了我什么启示?

且先谈谈我对当前斜杠生存的一些理解。当今斜杠青年的生存方式中有重要的环境因素,当然也有人的观念因素。我认为目前的斜杠青年的成功特点有以下:

-极强的快速学习能力(通过书籍,网上资料,学习成功者经验,社区互动等多种方式,快速累积某个领域的知识,并形成体系)

-成熟的思考能力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独立思考,看穿事情背后的本质,了解核心规律,抓住重要原则)

-聚焦于某个需求量大,自己能快速累积能力的领域(比如现在很多人都会关注互联网营销、知识管理、个人成长等需求大,痛点多,渴求发展最广的领域。人们为了解痛,愿意付费来购买知识。)

-社交能力(通过线上线下社区互动,快速增加曝光度,积累粉丝,放大效应)

-迭代实战能力(把所学快速在真实环境下用出来,以教代学,以分享代学,在知识的累积上快速迭代。)

-营销能力(拥有较强的营销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写会说。)

-变通能力(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自我设限,勇敢出击抓住机会)

这些是我对当今已成功的斜杠青年的感受和总结,当然一家之言而已。


多面手的斜杠青年

回过头来看看当年的我为什么没有成为网红,以及我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1-观念的落后

这是我觉得最重要的。出生于70年代的我们,虽然可以标榜我们开放的心态,但是从理念来说,还是有些落后的。

当时我认为,有份稳定的工作挺好,其他都是赚些小钱,所以我不会全身心投入,我也看不上有些兼职,觉得我不可能一直去做这个。

而同时,当年的我也从来没想到过,兼职还可以这样玩,知识可以这样出售,人生还可以有这种活法。

观念的落后也决定了思维方式的落后,所以即使我可是说我是个擅长学习的人,也只能说我是擅长低效学习的人。真正的斜杠青年在核心思维这个领域都是做得很好的人。

2-胆子小,迭代速度慢

在我的同事圈,甚至是同学圈里,我算生活经历丰富的人了。但是即便如此,我还算是一个保守的人。对于不熟悉的领域不太愿意跨出去,对于自己没把握做到95%的事,是不会去主动尝试。但是我也知道这是有问题的。

当时做婚礼主持人的时候,是从最小的单子做起,每单也就赚300元。后来发现有些比我资浅又能力差的人,居然包装一下自己,就对客户说,我只做五星级酒店,费用1000元。开始我心中愤愤,想:我是稳扎稳打,你是急功近利,早晚有一天你会吃苦头的。可是后面再看,人家做得越来越好,名气越来越响。反观自己,也只不过从300元的三等场子升到了500元的二等场子,真的碰到五星级酒店的客户,人家一问:你以前做过五星级的没有?自己就没底气了,因为你积累的都是三等场子的经验!

迭代慢,你跑不过那些竞争者,自然也就离场了。

3-知识学习的低效和非实用

最近看了下现在火热的一些学习领域,很多不都是十几年前咱们就玩过的嘛。什么时间管理GTD,思维导图,执行力,当年我们就都学过了。但是为什么结果却完全不同?

因为我们没有把这个学习圈RUN起来。

所谓的学习过程,我认为就是

知识学习-技能练习-实战迭代-修补升级-更高层次的学习积累。如此在循环中不断上升到更高层级。

但是作为普通人的我,只完成了第一步,加上第二步的一点点,然后就结束了。那只是学了些皮毛,根本不是精髓,而且拿来卖钱的话,也不会有人愿意付钱的。

而斜杠青年除了这个循环走起来外,他们最强的在于第三步,实战迭代。别小看这一步,它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是你走向下一个学习层级的关键步骤,也是让知识能够卖钱的重要因素。

举个例子,去年6月,我因为兴趣爱好也参加了一个手绘班,认真上完课后,也练了那么几个星期,但是接下去就没有后来了。但是看彭小六的手绘学习,你会发现,他并不是天资聪颖,艺术细胞极强,他唯一不同的就是学完后快速大量练习,然后找机会分享,收到反馈后,再学再练再分享,如此往复,只要短短的几个月就可以出成绩,这个技能就已经在他身上固化,甚至他已经可以为教授这个技能而收费。

我们都知道有本畅销书叫一万小时定律,那这么说彭小六不是没练到一万小时嘛?没关系,因为一万小时练习是为了达到一个至高的超越大部分人的层级,而愿意付费的人要的只是入门技能和经验。所以这并不冲突。知识是分层级和运用情境的,你要购买的只是适合你层级和情境的。

再来举个例子,我从2012年开始自学布鲁斯口琴,都是利用上下班时间学习的。目前的水平,就是能把一首难度不大的歌吹得挺专业的,仅此而已。但是我之前一直很纠结,因为自己还不太会舌堵,没有多少布鲁斯的基础,超吹只能吹3个孔等等。放到大师那里,自己肯定是个渣,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希望在年会上表演一首Sally Garden(俗称爱尔兰画眉)的零基础学员,我完全有信心在3个月甚至一个月把你教会吹好,你可能也愿意为此付费给我。

