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新消费内参(ID:cychuangye) 作者 | 龙猫君 本文已获授权
/ 01 / 成为百分之5优胜者的秘密在哪里? 问题1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类似的问题可以更改为“我不想做餐饮了,我不想做VC了”因为这些行业都赚不到钱。无论是我以前做猎掌门还是以前做投资的时候都会面对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我曾经访谈过的新品牌也陷在同样的问题而不能自拔。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说一件跟这个主题无关的话题。 我很喜欢看脱口秀节目,我本人也是李诞粉。有一段时间我曾经非常认真的考虑过要不要成为一名脱口秀选手。 尤其是我的目标是成为像李诞这样红的大V,这可能吗? 我把这个问题问我一个朋友,问她怎么看? 我朋友说:基本上成为脱口秀的李诞或者黄西,这个难度跟你写文章成为罗胖、牛文文、吴晓波以及创业上市的难度值应该是差不多的。成为每个行业的百分之5顶尖层付出的时间难度可能是差不多的。 “比如你想成为牛文文,你必须要从牛文文从人民大学毕业开始就持续的写作,并且保证写到中国企业家总编辑这样的圈层。” 然后,你还需要持续干一本杂志干n年,一直干到同时代的竞争对手都落在了身后,你还活着。 同样,如果你想成为郎朗,你需要10几年枯燥无趣甚至更长的练习。 你成为一个合格的创业者,可能也同样需要10今年如一日的刻意练习。 你想成为基金合伙人,同样也需要很多年刻意练习。 有人说,为什么有的创业者创业两三年就能打成呢?瞬间就能估值10亿美金呢? 但是你可能忽略了,他在成为创业者之前,可能在这个职业领域,10年如一日训练了几千天。 所以无论如何,你会发现一个基本事实,任何行业和所谓的阶段性成功都是用时间堆积的成功,时间多就大成,时间少就小成。 不鸡汤了,回到前面创业者问到的三个问题,我用我的视角一一来给出答案。 第一个问题,关于做消费品创业的心理落差的问题。 其实任何一个行当,都会有心理落差。我们生活的时代,变化太快,风云变化。 你知道我们父母时代,进国营的单位工作是最不会有心理落差的事情,因为工作有保证,我小时候生活的城市,连国营子弟进了班里都觉得要比我们这些干私营个体的高着一个心理优势呢。 后来,大家知道,改革开放吹起来,最敢于行动的一批人富起来了,这批人很多都是下海早,做房地产的。 那个时候,如果你说你是干互联网的,估计没有几个人知道互联网。 你会发现刚开始马云辞职去干互联网,也没有几个人能理解的。 否则就不会有N个童鞋跳出来,说当年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没有投马云、投马化腾了。 那当年早干嘛去了,还不是觉得这是看不懂的行业,或者是眼中有心理落差的行业。 但是又过了很多年,最受欢迎,最在座上宾的是什么行业? 是互联网行业,当年你看不起的码农一个个跟着老板上了市,娶了白富美。 还记得去年撕逼的某案例么,假如咱们的码农没有分期权、分股票,网红白富美会看得上咱们码农,然后还会主动跑出来替老公逃公道么(没有黑码农的意思,只是打个比喻)。 还不是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么。 好了,不扯那么远了,龙猫君想说的道理是,咱们也不要有行业鄙视链,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天瞧不上行业,明天可能就是香饽饽,尤其是今天外部世界变化如此之快。 再说到心里落差的问题,其实谁都有。最开始龙猫君就是个小记者,当时有个认识的同学在写公众号,我们经常转他文章。 