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个体的产品或服务类似,由若干产品或服务组成的一整个行业遵循 "introduce ->grow ->mature -> decline" 这样的生命周期规律;一个行业进入grow期(快速发展期)时会带来较多的机会。 进入快速发展期的时机,从宏观上来讲,有其固有规律:1)逐步成熟的周边相关领域为一个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创造必要条件;2)优质价优的实现方式触发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但从微观上来讲,行业的发展必然是一个充满随机的过程。 2016年初,我在成都参加一个光通信行业的小型联谊会,听业界同仁们谈对行业发展前景的看法。来的一些演讲嘉宾都是业界的前辈,有的是曾经在硅谷的工作过回国创业多年的,有的是在一直扎根国内的企业家。光通信行业,或者说整个通信行业,从21世纪初的.com泡沫破裂后,一直都不是最耀眼的那几个之一,尤其与蓬勃发展的互联网相比。2016年开始100Gbps产品在数据中心的大规模部署为这个行业注入了新的士气。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刻,是一位年纪约四五十岁的前辈谈他的感悟,他说,当一个行业刚开始快速发展看不到头的时候,是最让人兴奋的;当一个行业开始见顶时,就会逐渐变得不行。 这番话我琢磨了很久,包括现在还时常想起,这让我开始想行业发展到底有哪些规律。为什么有的行业,像打车领域的uber,2010年产品才上线,滴滴,2012年才成立,几年间就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从上个世纪末开始,21世纪就被认为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但到现在生物专业的就业仍差强人意,因为行业还没有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行业发展的轨迹与动因是怎样的? 行业发展的曲线 做产品经理的经历让我知道,产品有其固有的生命周期,从导入阶段开始缓步爬升,到成长阶段快速增长,然后逐渐成熟,最后衰减进入生命周期末尾。一个行业的发展也大致会经历类似的周期,因为一个行业由一些具体的产品或服务组成。一个行业,比如通信,在一定时期内由一定的技术主导,比如GSM/CDMA/LTE, SONET/PTN等,在这个技术主导的时期内,经历一个生命周期,待到下一波技术跃迁到来时,再经历一个生命周期,这样一波一波地前进。几年前看过吴军博士写的《浪潮之巅》,他谈到行业的发展如浪潮一般,一些公司恰好在浪潮之巅,便能趁势而起。他在这本书里的主要观点我想了一段时间,基本赞同。 行业快速发展的时机 滴滴和uber为我们理解行业发展的规律,具体讲,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机,提供了鲜活的例子。智能手机的普及,4G网络的普及,汽车的普及,移动支付方式的普及,电子地图的普及,上述5个因素,缺了任何一个,打车应用都不会经历如此快速的增长。在2010-2012年那几年,这5个要素都齐备了,对服务便捷价格便宜的打车服务的需求一直在那里,这个时候,出现了uber这一类的公司,万事俱备,东风也到了,那么这个行业就迅速兴起了,像一团火药被点燃那样的迸发式增长。但是其他一些行业的公司,通常要经历更为漫长的发展,才能进入到这个growth的快车道,比如电子商务,它需要网络的普及,网络支付方式的普及,信用体系的建立,物流系统的发展,在90年代末中国的电子商务行业出现时,这些因素都不完备。我清楚的记得2002年左右那时候我要在网上买个什么东西,最头疼的就是怎么付钱,一般都需要到银行转账到卖方的账户,是一种很麻烦的方式。中国的电子商务公司自建网络支付方式,自建信用体系,有的自建物流体系,与这些相关因素相辅相成的共同促进,到了几年前才进入了爆发增长时期。不过现在他们似乎已经进入了这个maturity phase. 因此一个行业要进入快速发展期,需要与其相关的领域,同样进入成熟期,或者已经成熟,在那里等待这个行业出现,等待这道东风的到来。像我所在的光收发器行业,一款产品demo容易,但要能形成规模量产发货带来大量的营收,必须要相关的光芯片,驱动芯片, TIA等都成熟,能够以可接受的成本批量发货才可以。像uber那样,它出现时,相关的5个领域都已经成熟了,因此迅速发展,其内部的工作节奏也会异常的快,因为竞争对手也来了,行业大势已起,需要快速占领份额,打败竞争对手。其他的一些创业公司领域,比如像23andme, 或者iCarbonX这样的生物领域的公司,我猜测他们现在还没有到uber经历过的那种极速发展期,虽然23andme已经成立10年了, 因为我相信这个领域一些相关的领域还没有成熟起来。如果一个创业公司成立时,恰巧能赶上这样的快速发展期,那工作强度就会很大,行业迅速变化,整个公司处于亢奋状态;反之如果还没有赶上或者已经错过,那么可能要么就找不到目标客户,要么苦苦追赶争取份额。我没有创业过,这些只是推测。 想起2011年,bloomberg曾经发表了一片文章,名叫 this tech bubble is different, 文章认为由社交网络带起的一波互联网热潮中存在许多泡沫,但这次泡沫与2000年那次不同,社交网络中涉及精准广告,涉及到对大规模数据的处理技术,这些技术的积累,会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后生物技术领域对大规模基因/蛋白质数据的处理打下基础。