所以我觉得未来的内容付费也好知识付费也好应该就是这样多样化,当然大师级的人教你是最好的,但是单价和时间成本却是很高。

在学习某样东西的时候,我们可以由不同的人带领到地图的不同节点,然后再换更高级的老师带领前行。

因此如果10年前,我能在一两个领域运用这种循环走下去,并快速迭代,相信现在可能也已经成为某些领域的资深前辈了。

以上这三点,是我认为最核心的原因。其他一些因素我就不一一罗列了。

5-中年危机

从2016年到2017年,我明显感觉到了两个趋势的到来,一个是大家都非常了解的内容付费红利的降临,而另一个就是中年危机的袭来。我想主要讲下第二个。

步入40岁大关,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回首往事,自己曾经的梦想还没有实现,自己曾经的同学朋友也都陷于子女教育职场争斗家庭维稳的事务中,自己曾经不大的腰围已经彻底告别了;向前看,还有10年就50岁了,50岁,多可怕。未来也饱含着众多不稳定,而真正能拼搏的时光却也不多了。

我是从2015年离开职场出来创业的,由于自己曾经是个斜杠青年,所以倒也没有慌过,虽然很多同事说我胆子大。离开职场后,感觉外面的世界和职场是完全不同的,有许多好玩的东西,但要成功也不是这么容易。当我经历了一些后我再去看职场,有时会觉得里面的人完全不知道外面在发生什么,这完全是两种世界的运行模式。

去年有个曾在500强工作的同学来找我喝茶,原因是他因为老板间的人事斗争被迫离开了原来的公司,目前找了家规模不大的外资公司在混日子,现在危机感极大,恐慌至极。但是顶着曾经做过斜杠青年帽子的我,不急不躁地为他疏导观念,提供新的创意,帮他找到了看似不错的可能性。所以见面之后,他很感谢我。但我却不知道有没有后来。

离职前在一家外资工作,曾经做过一个统计,把全公司1000多号人按年龄分了下,发现70后居然已经在少数了,而在中高管理层,80后已经占据了多数,90后的身影也出现了。这和我之前以为的70后还在成为社会主义中坚力量的想法大相径庭。所以最近出现的“外资公司45岁以上的人都去了哪里?”“XX公司裁掉35岁以下的员工”等等新闻。

因此我相信身边一定还有很多和我差不多年龄的人,正处在焦虑的状态。他们所有的生存经验可能只来源于职场,甚至只聚焦在某个狭窄的领域。那么,某一天,当他们由于各种原因必须离开职场时,他们该以何种生活状态生存下去。

在他们身上,有的是丰富的职场和社会经验,有一定的人脉沉淀,有部分的资产支撑;但是也有过时的观念,可能已经忘却的学习能力,以及僵化的应变力。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差的时代,对准备好的人来说,机会遍地;但对处于中年的我们来说,一切都是未知的。

因此,在中年危机到来之际,我突然想到也许斜杠可能成为一种新的选择。只不过我们从斜杠青年变成了斜杠中年,或斜杠大叔。我们重拾学习技能,用最新的理念洗涤我们尘封的思想机器,配以多年积累的经验阅历和人脉,开疆僻壤,打造一个属于我们新的生活状态。

只不过有多少人意识到了?有多少人愿意提前做好准备?有谁又可以帮助和指引他们?

6-我还能做斜杠大叔吗?

我一向不太喜欢揣测他人的意图,以及他人的生活观价值观,所以还是回过头了说说自己吧。

已经拉下15年,我还能做斜杠大叔吗?

与前面提到的斜杠青年的成功要素对比,我发现自己都不占优势。但是因为我了解“学习”,我相信这些优势也是可以习得的,所以我也没有气馁。高中入校时300名排150名的我,在高考中发挥优异,以全校第5的成绩顺利进入我的第一志愿,靠的都是勤奋+死磕。所以我想我的斜杠大叔的策略是

学习+死磕+实践

再来看看斜杠的方向,我目前的创业核心是做演说培训和咨询,包括公众演说以及商务演说。我为自己的定位是成为一名演说教练。所以这是一个核心基础。另外审视了一下自己其他方面的擅长,可能还是只剩下利用学习来帮助个人成长这个维度了,可能它能成为我第二个斜杠,甚至专门以同类大叔为目标对象。当然,今年开始,我也要全力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未来可能成为栏目签约写手甚至出书(比如演说方面的书籍),这样又可以增加一个斜杠。。。

写到这里要感谢彭小六文章中提供的收入来源表模板,给我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沿着他的方向,我也许能找到更好的斜杠领域。

后记

作为一个不太写作的人,今天花了近3个小时憋出这篇文章,一来练习写作,二来发发牢骚,三来YY下未来吧。

但是回到初心,的确希望自己的生活状态有更高的提升。最后以一句我喜欢的话来结束这篇文章:

“人们往往高估了一年内能取得的成功,而低估了十年内能获得的成就”。在互联网时代,这个十年可能会缩短到5年,甚至3年。关键在于知道你的方向,快步前行!


斜杠路上闯一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