当时就觉得不就是一个小公众号嘛,而且还是写的餐饮这么让大家瞧不上的行业(事实上餐饮行业是百业之王,那个时候认知能力太弱啊)。 后来那位同学一直坚持写餐饮公众号,我们依然不觉得会是什么大生意,我们觉得这些内容我也能写啊,我们有什么必要去开公众号写呢。 再后来,这位同学有一天说融了天使了,还是一个我们确实没听过的天使投资人投的,当时年轻的我们觉得,这怎么能投呢。 后来过了两年,这位同学的号又陆续拿了若干轮,办公室也搬到了高大上大望京地区。 而这就是我们具有心理优越感的一个行业啊,相信很多同学知道说的是谁了。 所以,我想回答这位创业者的第一个问题,感觉跟以前创意行当比心理落差很大。 当然,因为你跨界到了一个跟你完全维度不一样的行业,你还处于行业最落后的百分之10,你拿什么去找你的尊严呢? 你要是不热爱的行业,你干什么行业,你都觉得你是行业的底层,活的没有尊严。 你要是热爱的行业,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哪还有时间去想所谓的心理落差。 古话说的干一行,爱一行。360行,行业出状元,大概就是用来解释你这个问题的。 如果真的嫌弃太low,那你可以去干干你认为高大上创意行业。相信你依然觉得服务甲方爸爸真是太累,而且天天觉得甲方太傻。 不嫌弃,那就要么调整好自己心态接受自己从底层慢慢积累。 六个核桃几百亿销售额呢!海天酱油这样的公司毕竟是千亿市值呢?周黑鸭也几百亿呢? 你能先干到百分之1销售额再看看心理状态怎么样? 总之龙猫君的意思就是,心态不好就去调整心态,心态好就认真好好干,实在不想干就去做点别的你觉得热爱的,千万别蹉跎时间了,不热爱的东西怎么也做不好。尤其是干品牌这种慢行业。 / 02/ 梦想公司跟现实公司的差别在哪? 接下来龙猫君再回答第二个问题,这是一个无趣的行业。 先来回答,什么是有趣的行业。 比较有意思的是,基本上行业里干的不好的都会觉得行业无趣。 基本上干的好的,从来不会说行业无趣。 只要是跟龙猫君吐槽行业问题太大、行业没有救了的创业者,后来基本都倒下了。 只要跟龙猫君偏执的说行业很有希望,肯定是风口的创业者,并且坚持五年还在这么认为的都干起来了。 所以龙猫君一直很好奇一个问题,到底是因为行业无趣而失败,而是行业有趣而导致成功呢。 我见的几百个品牌创业者里,快速做到很大的基本都是在行业有超过10年经验的。 做到次好的,都是一天当做两天过,每天就是疯狂发自己公司产品图片的。 基本做不成和做不大的的都是朋友圈吐槽行业不好的。 比如吐槽渠道商不让进渠道、比如便利店扣点高,比如吐槽工厂太坑爹不给代工成本降不下来,感觉活不下去了,然后又不去找方法的。 所以,觉得有趣的都能干得好,觉得无趣的基本都干不好。 回到最初的核心问题,什么是有趣的和无趣的。 我们站在门外的时候,觉得别人干的都是金矿,真走进去了,发现自己挖出来的都是水。 所有的不快乐,所有的痛苦都是羡慕别人而又不曾行动带来的。 比如觉得别人有趣、觉得别人行业更肥。 这是典型的光看别人吃肉,但却没看别人挨打啊。 事实上,别人可能觉得行业挺无趣的,但是相信自己可以改变行业,所以一直有驱动力能干下去。 所以,所谓的有趣的行业本质是一个伪命题,没有真正有趣的行业,只有你现有条件下能够干的下去的行业。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变成了路。 龙猫君说,世上本没有什么有趣的行业,做的久了,便成了有趣的行业。 接下来再来回答这位朋友的问题。 这位朋友原来肯定以为消费品一定特别好玩,在他映像中的行业一定是这样的: “华灯溢彩、群贤毕至。只要几张PPT一亮出去,渠道商就把下一年度的货买断了。” “一群人头脑风暴,一个伟大产品诞生了,各种公众号都给你推头条,现金不断流入自己的账户。” “风口来临,资本追到办公室门口,半跪着求你签下ts,并且答应你可以马上打钱。” ”只要几个娱乐营销和朋友圈一刷屏,再写一个爆款的推广的文案,你的货就不停的卖出去,你马上就可以数钞票,然后梦想着上市了。 