我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果没有这些技术的积累,面临茫茫的基因,千变万化的蛋白质,以及生物体内部复杂的相互作用,我们如何去处理?生物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需要这些相关领域的积累。但目前的数据处理能够是否已积累到位?即便我们能做到追踪癌细胞在体内的运动情况,有没有手段能够去进行干预?这些技术是否接近成熟,都是需要回答的问题。 对于市场的需求,我想,需求一直在那里,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东西更好,价格更低,这些需求亘古不变。对于需求的满足,要么是天才的发明家,用意想不到的奇妙方式满足用户需求,比如iPhone;要么是行业的背后相关的因素也成熟到一定程度,能够以可接受的成本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或服务。我如果明天去告诉我的客户,明年我们能量产1Tbps的光收发器(现阶段最快的速度是100Gbps), 价格跟现在的100Gbps一样,性能稳定已通过测试验证,我相信没有客户会拒绝。但实际情况是,客户对于速率更高,功耗更低,体积更小,传输距离更远,价格更低的产品的需求从来没有停止过,问题在于整个业界的各相关器件以及光收发器厂商的研发制造能力,是否已经成熟到能支持批量发货。 从这个观点来看,我认为VR这个行业在短期内难以进入快速发展期,因为现阶段的VR头盔对于沉浸式体验来说还是一种太过笨拙的实现方式,现阶段无论宽带接入还是移动无线网络,其速度都不足以支撑良好的沉浸式体验。我想象中的VR, 应该是,比如在远程会议中,不用现在的视频从电视里面看,而是利用一种3D成像技术使千里之外的人就像真的坐在我面前一样跟我在一个会议室里面交流,当然这个能广泛应用的前提之一是用它的成本比直接出差的成本低。现在的VR很可能是90年代初苹果的newton pad, 但实际上市场需要一个iPhone或iPad, 而这中间还差了十多年。 跳出对行业何时进入快速发展期这个问题的具体讨论,谈到对趋势的判断。我认为对趋势的判断并不难,难在对于实现方式和实现时机的判断。前者考验的创意和天才,后者考验对行业周边相关领域是否接近成熟这一事实的把握,当然也要考虑到客户的购买力。具体到光收发器,趋势很简单,速率更高,功耗更低,体积更小,传输距离更远,价格更低,难在要考虑,选择哪种封装形式?跟随哪一种行业标准?什么时候向市场推出这款产品? 行业与公司发展的进程 随着一个行业在各个阶段的演进,一个公司大致是如何运作的?若干猜想如下: 在introduce这个阶段或者更早,行业方兴未艾或者还没有兴起,其相关的领域经历基础研究,技术产品化,产品量产的阶段,为这个行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当然一定是这种你先我后的推动关系,也有可能是你后我先的拉动关系。比如如果没有记错的话,iPhone的触摸屏技术应该是在美国政府20年代末期资助的一个科研项目中就被发明了,不是苹果的原创。许多的大公司,在经历过一波的大发展之后,老的产品进入成熟甚至衰落期,为了寻找新的长期增长点,就会投入基础研究,期望带动下一波的生命周期出现,比如现在的google,以及华为宣称的要对基础技术的研究。但从基础技术研究到技术的产品化到推出市场并盈利,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或者有些基础研究根本不会为公司带来盈利。基础研究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是重中之重,但对于公司来讲投入很大,却不一定能带来盈利,这个成本应该由公司和社会共同承担。 待到相关的领域逐渐接近成熟时,这个行业就接近进入快速发展期 (growth),这个时候需要一个公司推出一款合适的产品,创造一种优质且成本可接受的实现方式。具体到单个的公司,对这款产品可能会经历多次的雕琢,多次的试错,最终才能使产品定型。在快速发展期的市场推广应该是最有意义的。因为在introduce期或者更早,产品还没有成熟,或者成本很高,这些都会制约市场对产品的接纳。这可能也是需要大量融资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打击竞争对手形成垄断优势是一件要紧的事。形成垄断最重要的方式可能是尽可能达到规模优势,让这个公司产品的形象塞满市场的眼睛,让规模优势带来成本优势。专利似乎并不管用,专利对高通这种公司有用,对于初创公司的使用成本过高。为什么要形成垄断?因为市场的需求就那么多,供给越少,定价空间越大。这个阶段,估值高涨,市场能接受很高的市盈率,或者很多公司根本就没有盈利甚至营收,比如在.com泡沫时期。就如本文第一段那位前辈讲的,“当一个行业刚开始快速发展看不到头的时候,是最让人兴奋的”。 一款产品和一个公司不可避免的要进入成熟期,结束高速发展时期。如果形成了垄断,那会很好。不幸的是,包括光收发器在内的通信,及许多行业, 难以形成这样的垄断优势,最多只能是多家寡头。 如果不幸在一个成熟的领域落入了多家竞争的圈套,尤其对于制造型企业,唯一可行的办法即是降低成本,或者甘心接受低利润。对于市场份额较低的公司来说,其对供应链的把控也不会很好,导致即使有订单也无法交货。 所以对于市场的演进,我认为从宏观上来讲,应该有其固有规律,即逐步成熟的周边领域为行业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优质价优的实现方式触发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但从微观上来讲,必然是一个充满随机的过程。 |
|