但是事实情况可能会是这样的: '冷风嗖嗖,外面下着大雪,你要骑着电瓶车去跟一个夫妻店补货,去的慢了,店主立刻威胁下次不卖你的货了。' '一群人开了一整天会议,并没有任何好的方法打入到711便利店系统,去问了问711便利店上架条件看了看口袋里的资金,根本就交不起这么多的进场费。' '为了能多卖点货出去,你又去求了超市老板的小姨子,今天中午吃饭又花了300块,但是还没答应让你进厂。' '又去见了四五个VC,一看你可怜巴巴的数据,投资经理纷纷表示非常看好你,但是现在不能投你。' '写了一篇新媒体文案,却只有可怜巴巴的几十个阅读,更不要说有所谓的常态。' 所以,前面我说的叫梦想,就是经常会在梦里想的事情。 而后一种,叫现实。就是你现在看我文章正在发生的事情。 每个公司在成为伟大公司,被人了解之前,都叫现实公司。 只有成了那百分之5,才叫梦想型公司。 每个梦想公司都是从现实公司变成的,但是通往梦想公司的道路崎岖而狭窄,可能百分之5都不到,大部分甚至直到梦想到来的前夜都会突然猝死。 而事实是,大部分公司都是现实公司,现实公司的日常就是用痛苦和无趣推积而成的。 梦想公司阿里巴巴公司的背后是N多个知名或者不知名的地推们的你所说的痛苦堆积的。 新东方这样看起来有趣的公司,背后可能是及其无趣的不停刷电线杆累积来的有趣。 你看起来有趣的公司,背后都必须要经过无趣的累积。 你看起来梦想的公司,背后都是现实的堆砌。 而同时还伴随着创始人的无数个让人绝望和抑郁的夜晚,这些夜晚可能是无趣的酒精和香烟堆积的。 最后,再聊聊消费品行业创业。 这个行业不想你想的那么容易,也不像绝大数冲进来的人是低维,这个行业其实壁垒非常高,只是看起来入门非常容易。 想做一个消费品公司,你大概需要具备以下的技能: 最底层供应链管理的能力。这个词汇看起来很高大上,其实所谓供应链能力大概是两层含义:与工厂打交道或者管理一家工厂的能力以及识别各种供应链端材料的能力。 就说做一个简单的桌子,你知道有多少种木头可以做一个桌子么。每一种供应商、原产地在哪?你如何识别其中真假?加工的方式有哪些? 红木与曲木到底有什么差别?到底是俄罗斯的木材好还是其他产地的木材好?我如何拿到最低价格的?我如何运输方式性价比最高?国内谁加工的最好?用什么工艺比较好? 你不知道。去年我在杭州见了一个生活方式品牌,有几千个不同品类的SKU,每个SKU背后都有我前面说的同样问题,他们光是想明白这个问题就花了5、6年。 好了,就算你懂了这些了,你接下来要知道怎么生产产品了吧? 那么一个产品到底是卖心理层面,还是卖精神层面居多? 产品目标客群到底是一群什么人?它们心理状态和行为画像是怎么样的? 产品开模开多少,先上什么产品?产品包装怎么做、名字怎么做? 然后。产品终于花了大半年,终于做出了一批,而且还是求爷爷告奶奶找的一个靠谱工厂代工的,接下来知道怎么做营销了吗? 是应该在公众号卖还是微店卖?微商怎么管理?线上天猫流量淘宝流量这么贵?要不要花推广费?卖的效果不好怎么办? 最后终于有点名气,开始往线下铺货了,超市就是那么高上架费,你的渠道在哪?怎么算,都是亏本买卖。 这一整套下来,基本上你已经把一个创业产品模型跑了一遍了,而每一个模块的问题都是不同的能力要求,这必须要消费品创始人集于一身。 所以消费品创业是真是很不容易,确实很苦啊,尤其是没有渠道卖你产品,你想跳楼的心都有,那么多的库存。 但是。。。此处破折号,哪个行业不都是这样呢? 消费品行业创业壁垒高,巨头横行,哪个渠道都渗透不了,难道教育行业就没有巨头就没有么? 教育行业:你招生怎么做、产品怎么做?留存怎么做?续课率怎么做? 餐饮行业:选址怎么做?餐饮安全怎么做?用户客群怎么定位?供应链怎么做?采购怎么做? 好了,咱们太难了不创业了,咱们去写个公众号,这难度看起来比较低了吧,只需要在微信注册个公众号就可以创业了吧? 曲凯成了创投圈大V,有爆款,龙猫君没有?龙猫君还做不做? 人家10万+了,你还为了1000阅读求着你认识的朋友转朋友圈? 明天选题又断了怎么办?赚不到钱怎么办?没阅读别人不给接广告怎么办? 你觉得10万+容易,来你告诉我怎么写? 如果你不能成为公众号网红,你的价值依然很低,你依然会面临到消费品行业面临的同样问题。 有没有发现,你觉得痛苦的问题,别人也同样在其他行业面临着。 因为这个世界,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为哪个百分之5。 你觉得这个行业做不好,苦逼。那么去了其他行业,你应该依然觉得其他行业苦逼,龙猫君这栋全干教育行业的楼里经常碰到告诉我前晚别干培训行业的人,而外人却告诉我培训真是一个赚钱的好行业。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不去别人行业也就看不到别人行业的苦逼啊。 所以,对于第二个问题,我相信你应该有答案了吧。 / 03/ 在成为伟大之前,你可能只是一个杀鸭子的! 终于到了第三个问题了,让我喘口气,我先来说说我的老家的一个企业。 那个时候,我大学还没毕业,想找一家公司工作。 那家公司,就是开几个卤菜店,老板据说以前是在档口杀鸭子的。 老板到底杀了多少年鸭子,大家都不记得了,只知道杀了很多年的鸭子了,如果算一算也是杀鸭子领域的专家了吧。因为据说老板19岁就开始杀鸭子了。 我当初说要去这个企业实习的时候,大多数同学说这企业没前途啊。 后来若干年后,这家公司在香港上市了,它叫周黑鸭。 然后媒体各种报道,各种分析成功。毕竟马后炮大家都很会,我也会。 但是我觉得当初老板在认真杀鸭子的时候,一定不会有人觉得这家公司能上市的,我相信在这个老板无聊而痛苦杀鸭子的岁月,也不会有任何一个媒体有兴趣去关注这家公司,也不太会有人觉得这个杀鸭子的小哥会有什么前途。 但是人家今天成功了,你只看老板红起来的这几年,你肯定没看到老板在没红的岁月默默杀鸭子的岁月。 什么行业都是时间累积的行业。 最近几年还有一家叫六个核桃的公司,各种娱乐节目最强大脑都在报道,好像是最近几年才火起来的。 可是这家公司母公司其实早年也曾经一度频临破产。 创始人大股东姚奎章,是65后,本科学历,从衡水老白干酒厂的技术员,一路干到副厂长、集团生产处长、河北养元总经理。 可以说创始人早就在快消品这样的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绝不是行业新手,而是行业资深老兵。 所以,你光看到别人的快速崛起,却看不到别人在这个领域苦熬练本领的岁月。 消费品这样行业本就是需要通过时间沉淀的行业,你进入行业才一两年,你又不是认知学习天才,为什么不愿意接受比别人慢呢? 你如果在你已经耕耘了很久的广告传媒行业创业,你会比从一个消费品行业创业的要快。 所以,不要简单归因我为什么慢,别人快。 任何行业的累积和认知都需要时间成本的推积。 大家经常讲创业的势能,什么是行业的势能?就是创业者遇到困难遇水渡河、逢山开山的勇气,这就叫势能。这种势能背后是极度的热爱。 渠道不行搞定渠道,产品不好搞定产品。 遇到问题不能搞定问题,那就不叫创业者。 那叫投机者,如果是这样,还不如老老实实回去工作。 大家经常看武侠小说,一个学武者必须要内力深厚才能够最终大成,最后学了哪些厉害的招式才能无敌于众人。 如果内功功底没练好,就强行想要通过速成成为武林高手,就很容易误入邪道。 这跟创业一个道理,也是做品牌的终极大道。 最后分享一个小故事,有一年某家互联网公司开大会,某个大佬遇到一个小姑娘,问她那些ppt你会做吗? 这样一个问题,无非是会和不会。 不过这个聪明的小姑娘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答案,小姑娘说,我不会,但是我可以学啊!我现在就可以开始学。 你看这个小姑娘的心态难道不是创业者吗? 有了这种心态,人人都是创业者。 没有这种心态,即使融资一亿美金你也只是投机者。 所以你是想做投机者,还是创业者?相信你有了答案。 这就是我的回答,希望你能看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